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事迹、颁奖辞

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事迹、颁奖辞

聚焦真善美传递正能量——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事迹及颁奖辞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举办10年来,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推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广泛社会影响的模范人物,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集中诠释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真情与挚爱,集中反映了新时期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

这些模范人物的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他们不愧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脊梁、祖国的骄傲。

10年来,《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秉持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关注普通百姓生活,记录时代前进足音,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倡导良好社会风尚,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影响越来越广泛,使广大观众受到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进一步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学习模范、关爱模范、崇尚模范、争当模范的浓厚氛围。

——摘自李长春贺信林俊德:纵死终令汗竹香颁奖辞大漠,烽烟,马兰。

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

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

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事迹回溯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最后一次核试验成功,林俊德参与了我国全部45次核试验,在我国停止核试验后,林俊德带领他的团队将工作重心转向重大国防科研尖端课题的研究。

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2012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

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

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专访林俊德妻子他非常渴望再给他几天时间,病情非常不好了他还把那几个学生叫来交代课题的研究计划。

他跟学生说,我可能陪不了你们了,靠你们自己了。

陈斌强:孝更绝伦足可矜颁奖辞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

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

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事迹回溯他是陈斌强,他的妈妈因为严重的老年痴呆症,被陈斌强用一根绑带固定,时刻带在身边。

这根绑带和陈斌强的年纪一样,38岁,它记录了一个妈妈对儿子全部的爱。

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

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

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专访陈斌强有时候虽然说苦了一点,累了一点,可是我看到我妈妈笑得那么开心,笑容真的就像很天真很无邪的孩子的笑,这时候我就觉得她应该挺满足的吧。

我觉得我的付出是值得的。

何玥:何处春江无月明颁奖辞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

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

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

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事迹回溯她不幸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9月肿瘤扩散。

就在第二次手术前的头天晚上,何玥无意中听到了医生跟家人的谈话,知道自己只剩下三个月生命,她就提出了捐献器官的想法。

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

2012年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却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住院进行了第一次手术。

9月初,病情突然复发二次入院,肿瘤已扩散至脑部组织。

当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

11月17日,小何玥脑死亡,父亲根据她的遗愿将她的肾和肝捐给了三个人。

专访何玥父母孩子的思想对我们来说比较超前一点。

我们还是不懂她最后为什么留下这样的心愿。

一开始我们并不同意她的决定,但最后,为了让孩子不留遗憾,我们还是尊重了孩子的选择。

陈家顺:动人以行不以言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

你乔装改扮,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隐姓埋名,可我们都知道你是谁,为了谁。

事迹回溯陈家顺并不是农民工,他真实身份是云南省沾益县人保局副局长,沾益县驻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

陈家顺隐瞒身份应聘饲养员,是要替家乡农民工卧底考察养殖场用工条件。

陈家顺,54岁,男。

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

云南沾益县是劳务输出大县,陈家顺担任副局长后,积极组织家乡农民到浙江义乌等地务工,并关注他们的切身利益,为他们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专访陈家顺我没有想对生活的憧憬,我现在已经很好了,吃穿住不用担心,工资虽然不高,但是至少可以生活下去了。

一不贪财、二不贪色,三不违法,一定不会出问题。

高淑珍:爝火燃回春浩浩颁奖辞粗糙的手支起课桌,宽厚的背挡住风雨。

有了爱,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壮起来。

你的心和泥土一样质朴,你洒下辛苦的种子,善良会生长成参天大树。

事迹回溯1998年4月,她的“炕头课堂”开讲了,老师是女儿王国光。

5个孩子、4张课桌、2块小黑板和借来的旧课本……高淑珍的家里响起了读书声。

高淑珍,56岁,河北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普通农村妇女。

14年间,她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却从未收过一分钱。

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但是高淑珍精力有限,家里地方有限,债务累累,但是“不”字她始终说不出口。

无论多么艰难,她总是尽最大努力,让孩子们的生活过得好一些。

专访高淑珍我是一个残疾孩子的家长,对于残疾孩子来说,这是一场大难,不能让他自己承担,我们做家长的要尽力去帮助他们。

张丽莉:冰雪为容玉作胎颁奖辞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

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

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

事迹回溯2012年5月8日晚,一辆突然失控的客车撞向校门口的学生,在惨剧即将发生的一刹那,站在路旁的张丽莉老师做出了一个选择,推开了四位学生,她却被压在车下。

张丽莉,女,28岁。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初三(3)班班主任。

2012年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

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撞倒了。

专访张丽莉首先要对我的父母说,真的很对不起他们,希望他们永远能够健健康康的。

对于我的丈夫,他用行动最好的诠释了不离不弃这个词,这就是对我最真诚的爱。

李文波:能受天磨为铁汉颁奖辞二十年坚守,你站成了一块礁石,任凭风吹浪打。

你也有爱,却只能愧对青丝白发。

你也有梦,可更知肩上的责任比天大。

你的心中自有一片海,在那里,祖国的风帆从不曾落下。

事迹回溯20多年来,他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

李文波,男,48岁,山东平度人,中国海军南海守礁士兵。

李文波21岁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当年入伍,三年后赴南沙永暑礁守礁。

为了守礁,李文波亏欠家里太多。

他新婚5天后回到南沙,20多年来,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到3年。

李文波说:“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荣耀,就算下辈子坐轮椅,也没什么后悔的!”专访李文波南沙全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有六级以上的大风,这对来往南沙的舰船造成了很大的危险。

正是因为这个海洋气象观测站,才确保了这些舰船的航行安全。

高秉涵:悲莫悲兮生别离颁奖辞海峡浅浅,明月弯弯。

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

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

少小离家,如今你回来了,双手颤抖,你捧着的不是老兵的遗骨,一坛又一坛,都是满满的乡愁。

事迹回溯高秉涵,台湾律师,老兵。

1936年出生于山东菏泽。

两岸开放后,他开始奔波于大陆和台湾之间,义务为台湾老兵寻亲提供支持,20多年间,先后抱回了54个老兵的骨灰罐,帮助他们完成遗愿,回归故乡的怀抱。

高秉涵的一生,凝聚了所有台湾老兵经历的坎坷和艰辛,同时也见证海峡两岸从隔绝到沟通的一段特殊历史。

专访高秉涵我恨不得一步到我那个高庄,但到了村东头,我却没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梦寐以求想回家,可到了村庄的外面,我又不敢进去。

老兵回家就是近乡情怯啊。

周月华、艾起:清香传得天心在颁奖辞她背起药箱,他再背起她。

他心里装的全是她,而她的心里还装着整个村庄。

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

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华皎洁,爱正漫漫的升起。

事迹回溯周月华出生后8个月被诊断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

20多年来,她硬是靠着拐杖和丈夫的后背,“爬”遍了方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为近5000村民带去医疗服务周月华,女,43岁,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乡村医生,艾起是她的丈夫。

周月华出生后8个月被诊断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这一切并没有摧垮她生活的意志。

凭着自己的执着,周月华完成了中学学业并成功从卫校毕业。

二十多年来,她“爬”遍了方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

专访周月华无论上山涉水,刮风下雨,只要有出诊,艾起便会揽起周月华的手,用宽阔的后背将她背到病人家里。

丈夫艾起用20年的行动,默默支持着妻子的事业。

罗阳:长使英雄泪满襟颁奖辞如果你没有离开,依然会,带吴钩,巡万里关山。

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灯看剑,梦一回再吹角连营。

你听到了么?那战机的呼啸,没有悲伤,是为你而奏响!事迹回溯2012年11月25日上午,随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参与舰载机起降训练的罗阳,在大连执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在工作岗位上殉职。

罗阳,男,51岁,辽宁沈阳人。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2012年11月25日上午,随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参与舰载机起降训练的罗阳,在大连执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于12时48分在工作岗位上殉职。

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他不知疲倦,劳心劳力,没有一刻休息,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专访罗阳的姐姐看到他的脸上太劳累了太疲劳,显得很憔悴。

我老能想起小时候弟弟和我一起游泳、晨跑、骑自行车,还有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挖野菜的点点滴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