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信息备案及监测监管要求PPT

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信息备案及监测监管要求PPT


四、补充耕地项目及指标的监测监管要求
20
(一)对于纳入2019年储备补充耕地核查范围内的项目
全国纳入2019年储备补充耕地核查范围内的9.6万个项目,在7-9月期间,经过各省 份逐一反馈确认、提出举证意见、提供举证材料、部整治中心与各省份逐省对接,确认 项目处理意见,在部耕地保护监督司组织领导下,部整治中心、信息中心、规划院密切 协同配合下,目前进展情况如下:
15.净增水田面积:指项目竣工验收后增加的水田面积,减去项目实施中占用的原 有水田面积而计算出的净增加水田面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单位为公顷,保留小 数点后4位)
16.补充耕地利用状况:指利用统一的外业核查软件拍摄的反映验收后补充耕地利 用现状照片及视频,需实时定位拍摄并上传至备案系统。注意:照片视频要具有一定数 量,需从不同方位角拍摄以充分反映补充耕地地块的全貌情况。
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 信息备案及监测监管要求
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 2020年10月 • 西安
目录/Contents
01
系统总体情况
02
备案指标及技术要求
03
备案指标预检及技术规则
04
补充耕地项目及指标的监测监管要求
05
核查中发现的问题项目案例
1 系统总体情况
一、系统总体情况
4
(一)系统建设的发展过程
2.项目主管部门:指项目计划、实施、验收的责任主体部门,包括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其他行 政主管部门,可按照项目竣工验收文件或有关部门批复文件中明确的法人单位(承担单位)所属部 门填写;对于农民、企业和社会资本开展的项目,按照项目竣工验收的责任部门填报。
3.土地整治项目备案编号:指土地整治项目已报部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备案、新增耕地 按规定拟用于占补平衡的,有关信息可通过填写土地整治项目备案编号,从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 系统中自动提取,无需重复填报。
13.补充耕地平均质量等别:指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 项目竣工验收时评定的补充耕地平均质量等别,采用面积等别加权平均计算。(保留小 数点后1位)
二、备案指标及技术要求
13
(二)补充耕地信息(5项)
14.净增耕地面积:指项目竣工验收后增加的耕地面积,减去项目实施中占用的原 有耕地面积而计算出的净增加耕地面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单位为公顷,保留小 数点后4位)
地范围与建设用地审批数据叠加、新增耕地范围与生态保护红线数据叠加、新增耕地范
围与自然保护区数据叠加、新增耕地范围与退耕还林数据叠加、新增耕地范围与其他新 增耕地坐标范围叠加。
三、备案指标预检及技术规则
18
(二)预检判定规则
三、备案指标预检及技术规则
(三)备案指标预检案例
19
该项目新增耕地面积 为28.2026公顷,与 采矿权数据叠加面积 为27.2681公顷,重 叠面积占比为96.7%。 与允许建设区范围叠 加面积为0.5635公顷, 重叠面积占比为 1.99%。2个比值均超 过0.5%的容限设定, 因此,该项目预检的 这2项内容标示为黄 色警示标志。
4.项目名称:指新增耕地项目名称,需严格按照项目竣工验收文件或有关部门批复文件中的项目 名称填写。项目名称具有唯一性,如果新的项目名称与此前已报备项目名称一致,将不能报备录入。
5.项目所在地:指新增耕地项目所在地,登录后系统将自动获取项目所在省份、市(地、州)、 县(市、区、旗)名称。
二、备案指标及技术要求
三、备案指标预检及技术规则
17
(一)预检结果类别 包括警示类和禁止类两种情况。
1.警示类预检(5项) 包括:新增耕地范围与25度以上地形数据叠加、新增耕地质量等别差值、新增耕地
范围与采矿权数据叠加、新增耕地范围与其他土地整治项目范围叠加、新增耕地范围与 允许建设区范围叠加。
2.禁止类预检(7项) 包括:立项前地类检查、(补充耕地面积 + 提质改造面积)与地块面积差值、新增耕
18.提质改造水田面积:指项目实施中由旱地改造为水田的耕地面积,应小于或等 于提质改造耕地面积。(单位为公顷,保留小数点后4位)
二、备案指标及技术要求
15
(三)提质改造耕地信息(5项)
19.提质改造前耕地平均质量等别:指项目实施前耕地平均质量等别,采用面积等 别加权平均计算。(保留小数点后1位)
20.提质改造后耕地平均质量等别:指项目实施后耕地平均质量等别,采用面积等 别加权平均计算。(保留小数点后1位)
四、补充耕地项目及指标的监测监管要求
21
(一)对于纳入2019年储备补充耕地核查范围内的项目
3.各省份反馈确认的举证类项目,经逐省对接后已分别转为认可类、整改类、坐标或套合偏差 问题类、遥感影像时点和调查成果问题类、删除类、认可地方举证类项目等。
4.对于确认为坐标或套合偏差问题类的项目,目前部已基本完成再次套合工作。依据再次套合 结果,部将按照本次核查的既定技术规则再次比对,根据比对结果最终确认项目的核实认定指标和 不实指标。
5.对于确认为遥感影像时点和调查成果问题类的项目,部将于近期利用三调统一时点更新数据 开展再次套合工作,根据套合结果和本次核查既定的技术规则最终确认项目的核实认定指标和不实 指标。
6.对于下发各省项目清单中的督察问定。
提醒:
对于整改类项目,按照部2020年6月10日印发的《关于核查不实补充耕地整改有关事项的函》 (自然资耕保函〔2020〕28号)要求,请加快组织开展项目实施、验收工作。注意3点:一是整改 地块需在原项目区范围内;二是整改后纳入储备库的指标不超过该项目核查扣减的不实指标;三是 整改报备工作原则上在2020年底前完成。
8.项目立项批复文号及日期:指项目立项批复文件的文号和日期,也可用项目计划任务和预算 批复文件,并相应上传文件扫描件(分辨率不低于100DPI)。注意:备案时填写的立项批复文号和 立项批复时间,一定要与扫描件中的对应信息完全一致。
9.项目验收文号及日期:指项目竣工验收批复文件的文号及其中明确的验收日期,并相应上传 文件扫描件(分辨率不低于100DPI)。注意:备案时填写的验收文号和验收时间,一定要与扫描件
1.第一阶段,2010年,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V1.0。占补平衡的管理 作为独立的系统,实现“占一补一,先补后占”。
2.第二阶段,2017年,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V2.0。增加补充耕地质 量、地类等指标,实现“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
3.第三阶段,2018年,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V3.0。为适应耕地占补 平衡通过“算大账”方式,落实“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 管理要求。
11
(一)新增耕地项目基本信息(11项) 6.建设总规模:指项目区范围总面积,依据项目验收文件或行政部门批准的相关文件填写,项 目区范围限定在动工范围内,不含不动工区域。(单位为公顷,保留小数点后4位)
7.项目总投资:指投入项目建设的资金总量,包括项目验收后的后期管护和地力配肥资金。 (单位为万元,保留小数点后4位)
4.第四阶段,2020年,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V4.0。将新增耕地监督 管理纳入系统,进一步严格各类新增耕地入库程序,确保补充耕地指标来源 明、数量准、信息实,切实保障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落实。
一、系统总体情况
5
(二)新版系统增加的主要功能及要求
1.优化入库方式。增加了新增耕地备案功能,在原来由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自动导入占 补平衡指标基础上,增加了新增耕地备案功能,包括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门、农民、企业及社 会资本开展的项目及其他类型新增耕地项目。
中的对应信息完全一致,同时扫描件中必须包括项目验收确认的新增耕地面积、水田面积、提质改 造面积、提质改造水田面积、耕地质量等别等信息内容。
10.项目验收负责人:指项目竣工验收组负责人及工作单位,对竣工验收意见负应有责任。
11.项目实施前土地利用状况:指反映实施前项目区整体照片资料和补充耕地、提质改造耕地具 体位置的照片资料,需上传至备案系统。
二、备案指标及技术要求
10
(一)新增耕地项目基本信息(11项)
1.项目类型:指新增耕地项目的类型,具体包括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城 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等。其中,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指“拆旧区” 复垦为耕地区域,新增耕地指标指增减后节余部分,有关情况需要在备案时说明清楚;工矿废弃地 复垦也属于新占用和复垦新增耕地增减节余的,依照前述要求执行。
8
部发文件
1
2
新增耕地备案内容及格式要求
二、备案指标及技术要求
9
(一)新增耕地项目基本信息(11项) 包括项目类型、项目主管部门、土地整治项目备案编号、项目名称、项目所在地、项目建设总
规模、项目总投资、项目立项批复文号及日期、项目竣工验收文号及日期、项目竣工验收组负责人、 项目实施前土地利用状况。
5.强化部级监测。增加了部级对备案项目开展常态化核实监测功能。部将对备案项目开展逐项 目、逐指标、逐地块、逐照片核实监测,对于不符合备案要求的项目退回省级补充信息、修改完善, 对于特殊问题项目锁定,开展进一步核查。
6.增加了申请国家统筹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功能模块。用以对申请国家统筹补充耕地项目的在线 申报、预检查验、项目及指标审核、纳入统筹库、指标下发、统筹库指标动态管理等。
2 备案指标及技术要求
二、备案指标及技术要求
7
2019年12月30日,部印发的《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改进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有关事项 的通知》(自然资办函〔2019〕2367号)明确规定,新增耕地备案的信息内容包括项目基本信息、 补充耕地信息、提质改造信息三部分,共计21项指标。
二、备案指标及技术要求
二、备案指标及技术要求
12
(二)补充耕地信息(5项) 包括补充耕地面积、补充耕地平均质量等别、净增耕地面积、净增水田面积、补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