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析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

简析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


·94·
已成为第一生产力,而且已成为新的意识形态,因而成了理 解资本主义社会一切问题的关键。
哈贝马斯强调,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当科学技术成 为第一生产力并执行意识形态的职能时,技术统治思潮就开 始占据统治地位。早期的“技术统治论”在抨击社会制度的同 时强调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是有一定积极意义 的。当“技术统治论”逐步转变成盲目的技术乐观主义,沦为 替晚期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工具时,它已毫无积极意义可 言。哈贝马斯所抨击的正是这种乐观主义的“技术统治论”。 哈贝马斯指出,把科学技术视为创造社会历史的决定力量的 “技术统治论”,是资产阶级拜物教意识的现代形式。他还批 判了技术统治论关于科技人员将成为新的统治者的说法。哈 贝马斯对技术统治论的批判是富有创建性的,但他把批判定 位在意识形态层面上,也有很大局限性。
作者简介:付静(1970—),女,南京大学社会学系 2007 级博士研究生。
·93·
生产、大量消费转变为提倡适度消费和发展循环经济,以及 主张从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结合上把握科学技术,等等。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的价值,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的 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它能够为提高社会生产 力提供有效支持,生产力的提高又必然使社会的生产和生活 方式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社会形态的变迁。当我们用“石器时 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磁时代”、“信 息社会”等来刻画社会变迁时,所要突出的,就是科学技术在 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二)从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的层面反思科学技术。 批判理论是对法兰克福学派所创立的社会理论的总称。 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 它对当代资本主义展开了全面批判,马尔库塞、哈贝马斯都 是其主要代表人物。他们立足于人道主义,批判反思当代资 本主义社会中的科学技术,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和学术影响。 1.马尔库塞的科技社会功能观。 马尔库塞以美国为典型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考察,提出 了“单向度”理论。马尔库塞认为,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科 学技术已成为新的社会控制力量,使社会成为“单向度的社 会”。这样的社会既是“富裕社会”,也是“病态社会”。所谓“病 态社会”,不是指社会本身的功能不健全,恰恰相反,正是由 于社会控制过于严密,全面压抑了人的需要,扭曲了人的本 性,使人终日处于紧张与重负之中,从而呈现出“病态”。 马尔库塞指出,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单向度,首先 表现在人已经成为“单向度的人”。这个社会依靠高度发达的 科学技术,提供了大量的消费品,使人们在物质需要的扩大 和满足中产生出一种幸福感。人的需要是丰富多彩的,用物 质需要的扩大和满足来压抑其他需要,不是在真正满足人的 需要,而是在制造“单向度的人”。单向度的第二种表现是 “单向度的政治”。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是靠大量生产和高 消费来维持的,在这种情况下,科学技术越发展,提供的消费 品越多,居民就越依附于政治权力。当代西方社会正是通过 这种手段,来支配人们的生活,使人们屈从于资产阶级的统 治。单向度的第三种表现是人的思想变成了“单向度的思 想”。现代西方社会还通过操纵社会意识形态来对人进行控 制,它借助传播媒介—— —广播电台、电影、电视、报刊、广告 等,进行说教和心理控制,操纵人们的思想,使人们丧失对现 存制度的批判能力。不过马尔库塞也指出,尽管科学技术带 来了不良的社会后果,但人类要摆脱困境,必须依靠科学技 术的进一步发展。马尔库塞把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重点放在 它使用科学技术的效果而不是原因上,显然是片面的。 2.哈贝马斯的反科技统治思想。 作为批判理论的集大成者,哈贝马斯主张,当今理论家 的主要任务是对科学技术展开批判。他认为,科学技术不仅
关 键 词 :科学技术;价值观;社会价值;人文关怀;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K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09)02-0093-03
20 世纪以来,现代科学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以及在经济、 社会领域的广泛应用,把人类带进了一个新时代。科学技术 是一把“双刃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 应。全面认识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引导其发挥积极功能,控 制和减少其负面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后工业阶段”为终点,在长达 400 年的“大过渡”中,每个国 家都能找到自己经济进步的道路,完成或在很大程度上完成 经济发展的任务。他认为,目前人类面临的能源短缺、环境污 染、气候恶化等危机不足为虑,完全可以通过对自然的进一 步开发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来解决。卡恩强调科学技术进步 的威力,对资源的潜力抱有希望,对环境改善充满信心,这无 疑给被全球性问题困扰的人们打开了求解脱的思路。丹尼 尔·贝尔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社会预测专家。他在批判吸 收各种社会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后工业社会”理论。 其核心思想是: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人类将进入后工业 社会。在后工业社会中,人们主要以理论知识作经济决策和 社会决策的依据,理论知识将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源 泉,不但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且是控制社会的统治力量,后 工业社会的统治者是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可以看出“,后工业 社会”理论具有强烈的技术统治论倾向。
湖北社会科学 2009 年第 2 期
简析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
付静
(南京大学 社会学系,江苏 南京 210093)
摘 要 :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是对科技创新及其成果的应用在满足人类需要上的反映和评价。深入探讨科 学技术的社会价值是新兴学科“科学、技术与社会”的重要课题。当今那些最具影响的关于科学技术社会价值 的观点,是基于经济社会发展或意识形态批判等层面,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进行反思的产物。要突破已有观 点的片面性,必须立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双向互动,着重从人文关怀和建设生态文明的角度,审视科学技术 的社会价值。
三、必须进一步拓展研究科学技术社会价值视野 科技乐观主义看重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 积极作用,但又片面夸大这种作用,得出了科学技术可以直 接主宰人类命运、必然使人类过上幸福生活的结论。科技悲 观主义片面夸大了科学技术的消极作用,认为科学技术最终 将把人类带向灾难和不幸。这两种观点都把丰富的社会生活 简单化,仅仅把思考拘泥在科学技术对地球资源的开发上, 忽视了社会制度对科学技术的制约,从而都得出了片面结 论。法兰克福学派以现代西方社会为坐标系,批判反思科学 技术的社会价值,研究科学技术的地位和作用在现代社会中 的变化,以及在科学技术影响下现代社会生活和社会阶层的 变化,提出了改造社会的目标和方案。其根本缺陷是,这种批 判说到底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批判,也没有真正找到实践这 种社会批判的现实力量。 要想全面正确地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必须立足于 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双向互动,围绕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 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等现实而又长远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开阔 视野,进行深入研究。 (一)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审视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 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审视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必须坚持 有利于人的现实生存和未来发展的立场。比如,目前在我国 对科学技术的社会评价,总体上是积极肯定性的评价占绝对 优势。这是很正常的。如果照搬法兰克福学派以西方发达国 家为坐标系得出的结论,肯定是行不通的。 人文关怀的核心是通过满足人的需要、开发人的潜能,使 人感到幸福并对未来充满信心。人文关怀同时强调应为此创 造相应的社会条件。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审视科学技术,就是要 求科学技术的创新及其应用,应当有利于人的物质生活和精 神生活水平的提升,有利于社会的公正和进步。现代科技在创 新和应用中产生的种种负面作用,归根结底是由片面强调科 技成果的经济效益造成的。在当今,评价科学技术时坚持人文 关怀原则,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要着眼于提高人的 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发展,使社会更加公正。在追求经济效益 与坚持人文关怀的关系上,必须用人文关怀来统帅经济效益, 使人文关怀真正成为追求经济效益的内在动力。为此,在评价 科技创新及其成果应用时必须做到:第一,看其是否能直接提
二、当今最具影响的科学技术社会价值观 围绕着科学技术应用的社会后果,当代西方形成了以下 几种颇具社会和学术影响的观点。 (一)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层面反思科学技术。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层面反思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形成 了科技悲观主义和科技乐观主义这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两 者的共有论题是发展科学技术与开发地球资源的关系,也都 坚持科学技术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立场,只不过科技悲观主 义强调有限地球资源的制约性,科技乐观主义强调无限发展 科学技术的可能性。它们的相互辩驳,既暴露了各自的片面 性,也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1.科技悲观主义的观点。 科技悲观主义特别重视科学技术的负面社会效应,因而 在总体上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抱着一种忧虑态度。罗马俱 乐部是现代科技悲观主义思潮的典型代表。它是西方非官方 的一个国际学术团体,其研究目的是探讨全世界面临的共同 问题,课题是人类处境研究,代表作是 1972 年出版的《增长 的极限》。此书是罗马俱乐部中以美国学者米都斯为首的一 些学者针对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和人类所面临的困境提出 的研究报告。他们运用动力学原理,通过对人口增长、粮食生 产、资源消耗、工业发展和环境污染等五种因素进行定量研 究后发现,这些因素的共同特点是按指数增长,经过一定时 间会变得非常巨大,由于人类所处的地球是一个有限的世 界,无限增长与有限资源的矛盾必然导致增长的极限。罗马 俱乐部的这份报告,揭示了现代西方工业文明的无限增长模 式与有限地球资源的不相融性。它所得出的悲观结论,在世 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反响,从而唤醒了人们的忧患意识。尽 管这份报告忽略了科学技术的正面功能,但其独特的研究视 角和振聋发聩的结论,对树立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观念和建 设生态文明,都具有开启先河的作用。 2.科技乐观主义的观点。 从总体上看,科技乐观主义者都认为科学技术是经济社 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坚信在使用科学技术中产生的社会问题 都可以由科技创新来解决,因而对通过发展科学技术建立美 好社会抱乐观态度。科技乐观主义的代表主要有卡恩的“大 过渡理论”、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理论、托夫勒的“第三次 浪潮”、奈斯比特的“信息社会理论”、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 段论”、刘易斯的“经济增长论”等。赫尔曼·卡恩是美国著名 的物理学家、数学家,研究未来社会的乐观派代表。他长期致 力于文化、政治、经济和技术方面的研究,论著颇多。卡恩认 为,从 1800 年前后到 2200 年前后,以“前工业阶段”为起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