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致发光

电致发光


介 电
背 面
是 否 应用
体 电 实 用 情况

极化
有 AL 商 品 液 晶
化 阶 背光


Al 开 发 阶段
薄 膜 型 玻 璃 ITO膜 有 ZnS:Mn 薄 有
交流电 致发光
基板

薄 膜 型 玻 璃 ITO膜
直流电 致发光
基板
ZnS:Mn 薄 膜
有机 电致
玻璃 或柔
ITO膜
空 穴 输
发光
性塑 料板
同的ZnS,选择合适的发光中心。
• 发光层的形成方法: • 物理气相沉积(PVD)——电子束蒸发(EB)和多源
蒸发(MSD)以及溅射镀膜等 • 化学气相沉积(CVD)——原子层外延(ALE)有机金
属气相沉积(MOCVD),氢化物输送减压法(HT— CVD) • 3、电极材料 • 透明电极(ITO,CdSnO3,ZnO);背电极Al。 • EB蒸发、电阻加热蒸发、溅射镀膜等物理方法;喷涂 法、CVD等化学方法。
阳离子被加速跑向阴极,而电子被加速跑向阳极。如果
阴极用金属作为电极(常称靶极),那么在阳离子冲击其
表面时,就会将其表面的金属粒子打出,这种现象称为
外加电压反转时,上述4个过程重复进行,实现连续发光。
基板
透明
第 一
电极 绝


分散型 交流电 致发光
分散型 直流电 致发光
玻璃 或柔 性塑 料板
玻璃 基板
ITO
ZnS:Cu,Cl ( 蓝 — 绿) ZnS:Cu.Al(绿)
ZnS:Cu,Cl,Mn (黄 色)
ZnS:Cu,Mn ( 黄 ) , ZnS:Tm3+(蓝) ZnS:Tb3+,Er3+(绿) ZnS:Nd3+,Sm3+(红)
• 一般采用电子束蒸发等真空镀膜法; • 难于真空蒸发的材料采用溅射镀膜法; • 对均匀性要求高的采用原子层外延法。
电子束蒸发等真空镀膜法
电子蒸发设备的核心是偏转电子枪,偏转电子枪是利用具有 一定速度的带点粒子在均匀磁场中受力做圆周运动这一原理设计 而成的。其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电子枪用来射高速运动的电 子;二是使电子做圆周运动的均匀磁场。
亮度。(第二代EL)。 • 1974年,通过实验证实了二层绝缘膜结构的薄膜型EL元件可用
于电视画面显示的可能性。 • 1983年,日本开始薄膜ELD的批量生产。 • 目前,夏普等公司生产橙红色发光的ELD;
• 国内有许多公司在生产EL器件
• (1)第一阶段:ZnS:Mn(橙黄色)单色显示器的商品化; • (2)第二阶段:二色(红、绿)、三色(红、绿、蓝)、多色
显示器的商品化; • (3)第三阶段:全色显示器的商品化。 • 2、电致发光显示的特征: • (1)图象显示质量高; • (2)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小; • (3)是目前唯一的全固体显示元件; • (4)有小功耗、薄型、质轻等特点。
二、电致发光的分类
• 分散型EL 交流驱动型(商品阶段)

直流驱动型(开发阶段)
• 2、TFEL器件的工作原理(碰撞激发)
• (1)在电场作用下,发光层与绝缘层界面能级处束缚的电子遂 穿发射至发光层;
• (2)同时,发光层中杂质和缺陷也电离一部分电子,这些电子 在电场作用下被加速;
• (3)当其能量增到足够大时,碰撞激发发光中心,从而实现发 光;
• (4)电子在穿过发光层后,被另一侧的界面俘获。 • 薄膜电致发光器件一般采用交流驱动,在交流驱动情况下,当
电子束蒸发对源材料的要求
1.熔点要高 2.饱和蒸汽压要低 3.化学性能要稳定 4.蒸发材料对加热材料的“湿润性”
• 离子溅射镀膜法

在低真空(0.1~0.01 乇)状态下,在阳极与阴极两
个电极之间加上几百至上千伏的直流电压时,电极之间
会产生辉光放电。在放电的过程中,气体分子被电离成
带正电的阳离子和带负电的电子,并在电场的作用下,
承受105V/cm左右的强电场。
• 母体:ZnS、CaS、SrS等半导体材料。 • 发光中心:采用属于定域能级的元素,除Mn外,还有
许多稀土元素。 • 红 色 : CaS:Eu , ZnS:Sm,F , 附 加 彩 色 滤 光 器 的
SrS:Ce ; • 绿色:ZnS:Tb,F; • 蓝色:CaGa2S:Ce或附加彩色滤光器的SrS:Ce • (2)分散型交流EL发光层材料:主要采用与薄膜型相
运 层
有机薄膜
电 子
(Alq3)
输 运

Al 商品化 精 细 阶段 矩 阵
显示
Al 研 究 阶段
Mg Ag
商 品 手机、

显示 器等
• 四、电致发光元件的各种构成材料 • 1、基板材料——一般采用玻璃 • (1)在可见光区域透明,热膨胀系数与积层材料一致 • (2)能承受EL的退火温度(500—600℃) • (3)碱金属离子含量尽量低,确保元件的长期可靠性。 • 2、发光层材料 • (1)薄膜型EL的发光材料:选择合适的发光中心;能
• 目前:溅射镀膜法,特别是磁控溅射用的最多。 • 4、绝缘层材料 • 绝缘耐压(使绝缘破坏的电场强度)高,针孔等缺陷少,
与发光层附着牢固。 • ( 1 ) 非 晶 态 氧 化 物 或 氮 化 物 : ( Y2O3 , Al2O3 ,
Ta2O5,SiO2,Si3N4) • (2)铁电体:BaTiO3,PbTiO3 • 溅射镀膜法是主要成膜方式。
• 薄膜型EL 交流驱动型 非存储型(商品阶段)

存储型(研究阶段)

直流型(研究阶段)
• 有机电致发光(OEL) (商品化阶段)——发光层、电子传输层、 空穴传输层构成。在低压下可以获得高亮度发光,有可能实现蓝 色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属于注入型EL,更类似于LED。
三、无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结构及工作原理) 1、TFEL器件的结构
第一节 电致发光显示器(ELD)
一、全固态的电致发光显示器 二、电致发光的分类 三、无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结构及工作原理) 四、电致发光元件的各种构成材料 五、ELD的用途 六、TFEL器件最新进展 七、 无机TFEL研究的一般方法
一、全固态的电致发光显示器
• 1、电致发光的发展历程: • 1936年,法国的Destriau 发现ZnS的电致发光现象。 • 1950年,发明透明导电膜,开发成功分散型EL(第一代EL) • 1968年,分散型EL元件可以实现直流驱动;薄膜型EL可实现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