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题,记不太准确,以下题目大致相似而已。
1,最早提出诗言志的作品(《尚书·尧典》2,“艺术生产”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就艺术创作活动提出的理论。
3,“移情”说强调审美活动要(主体移入)去进行审美体验和想象。
4,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中讨论了巴尔扎克的创作和现实主义问题。
5,孟子提出的(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是与文学的阐释批评有关的理论。
6,文学阐释是在文学欣赏的基础上对文学作品及其相关的文学活动的(批评)与(分析)7,探索文艺起源问题主要有(考古学、人类学、心理学)几条途径。
8,从“内容”与“形式”来考察文学构成是(西方古典哲学)的传统。
9,别林斯基提出的关于文学接受的著名论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10,最早提出生态文学的学者(美国的密克尔)11,托尔斯泰是(心理(情感)表现论)的代表之一。
12,“言义之辩”体现了在文学中的重要意义。
13,文学作品中的“创作”突出了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
14,镜子说是时期提出的15,经典的本义,16,人间词话17,文学形象,18,泰纳的三因素说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1,妙悟说2,灵感说3,文学典型4,文本批评三,简答题(每题10分)1,文学存在的几种主要方式。
2,“清水芙蓉”之美与“镂金错采”之美的特征。
四,论述题(30分)文学创作中“心”与“物”的辩证关系。
一.填空(20空/每空1分)1.最早提出诗言志的作品( )2.美学最初的含义( )3.《文心雕龙·情采》讨论的是()问题4.别林斯基提出的关于文学接受的著名论述()5.《人间词话》()写的6.创作客体是指进入作家体验和实践范围内并同作家发生审美关系的那部分( )7.美学上最先论及崇高的作家( )8.最先提出文艺起源于巫术的是( )9.文学生产包括( )10.福特主义后福特主义对( )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11.最早提出生态文学的学者( )12.阐释学来源于希腊信使的名字( ) (这题初试有)二.名詞解釋(5题/每题4分)1,妙悟说2,直觉说4,文学风格,4,身份批评5,文学意境三.简答(2题/每题15分)(初试和复试这题一样)1文学形象的审美特性2 模仿说在西方文学传统中的地位四.论述(30分)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四川大学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试题一、写出下列文学理论著作的作者和作者所处朝代(中国著作)、国家(国外著作)(每题2分,共20分)1.《致敏·考茨基》2.《诗学》3.《诗学》4.《镜与灯》5.《拉奥孔》6.《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7.《文赋》8.《文选序》9.《六一诗话》10.《人间词话》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24分)1.文学题材2.小说情节3.文学消费4.共鸣三、将以下文字加上现代汉语标点,说明出处,论述其主要文学理论思想(此题22分)诗者志之所之地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四、论述文学典型和文学意境的联系与区别(此题17分)五、论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联系与区别(此题17分)文学概论模拟试题一、请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名、时代或国籍(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诗大序》汉代毛苌2,《文心雕龙》3,《二十四诗品》4,《沧浪诗话》5,《大希庇阿斯》6,《拉奥孔》7,《十九世纪文学主流》8,《黑暗王国里的一线光明》9,《德意志意识形态》10,《致裴迪南·拉萨尔》二、解释下列概念或词语(每小题6分,共30分)1,模仿论2,文学典型3,文学魅力4,文学价值5,自然主义三、辨析下列命题(共15分):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如实反映四、分析、论述下列问题(共35分)文学欣赏与作家创作意图之间的关系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全部试题满分为100分一、请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名、时代或国籍(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典论·论文》2,《诗品序》3,《沧浪诗话》4,《夜读偶记》5,《诗学》古希腊亚里斯多德6,《艺术哲学》7,《镜与灯》8,《没有地址的信》9,《<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0,《致玛·哈克奈斯》二、解释下列概念或词语(每小题6分,共30分)1,表现论2,文学形象3,文学流派,4,文学意境5,浪漫主义三、辨析下列命题(共10分):文学是文学家的自我表现四、简略论述下列问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文学创作的主要任务是塑造艺术典型2、文学魅力的含义、来源和表现五、分析、论述下列问题(共20分)考察文学的不同视点与文学本质多层次性之间的关系。
一、请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名、时代或国籍(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文心雕龙》2,《文赋》3,《与元九书》4,《人间词话》5,《文艺对话集》6,《论风格》7,《美学》8,《生活与美学》9,《19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0,《致敏·考茨基》二、解释下列概念或词语(每小题6分,共30分)1,形式本体论2,文学语言3,文学风格4,文学意象5,现实主义三辨析下列命题(共10分):文学是对客观世界的模仿四简略论述下列问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作家是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主体2,文学价值的含义、特征和表现五分析、论述下列问题(共20分)不同的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不同方法之间的关系一请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名、时代或国籍(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诗大序》2,《文心雕龙》3,《二十四诗品》4,《沧浪诗话》5,《大希庇阿斯》6,《拉奥孔》7,《十九世纪文学主流》8,《黑暗王国里的一线光明》9,《德意志意识形态》10,《致裴迪南·拉萨尔》二、解释下列概念或词语(每小题6分,共30分)1模仿论2文学典型3文学魅力4文学价值5自然主义三辨析下列命题(共10分):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如实反映四简略论述下列问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考察文学的不同视点2,文学创作的主要任务是表现作家的自我五分析、论述下列问题(共20分)文学欣赏与作家创作意图之间的关系答题要求词语和概念解释要求:第一,回答出词语或概念所属的问题领域(1分)。
第二,正面回答词语或概念的含义(3分)。
第三,回答词语或概念在文学理论或文学史上的意义、地位和价值(1分)。
范例:诗言志:中国古代诗歌理论最早的重要理论(1分)。
其含义是说诗歌是作家内心志意的表达,而作家内心志意来自于外物的感动,作家借文辞和意象将内在的志意表达出来(3分)。
这一理论对中国古代诗歌理论有重大影响,朱自清先生称之为中国诗论的“开山之作”(1分)。
辨析下列命题要求:首先,指出命题的出处(2分)。
其次,说明命题的含义(4分)。
再次,对命题进行评价(4分)。
范例: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发:中国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就诗歌的目的而发表的看法(2分)。
其主要含义是要求文学创作要反映和表现时代的重要问题和重大事件,尤其是民众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成为时代精神的体现(4分)。
这一观点表达了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强调了文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对中国古代进步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4分)。
简要论述要求:第一,对所述命题有清晰的认识(2分)。
第二,能正确阐述命题含义(4分)。
第三,能对命题的意义作出恰切的评价(4分)。
范例:意境理论的历史发展:意境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重要范畴,从出现至今已有漫长历史(2分)。
唐代的王昌龄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经过宋、元、明、清几代的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重要范畴。
清末民初的王国维以“情景交融”来阐明这一概念的内涵,说明意境是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结合的产物(4分)。
在当代中国文学理论中,人们对意境理论的内涵作了进一步的阐发,把它同西方文学理论的观点结合起来,使其得以再新的语境中不断丰富和发展(4分)。
论述要求:第一,对命题的含义作出准确全面的阐述(10分)。
第二,要有具体的文学作品或文学现象、文学理论观点作论据(5分)。
第三,结合例证对命题做具体分析(5分)。
范例: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1)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是文学理论中的重大问题。
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
无论作家的创作个性如何,他的创作都要受到其生活环境、个人经历、思想观点等的影响,它们或隐或显地要从创作中表现出来。
离开社会生活,文学就失去了最根本的源泉(10分)。
例如,杜甫的诗歌创作,如“三吏”、“三别”等诗作,同他密切关注国计民生有着紧密联系(5分)。
通过分析上述诗作以说明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