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化点管理程序

变化点管理程序

1.程序目的
通过对产品实现过程的物料、设备、方法、人员、环境等要素的变更过程的有效控制,确保变更的信息得到准确有效的沟通,对变更而导致的影响进行评估和有效的管控,确保产品持续地符合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影响产品实现过程的变更,包括由公司内部、顾客或任何供应商所引起的变更控制和反应。

3.过程识别
产品实现过程过程:变更过程过程活动:变更管理
4.定义
4.1变化点
对影响产品实现的要素与过程条件的变更称为变化点,包括顾客提出的产品要求的变更、制造过程4M1E变更、测量、物流、供应商等的变更和相应的调试。

4.2 初物管理
对于产品或生产产品相关的设备、加工方法等的变更,加以适当的管理,提交给顾客的产品、购买品或公司内部向下一工序交付的初次的产品加以明确的区分,即叫初物管理。

4.3 4M1E
指生产产品和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物料、设备、方法、人员和环境。

5.主要职责和权限
5.1 负责与顾客对口联络的部门在接到顾客有关变更的要求后,负责确认变更的具体内容,并负责确定变更实施的日程回复顾客。

5.2供方的物流变更、产品防护变更由生管科负责确认和批准,其余涉及产品要求的变更由品质科负责确认和批准。

5.3《变化点联络处置单》发行部门负责明确变化点的具体内容,并和生管科评估确定计划实施的日程。

5.4 生管科负责与变化点联络发行部门评估对交付的影响并与发行部门确认变更实施日程。

5.5 品质科负责对《变化点处置联络单》布署品质保证措施并发行到相关部门,负责验证变更后品质的数据变化,负责初物管理的要求与顾客确认并通知各部门做好初物管理。

5.6各部门负责变更后本部门负责的文件内容更新,品质科负责对顾客批准文件的重新提交和批准供方提交的批准文件。

6.程序内容
6.1 变化点的类型、重要度分级与内部沟通
6.1.1变化点类型
a)计划性变化点:事前能判断的变化点项目。

b)突发性变化点:事前无法判断的变化点项目。

6.1.2变化点的重要度分级基准
6.1.3变化点的发行的内部沟通和确认
6.1.3.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更改应进行必要的评审和控制,并保留有关更改评审结果、授权进行更改的人员以及根据评审所采取的必要措施记录。

6.1.3.2当现场发生突发性变化点时,由作业员按相关异常处理流程进行处理,并将处理情况记录在《生产线变化点台帐》,品质人员进行变化点前后的品质确认。

6.1.3.3 当发生计划性变化点时,按《变化点管理流程》进行处理。

根据《变化点管理基准》规定,变化点发行部门要发行《变化点联络处置单》,《变化点联络处置单》发行前须经科长确认,涉及重要的4M变更需要主管经理批准的变化点,需要主管经理批准签字发行,对不发行《变化点联络处置单》的变化点,由发生部门自主管理。

6.1.3.4《变化点联络处置单》由发行科明确变化点内容及实施日期后发行到品质科,品质科按《变化点作业指导书》进行品质保证措施布署后交由相关部门会签,并将复印件签发到相关部门跟进并执行品质保证措施。

《变化点联络处置单》的发行
记录由品质科在《变化点联络处置单发出记录》上登记。

6.1.3.5重要度A级的变化点,发行科必须提前至少3天联络,发行经办人必须联络到本科科长、品质科、主管经理。

重要度 B级的变化点,发行科必须联络到本科科长、品质科。

重要度 C级的变化点,发行科必须联络到生产线组长、班长、品质科担当。

6.2任何变更的影响,包括由公司内部、顾客或任何供应商所引起的变更,都应进行评估。

应当对变更(包括供应商作出的变更), 进行以验证为目的的试生产,以便确认变更对制造过程带来的影响。

当顾客要求时,公司应:
a) 向顾客通知最近一次产品批准之后任何计划产品实现的变更;
b) 在实施变更之前向客户提交变更申请并获得文件批准;
c) 达成额外验证或标识要求,例如:试生产和新产品确认。

6.3顾客提出的变更要求
6.3.1对于顾客提出的有关产品要求的变更,接收顾客要求的部门要按顾客要求的时间表及时组织各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实施可行性并回复顾客(工程标准/规范应在收到更改通知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评审),并按顾客要求更改的时间进度,组织各部门制定相关更改实施日程表保证更改的完成。

接受顾客要求的部门负责跟踪更改的进度并与顾客保持沟通。

6.3.2所有顾客的有关产品要求变更的工程标准/规范,要按外来文件进行管理和及时发放,各部门要及时更新该产品相关文件描述并发放到使用部门。

6.3.2.1当工程标准/规范更改导致产品设计更改时,通过识别、评审和控制产品和服务开发过程中或后续所做出的变更,直至能够确保变更对满足要求不会产生不良影响的程度。

当工程标准/规范更改导致产品实现过程更改时,对影响产品实现的更改进行控制和反应。

6.3.3顾客提出的有关产品要求的变更,附加有相关提交批准的文件和品质控制要求的,各负责部门要按时提交相关文件和实施品质控制要求。

6.4 公司内部变更
6.4.1公司内部变更,发行部门要与生管科联络确认在库部品状况,预估变更实施是否会影响到交付进行,必要时发行部门要召集各部门会议确定变更实施的可
行性与日程安排,确保在不影响交付的前提下安排变更的实施,发行部门按照《变化点管理基准》规定进行变更内容的确认、批准和发行,品质科要部署相应的品质保证措施并签发到各部门实施,实施的结果品质科必须进行验证并确认。

6.4.2公司内部变更品质科要确认是否需要通知顾客和取得顾客同意,顾客有初物管理要求要组织做好初物管理和相关提交顾客资料的准备。

对顾客有涉及4M变更批准要求的,品质科要负责组织相关部门提交顾客批准的文件和资料,在顾客批准后才能实施变更。

6.4.3过程控制的临时变更
过程控制的临时变更管理按《临时变更管理流程》进行管理。

6.5供应商的变更管理
6.5.1供应商的产品实现过程的变更需要公司批准的,供应商要按《供应商质量管理手册》要求或公司各部门发行的明确标准向公司提交变更申请和相关资料,经公司相关负责科批准后才能实施变更。

6.6初物的管理
6.6.1初物的区分如下表所示:
6.6.2 初物的管理区分、项目、关联部门
(●:主管部门○:协助部门)
6.6.3对于顾客提出的变更顾客明确需要进行初物管理的,和公司内部变更和供方变更通知顾客后顾客明确要做初物管理的,对此变更后生产的产品交付要按顾客规定的数量和期限进行初物管理,提交顾客相关初物相关文件和记录。

6.6.4初物生产的产品必须有检查班长和品质科担当共同确认合格的样件才能开始批的生产,必要时要通知顾客一同判定合格的样件才能开始批的生产。

6.6.5生产出的初物部品从半成品到成品(含返修品)都必须与变更前部品在空间上保证隔离,并且有明显的标识进行区分。

有顾客要求的标识的必须按顾客标识要求执行,顾客没有要求按公司初物标识进行标识。

6.6.6初物部品的交付,生管科要确认变更前的部品在库数量(包括变更前保留待处理的部品),并与顾客生管科联络变更前部品的出清日期,制造科和品质科要在出清日期前做好变更前保留待处理的部品的返修和判定确认,确保变更前在库部品的出清,初物出货前提前一天通知品质科做好与顾客品质科联络事项。

出货前生管科出货检查员要做好数量和标识的确认。

6.6.7初物的其它详细规定参照《初物管理流程》要求执行。

6.7文件的更新
6.7.1变化点发生后涉及相关体系文件和记录内容更改的,各部门要及时更新相关文件和记录内容,未正式更改前必须有临时签批的文件发放给使用部门参照执行。

6.7.2涉及到顾客需重新提交的生产批准文件,由品质科负责组织提交,供方的变更申请需要重新提交其生产批准文件的,由品质科负责批准。

7.相关文件和记录
7.1《变化点管理流程》
7.2《变化点管理基准》
7.3《变化点作业指导书》
7.4《变化点联络处置单》
7.5《变化点联络处置单发出记录》
7.6《生产线变化点台帐》
7.7《临时变更管理流程》
7.8《供应商质量管理手册》
7.9《初物管理流程》
7.10《初物提交记录表》7.11《初物标签》
7.12《作业者评价基准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