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书馆调研报告

图书馆调研报告

图书馆调研报告
前言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席卷全球的国际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信息利用者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尽管如此,对我国的发展现状来说,通过图书馆来贮藏图书资源还将是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已成为全社会的重要资源,对信息的占有量、获取能力及信息处理手段的先进程度已成为一个国家科技发展及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因此该设计以注重效益为设计原则,在保护环境于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确保基本功能和提高效能,塑造更具个性的建筑形象及合理利用现代科技。

本方案总体设计本着经济和理的原则,内部功能设计,考虑人流和书流两条流线,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关系,合理利用空间,体现功能分区,布局紧凑。

阅览区设置中央空调,采用自然通风与机械排风相结合, 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结合阅读空间明亮舒适。

外形建筑风格上,处理简洁,主体材料采用混凝土,技术成熟经济合理,结构形式采用钢筋砼框架结构,通敞式大开间布局,除办公和业务用房等,均不设固定隔断,饰面材料外挂铝板,富有时代感。

第一章我国图书馆发展的现状及未来
1.1高校图书馆的馆舍现状
图书馆建设相对滞后,馆舍面积达不到有关标准。

在馆舍方面,有相当数量的高校,特别是省建一般学校都“人满为患”。

尤其是其次,高校图书馆实行计算机集成管理以来,伴随着图书馆的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原来的馆舍在结构布局和功能
设计上都已经显得落伍。

1.2新馆建筑总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一是说明图书馆的性质特点。

如图书馆是文理综合性还是专科性;是全国性,还是地方性;是师范院校,还是工程院校。

它的学术性、教育性、情报研究程度如何,是重点单位还是一般性单位等等。

二是图书馆的任务。

是为科研服务,还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有否承担国家科研项目,这些任务的份量及其在国际、国内的地位如何。

三是图书馆服务对象和数量。

四是图书馆的作用和地位。

比如书刊文献收藏中心、流通参考中心、宣传展览中心、情报服务中心和学术活动中心,以及在学会和协会及图书情报网络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本地区甚至在全国的作用和地位。

五是藏书特点和规模。

按出版方式区分,印刷型、缩微型、视听
型、机读型文献量;按外型区分,图书、期刊、报纸、特种文献量;特藏如古籍、专利、样本、标准等文献量,以及它们的年进书量、现有量、最大藏书量。

此外,还有建筑规模、借阅特点、现代化设施、环境美化等项内容。

总体要求虽不能太具体,但也不能过分笼统,需要周密考虑。

以上各项要用文字说明,应有图表、数据,以便设计师能大致设想出新馆未来的基本形状。

鉴于现代图书馆的功能多样化和动态性,要求图书馆建筑的布局结构设计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由封闭的固定性空间形态变为开放的灵活的空间形态。

作为新建馆应充分考虑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的智能化服务业务,配制各种现代化设施,包括网络设备、电子文献检索设备、声像服务设备、音像服务设备等等;在布线和配电上应留有余地,以适应未来发展需要。

新馆要建立诸多兼作报告厅、多功能学术活动厅
的多媒体业务厅。

所以,应至少有1间计划外房间,以满足将来的某些需要。

在现代开放式管理的图书馆设计中,标志系统已成为与管理模式相协调的、不可缺少的一项设施,成为疏导人流和识别空间的重要工具。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标志系统往往被忽视,待建筑物建成后才对其进行填补,草率从事,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有的与建筑环境不协调,有的给读者使用带来不便,使标志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图书馆标志系统的设计应引起设计人员的高度重视。

1.3新馆建筑设计
(1)外部。

把新馆建成学校的标志性建筑。

在区位上要处于学校的中心和教学区的中心;在风格上要与学校建筑大环境协调,还应有其独特的风貌;要重视图书馆的周边环境设计,馆舍周围环境绿化要好,面积开阔时应建有花园式的绿地、喷泉、石雕等装饰物,使之具有文化休闲广场的感觉。

(2)内部。

新馆在1楼或2楼上应设有一个宽敞的大厅,各馆应有意识地规划利用这个空间,使之成为一个有特色而又实用的活动空间。

要尽量使馆舍内墙不承重,能够自由拆换,更进一步设内墙,采用其他装饰材料如磨砂的玻璃墙壁,以增加房间的进深感,也适应了读者开放自由的心理状态。

在馆舍布局上,要考虑大进深、大开间、开放式的方案;考虑利用等柱面结构,各种房间同一高度,取消旧式书库布局,为读者提供优美、宽敞、舒适的环境。

打破传统图书馆藏、借、阅3项功能的分离和空间上的相互分割,采用收藏、借阅、咨询、管理一体化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要求将图书馆的期刊及书的库藏、外借、阅览、文献查询等活动统一合并在一个大的空间里,使书库既是图书馆的借书处,又是阅览室、咨询室,把收藏、外借、咨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藏书实行开架管理,读者可随意选书,就近阅读或抄写,如确实需要外借,可直接在
出口办理借书手续。

这样既方便了读者,又减少了工作人员的需求量和工作强度.鉴于现代图书馆的功能多样化和动态性,要求图书馆建筑的布局结构设计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由封闭的固定性空间形态变为开放的灵活的空间形态。

作为新建馆应充分考虑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的智能化服务业务,配制各种现代化设施,包括网络设备、电子文献检索设备、声像服务设备、音像服务设备等等;在布线和配电上应留有余地,以适应未来发展需要。

新馆要建立诸多兼作报告厅、多功能学术活动厅的多媒体业务厅。

所以,应至少有1间计划外房间,以满足将来的某些需要。

在现代开放式管理的图书馆设计中,标志系统已成为与管理模式相协调的、不可缺少的一项设施,成为疏导人流和识别空间的重要工具。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标志系统往往被忽视,待建筑物建成后才对其进行填补,草率从事,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有的与建筑环境不协调,有的给读者使用带来不便,使标志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图书馆标志系统的设计应引起设计人员的高度重视。

1.4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基本思路
20世纪末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时期。

1999年上半年,国家做出了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规模的决定,当年普通高校实际招生规模达到160万人,在校生达到415万人,增长22%。

伴随着大规模扩招,其负面影响也日渐显露出来
(1)新馆建设立项。

递交要求新建或扩建图书馆的正式报告。

报告应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着重强调“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进而提出把本校图书馆建设成为“学校重要的文化景观”的发展奋斗目标。

(2)新馆建筑设计任务书。

建筑设计任务书是建筑设计前最重要的文件,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向建筑设计师提出的设计意向,也是建筑设计师设计图书馆的依据。

在编写任务书之前,应向有关图书馆建筑专家咨询,向建筑设计师请教,向有经验的图书馆馆长取经。

同时在馆内成立新馆建设咨询小组,广泛听取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最大限度地减少遗憾,满足图书馆的功能要求。

设计任务书的内容应包括新馆建筑总的指导思想、新馆建筑的依据及原则、新馆建筑的具体要求、各类用房及面积分配等。

第二章图书馆设计指导原则
2.1建设21世纪的新型大学图书馆的新理念
1.“交流场”论
图书馆是读者与知识、读者与馆员、读者相互之间的交流场。

图书馆首先是一座知识宝库,读者在这里可以畅游信息空间,自主吸纳人类智慧成果,跨越时间与空间无限自由地进行知识交流;
在图书馆,读者可以与咨询馆员充分地进行交流,获得指导帮助,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