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的意义PPT课件
血常规的临床意义
16.07.2020
.
1
标本
• 临床取标本要规范,减少误差: • 1.除少数情况如幼儿、大面积烧伤、低
血容量休克等不易取血外尽量应用静脉 血; • 2.精准部位,尽量所选采血部位的皮肤 应完整,无溃烂、烧伤、冻疮、发绀、 水肿或炎症等;
16.07.2020
.
2
• 3.采血前检查注射器和针头,避免因连 接不紧而使空气进入产生泡沫致溶血;
• 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
16.07.2020
.
4
血常规检查结果必须与临床相结合。
外周血涂片有明显意义,检查结果的准确 性以及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相关。
16.07.2020
.
5
检验的内容: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数量和形态
意义:最常用、较重要的检验项目之一 (血常规)
16.07.2020
.
6
第一部分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检验
.
17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由血液分析仪测 量获得的反映周围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 参数,是反映红细胞大小均一程度的客观 指标。
16.07.2020
.
18
RDW与MCV结合进行贫血分类
•MCV RDW 贫血类型 •增高 正常 大细胞均一性 • 增高 大细胞不均一性 •正常 正常 正细胞均一性 • 增高 正细胞不均一性 •减低: 正常 小细胞均一性 • 增高 小细胞不均一性
参考值:26-32 pg
16.07.2020
.
15
•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平均每升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浓度。
Hb (g/L) MCHC (g/L) =
Hct (L/L)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量/每升血液中血细胞比容
参考值:310-350 g/L
16.07.2020
.
16
临床意义
16.07.2020
• 4.采血时应定位准确,严禁针尖在静脉 中反复穿刺;
• 5.采集末梢血标本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 程进行,第1滴血擦去不用,采用第2滴 血等等。
16.07.2020
.
3
• 标本的抗凝用于血常规检验的血样必须 经抗凝剂抗凝处理,在目前的众多抗凝 剂中,EDTA盐(EDTA-Na2,EDTA-K2) 是对白细胞形态和血小板影响相对较小 的抗凝剂。
每升血液中血细胞比容/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
参考值:80-100 fl
16.07.2020
.
14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平均每个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量。
MCH (pg) = 1g= ×1012pg
Hb(g/L)×1012 RBC count(×1012/L)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量/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
16.07.2020
.
7
• 实例1
RBC 4.43×1012/L (NV:3.5-5.5) HCT 40.9%(NV:37-52)
HBG 144g/L (NV:110-160)
MCV 92.3fl(NV:80-100)
MCH 32.5pg(NV:27-34) 360)
MCHC352g/L(NV:320-
男性:40%~50% 女性:37 % ~ 48 % 临床意义:反映红细胞的增多或减少,受血容量
及红细胞体积影响。 血浆容量是否丢失 计数红细胞各项平均值 因体积影响,贫血程度与HCT不一定成正比。
16.07.2020
.
13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 平均每个红细胞的体积。
MCV( fl)=
Hct(L/L=1.0×1015fl) RBC count(×1012/L)
常见疾病 部分再障 巨幼细胞性贫血、MDS 急性失血 再障、部分溶贫 地中海贫血 HS(遗传球)
缺铁性贫血
•IDA与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均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但IDA 时RDW增高,而后者基本RDW正常。 •补充铁剂是否足量的指标,储存铁补足,RDW恢复正常。
16.07.2020
.
19
16.07.2020
16.07.2020
.
23
2.绝对性增多
1)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真红)
为MPN,多能造血干细胞病变、红细胞持续性
增多、全身总容量也增加,同事伴白细胞及血小板轻 度增多。
易发栓塞症、
潜在恶性(AL等)
16.07.2020
.
24
2)、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假红):血中EPO 增多所致。
a 、Epo代偿性增多:SPO2%减低所引起: 生理性见于胎儿、新生儿及高原居民。病理 性:COPD、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携氧能力 差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WBC 11.3×109/L (NV:4.0-10)
Lym 13.5%(NV:20-40)
Mon 4.6%(NV:3-8) 70)
Neu 81.7%(NV:50-
Eo 1.1%(NV:0.5-5.0)
Baso 0.1%(NV:0-1)
PLT 194×109/L (NV:100-300)
PCT 0.2%(0-9. 98)
.
10
参考值
Rbc(×1012/L)
Hb(g/L)
M(成年男性) 120~160
4.0~5.5
F (成年女性) 110~150
3.5~5.0
N (新生儿) 170~200
6.0~7.0
注:100万Rbc≈3gHb(normal)
影响因素:1、总血容量的变化
2、血浆容量的变化
16.07.2020 3、性别、年龄、居住地海. 拔差异
.
20
16.07.2020
.
21
一、量的变化(数目)
16.07.2020
.
22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标准:M: Rbc>6.0×1012/L Hb>170g/L F : Rbc>5.5×1012/L Hb>160g/L
1、相对性增多:血液浓缩。 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大量出汗、 甲亢危象、尿崩症、糖尿病痛症酸中毒等
MPV 10.5fl(7-11)
Ret 0.62%(0.5-1.5)
Ret# 0.035 ×1012/L (NV:0.024-0.084)
初步印象:
16.07.2020
.
8
16.07.2020
.
9
2、红细胞的生理功能:呼吸载体
氧
肺泡红细胞 红细胞
二氧化碳
组织
3、红细胞的生存周期:120天
16.07.2020
11
临床意义
量的异常
红细胞增多 红细胞减少
相对性增多 绝对性增多 生理性 病理性
质的异常
外形异常 内构异常
大小异常 形态异常 结构异常 染色异常
16.07.2020
.
12
红(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压积(HCT)
抗凝全血经离心沉淀后,测得下沉红(血)细胞 在全血中所占容积的百分比。白细胞及血小板 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