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岩溶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征广西碳酸盐岩分布面广、厚度大、质地纯,气候湿热等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为岩溶地貌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无比优越的条件,发育的岩溶地貌类型齐全,形态多样,分布普遍。
从地理分布看, 桂西北峰丛山地区的洞穴形态为漏斗、竖井, 地下河洞穴十分发育;桂东北及桂西南峰林石山地区的洞穴类型复杂多样, 与区域岩溶地貌发育相一致;桂东南弧峰平原地区洞穴化程度高, 但洞穴规模稍小。
岩溶旅游资源的分类,首先要考虑到每个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属性”和“状态”。
属性是指特性、特征;状态是指现存状况和形态。
每一基本类型都有其特定的特征和形态,特征愈多,它所代表的不同事物就越少,即每一类型概念的外延愈小,各类型之间就愈易于区分。
例如,峰丛和峰林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形态,旅游价值和开发现状都有很大差异,故予以区分。
其次是考虑到要较好地处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既要表现出体量虽小但有旅游价值的景观实体,又要展示出某些旅游资源的总体价值。
因此有的基本类型间存在一定的包容关系。
奇特与象形山石,作为个体,有的具有很重要的旅游观赏价值,如阳朔县的东郎(石)和西郎(石),本身是一旅游资源实体,但又是所在石峰(名山)的组成部分。
又如在漓江峡谷中有若干名山(如画山、冠山),但它们又是漓江风景河段的组成部分。
这表明,对于某些类型说来,空间分布上可能是互相叠置或呈现包容的关系,被包容的类型占有的空间范围较小,体量相对较小;包容类型占有较大空间,是旅游区的主体又是被包容类型的载体。
最典型的例子是峰林平原和其内的石峰,前者为包容类型,后者(如叠彩山、伏波山)为被包容类型;又如桂林市普陀山是包容类型,被包容的类型有摩崖字画、洞穴、石林等。
为了充分展示岩溶方面的内容,对《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中的蚀余景观分成峰林平原、峰丛洼地和石林。
基于上述分类原则,广西岩溶旅游资源可分为5种主要类型,包括26个基本类型。
其中最重要的是峰林平原、峰丛洼地、名山和象形山石、洞穴、岩溶风景河段以及古人类遗址等岩溶景观。
1 地文景观类包括:典型地质构造、标准地层剖面和生物化石地点、自然灾变遗迹、名山、峰林平原、峰丛洼地、石林、奇特与象形山石、珊瑚礁、洞穴。
①典型地质构造由于地壳运动而在岩体中形成的构造形迹。
在岩溶区主要表现为各种古岩溶现象和岩溶不整合面。
代表性的地点为桂林市老人山,其山顶由与岩溶作用有关的岩溶崩塌物组成。
②标准地层剖面和生物化石地点广西泥盆系特别发育,是中国海相泥盆系标准地层所在。
桂林南边村剖面被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确定为全球性泥盆-石炭系界线副层型剖面。
此外,在全国已确定的6处华南海相泥盆系标准剖面中,广西就有北流大风门、横县六景、象州大乐、南丹罗富等4处碳酸盐岩标准剖面,这些地层剖面中都有丰富的化石。
③自然灾变遗迹各种自然灾害发生后,会有一部分遗迹自然或人为地被保存下来。
岩溶地质灾害在广西主要表现为岩溶塌陷和岩体崩塌。
④名山指在当地或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的山地。
岩溶名山不以山体高峻、庞大为胜,而多是以其陡峭的边坡、玲珑通透的山体和维妙维肖的山形而成名。
这些名山(石峰)拔地而起,姿态万千,构成丰富多彩的空间立体画面。
最有名的如桂林市的象鼻山、骆驼山、七星岩、穿山、老人山,阳朔的月亮山、碧莲峰,柳州的鱼峰山、马鞍山,贵港的南山,来宾龙洞山,融水老子山等。
峰丛中的名山当以漓江峡谷(桂林-阳朔)段两岸灰岩石峰最为重要,突出者如冠山、蝙蝠山、画山、螺丝山等。
⑤峰林平原峰林平原由峰林、孤(残)峰与岩溶平原组合而成,海拔一般为100~250m,相对高度50~200m。
峰林平原是广西最具垄断性的岩溶旅游资源。
广西至少可列出桂林、柳州-来宾、贵县及隆安-扶绥等十余处峰林平原景区,但最著名、最重要的当属桂林-阳朔一带的峰林平原。
⑥峰丛洼地由众多高低错落的连座尖峭(锥状)山峰与其间形态各异的封闭洼地组成,海拔一般为300~1900m,相对高度200~1200m。
集中分布于中西部及西南部,如都安、大化、靖西、大新、南丹、德保、天等、环江、宜山、马山、河池、柳江、龙州、平果、忻城、罗城、田阳、崇左、东兰、隆安、巴马等地,西北部及东北部分布比较分散。
从旅游价值看,主要有两类,一是分布在风景河段两岸,以桂林漓江两岸的峰丛为最好的代表。
二是大化、都安等地的深峰丛洼地,绵延千里,以大化县城西北75km处七百弄高峰丛深洼地为代表,洼地平均深度达到105m。
在峰丛洼地中除蕴藏有很多巨大的洞穴外,还有多处巨大的岩溶塌陷漏斗,以乐业县大石围漏斗规模最大,垂向最大深度546m,为当前世界第二大漏斗。
⑦石林石林是由土壤水溶蚀产生的溶蚀裂隙、溶痕、溶沟,并经雨水改造而形成的,由密集林立的高达数米至20m的锥柱状、锥状、塔状体组合成的景观。
石林多发育于上古生界泥盆系及石炭系的质纯、层厚、产状平缓的石灰岩、白云岩中,地貌上多处于岩溶洼地的坡麓。
灌阳文市、全州百宝-东山、平乐车田、崇左江州、大新雷平、忻城大塘及环江北山等地有分布。
⑧奇特与象形山石这里指的是在岩溶石峰上发育出的体量较小的奇特岩石形态和洞穴内各种沉积、溶蚀形态,它们拟人状物,有的还可演绎出寓义故事,具有很好观赏价值。
一些极其特殊的“怪石”(如桂林伏波山试剑石)有着永恒的魅力。
其它如兴安县上马石和灵渠边的飞来石。
此外,每一个开放的游览洞穴都可以举出二三十个象形奇石。
广西岩溶区有许多天生桥,多是地下河顶板塌落后残留下的,像鹿寨香桥岩、灵川桃源仙人桥、南丹小场关上天生桥、天峨更新仙人桥等。
⑨珊瑚礁珊瑚礁岩溶主要指出没在高低潮之间或略低于潮面的珊瑚礁,多呈岸礁形式出现,在广西仅见于涠洲岛和斜阳岛。
⑩洞穴洞穴是大自然在千百万年中形成的地下岩溶景观,是由岩溶作用形成的空洞的通称,这里指人可进入的天然地下空洞。
最为突出的是凤山、巴马一带的盘阳河洞穴系统,包括有数十个大型洞穴,其中马王洞、百么洞都是长达万米的巨型洞穴,干团洞单个大厅面积达3. 7万m2,是广西目前所发现的最大厅堂。
桂林七星岩、芦笛岩、武呜伊岭岩、柳州都乐岩、桂林草坪冠岩、荔浦丰鱼岩等都是具有很高游览价值的旅游洞穴。
广西洞穴中化学沉积物非常丰富,类型繁多,千姿万态,某些特殊沉积类型(如隆林海子(雪莲)洞和阳朔莲花岩的莲花盆),沉积之完美,世所罕见。
2 水域风光类包括:风景河段(岩溶峡谷)、湖泊、瀑布、泉(岩溶泉)。
①风景河段(岩溶峡谷)指岩溶区两岸植被茂密,景色秀丽,水量充沛,河水清澈,人文资源丰富,可进行游览、观光和漂流的河段。
从世界范围看,漓江(桂林-阳朔漓江峡谷段)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出名的一条小河,其中大圩至兴坪下游的渔村这一峡谷段景色最佳,是漓江精华中的精华,是漓江最精美的华章。
阳朔县城至福利段可欣赏到“碧莲峰里住人家”的绝佳景色。
阳朔遇龙河在岩溶峰林中穿行,奇峰夹岸,田园风光古朴、浓郁,是一处有潜力的游览景区。
从宁明至扶绥长约200km的左江河段的山体由石炭、二叠系的灰岩组成,沿江有秀美的石峰、洞穴和70余处崖画。
又如宜山下枧河段、罗城怀群剑江风光、近年来名声鹊起的靖西通灵峡谷、乐业百郎峡谷等,皆有很好的旅游发展前景。
②湖泊湖泊是指四周有岸的水域,包括天然湖泊和人工水库。
狭义的岩溶湖专指大型封闭岩溶洼地中的较大常年积水体,阳朔县西塘岩溶湖、柳州大龙潭为典型代表;广义的岩溶湖,包括在岩溶区人工修建的湖塘水库,如岩滩电站库区形成的“绿珠长湖”,绵延100多公里,碧水常驻,山环水绕,小岛处处。
③瀑布从河床纵断面陡坡或悬崖处倾泻下来的水流。
岩溶区除了有在河流陡崖处形成的瀑布外,还有由岩溶地下河或岩溶大泉形成的瀑布。
岩溶瀑布以大新德天瀑布最为著名,德天瀑布宽达100多米,瀑高50m。
隆林冷水瀑布是冷水河潜流于地下之后再次流出地表,形成高约百米、宽20余米的瀑布。
靖西通灵瀑布高达160余米,蔚然壮观。
④泉(岩溶泉)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岩溶泉即是岩溶水的天然露头。
岩溶大泉以平果县果化泉、柳城县沙浦乡杨屋泉、永福县三皇乡桥头村泉等最为重要;岩溶温泉,即地下热水。
以象州自流的花池水温最高,达74℃,流量1.24l/s。
宁明驮龙狮子山上升泉,岩层为二叠系灰岩,水温45℃,流量1. 58 l/s。
还有贺州新路白面山、玉林市福棉船埠、平乐县仙家等岩溶温泉;潮汐泉或称虹吸泉,水流大小有一定规律变化的泉。
20世纪80年代初,德保县马隘和兴安白石的“喊泉”被广为宣传,说是只要对泉口高喊要水喝,泉水便会自动流出。
后经考察,确定是岩溶间歇泉。
又如灌阳潮汐泉,阳朔杨堤多潮泉。
3 生物景观类主要为树林(自然保护区),指成片生长的主要由乔木组成的植物群体,广西有11处在岩溶区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石灰岩季节性雨林和某些珍稀动物,以龙州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代表。
隆安县龙虎山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综合自然保护区,有北回归线“岩溶绿洲”之称。
4 古迹与建筑类包括:人类文化遗址、军事遗址、宗教建筑、塔、公园和园林、石窟、摩崖字画、水工建筑、矿区、特色村落。
①人类文化遗址指史前人类的遗迹与遗物的发现、发掘地址,包括已保存的古人类栖居聚落和文化遗址。
发现有重要人类化石的最著名的考古洞穴有柳江人洞、来宾麒麟山人洞、桂林甑皮岩等;柳州白莲洞是一个包括有旧石器时代晚期、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早期三个文化层的洞穴,已被建成我国第一个洞穴博物馆。
广西被誉为是“研究古人类的中心的中心”。
此外,柳城巨猿洞亦是重要的洞穴遗址。
②军事遗址指历代为防御外来入侵而修筑的军事工程遗址和重要战事的战场遗迹。
广西岩溶区内的许多重要关口和要塞都是利用岩溶地形的特点而建立,如桂北的古严关、凭祥大连城和龙州小连城、东兰的列宁岩、临桂四塘“飞虎队”指挥所旧址等。
③宗教建筑系指宗教徒修行及举行宗教仪式的建筑群,这里则是指和洞穴有关的宗教建筑群。
广西数以百计的洞穴的洞口都曾修建过庙宇道观,只有少数庙宇一直保留至今,如现今荔浦鹅翎寺、阳朔腾蛟庵等。
北流的勾漏洞为我国道家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二十二洞天。
④塔塔是一种细高形、多与宗教有关的建筑物。
列入岩溶旅游资源的塔是用石灰岩(白云岩、大理岩)为建筑材料、立于天然石山之上或洞穴之内。
典型的代表有:桂林市内建于唐代的木龙石塔,立于叠彩山麓,漓江之滨,喇嘛式宝瓶形,以石灰岩雕凿,造型秀丽;桂林西山浮雕石塔是在石灰岩岩面微缩浮雕而成,通高2.15m;轿子石塔位于轿子岩洞口,石幢式,全以石灰岩料石叠砌。
⑤公园和园林系指以天然岩溶地貌为基础,利用美学、艺术手法和技术手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形成的具有游览、观赏等多种价值和功能的空间艺术综合体。
广西许多著名的公园皆是以天然的岩溶景观为基础而建成。
如桂林市的七星公园、西山公园、叠彩公园、伏波公园、象山公园、芦笛公园,柳州市的鱼峰公园、都乐景区、龙潭公园,贵港市的南山公园,阳朔的阳朔公园和滨江公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