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新生开学典礼老生代表发言稿

大学新生开学典礼老生代表发言稿

大学新生开学典礼老生代表发言稿 大学新生开学典礼老生代表发言稿你的大学,其实可以比你之前想像 的精彩得多 亲爱的 2013 级师弟师妹们 大家好! 我是 2009 级经济学法学双学位,付姿祯。

今年大五。

在某种程度上,大家也可以把我当成 13 级新生。

今天在这里,我想与大家交流的话题是《你的大学,其实可以比你之 前想像的精彩得多》。

今年暑假,你们当中,一半以上的人都加了新生群。

今天的话题,就从新生群说起吧。

在新生群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并没有修过双学位的人, 总是告诉新生修双学位如何如何艰难,一些人甚至这样说修双学位很累, 很占时间,一旦你修了双学位你可能就没时间做其他事了。

可是,作为一个有着修双学位的亲身经历的人,我想说,事实并不是 这样。

比如,就我个人而言,我对经济学法学两个专业都很感兴趣,修读了经济学法学双专业双学位,目前我已经用四年的时间修完了两个专业全部 的课程。

此外,在过去的几个暑假里,我分别为 11 级、12 级、13 级的新生义 务编写过几十万字的新生指南系列文件。

此外,我也经常抽时间帮师弟师妹们整理一些生活学习等方面的信息、 资料。

目前已经整理了差不多上百万字了。

此外,我还一直管理着被称为法大信息资源小百科的人人网公益账号 法大龙江人。

如今,法大龙江人那个信息共享账号已成为法大最有影响力的主页之 一。

此外, 我还创建了一个信息共享传承团队-法大小石桥团队, 目前已经 带领这个公益团队的成员们通过名为法大信息的人人账号为大家共享了 很多信息。

此外,我还创建了一个跨院跨年级全校黑龙江老乡会,组织过多次大 规模的全校老乡饭等活动,并与若干其他高校的负责人共同创建了北京地 区黑龙江大学生联谊会暨北京黑龙江企业商会大学生委员会并担任了常 务秘书长。

在做这些事情的同时,我还和一些老师共同完成了一些研究课题,听 了不少讲座,做了不少志愿活动,也参加了不少校内校外的活动。

此外,作为一个喜欢与文字打交道的人,这几年,我还读了不少自己 喜欢的书,也写了不少自己想写的文章。

此外,喔,由于时间关系,此处省略一万字。

所以,谁说修双学位就没时间做别的事了呢? 有句话说的好,人与人的差距,在于业余时间。

不知大家是否听过这样一个算式如果把 1 块钱存进银行里,假设利率 为 1,按复利计算,70 天的时候,连本带利就会变成 2 块钱。

只要你能安排好自己的业余时间,你在大学这几年可以做的事,绝对 超乎你自己的想像! 说到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几个故事,几个发生在我们的校园里的真 实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一位刑司 11 级的朋友。

他是个很善于搜集信息并且能将想法付诸行动的人。

在他刚来大学的时候,看到了我通过法大龙江人那个人人账号发布的 这样一篇日志《关于北京大学经济学双学位校外招生的一些信息》。

北大的官方网站上有这样的公告,只要你是在北京的高校读大学,并 且第一专业不是经济学,那么,你就可以报名修读北京大学的经济学双学 位。

通过录取考试,修读完规定的学分后,你就可以拿到同北大本校经济 学专业学生一样的学位证。

由于时间关系,关于报考北大经济学双学位的详细信息,我今天在这 里就不说太多了。

有兴趣的师弟师妹可以去人人法大龙江人上查看相关日志。

说到这里,顺便插一句,这几年,我通过人人法大龙江人为师弟师妹们总结过不少生活学习等方面的相关资料,让法大小石桥团队的成员们用 名为法大信息的人人账号也发过,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希望能对你们的大 学生活有所帮助。

喔,如果大家想要加那几个账号为好友的话,加的时候最好写个备注 说明。

好,话题转回来,继续说那位朋友的故事。

他看到法大龙江人上的那篇日志后,非常感兴趣,便开始着手准备。

后来,准备得比较早而且比较充分的他,成功通过了考试,如今正在 修读北京大学的经济学双学位。

大二的时候,结合自己的兴趣与特点,他觉得自己今后适合去外资律 师事务所工作,所以他想找一份对应的实习。

于是,他上网搜索了全球排名前几十的律所名单,并对照名单,一个 一个地查看那些律所的官方网站,看是否有空余的实习岗位。

就这样,善于搜集信息并深知行胜于言的他,成功地成了一家全球排 名很靠前的外资律所的实习生。

最初几个月,他的实习工资,是每月 5000 元。

在他大二快结束的时候, 他的实习工资, 已经涨到了每月 1 万 6 千元。

这个故事先讲到这里,接下来,我想与大家分享第二个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一位国经 10 级的朋友。

大一那年,她的成绩综合排名是院里的第一,专业必修课平均分 95 分,获得了那一年的国家奖学金。

大二那年,她办理了一段时间的休学,带着这笔奖学金,进行了历时5 个月的旅行。

旅行途中,她时常将自己在路上感悟到的风土人情、将自己的所思所 想与朋友们进行交流。

作为朋友,可以感受得到,这一过程中,她的眼界,她的气质,都发 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旅行归来,她告诉我,这一路,她没有花家里的一分钱。

不仅如此,平时的生活中,她的很多花费也都是她自己赚来的。

她说,除了做社团负责人、除了做业余记者、除了做志愿者,除了种 种种种有趣的身份之外,她还有另一个身份兼职配音演员。

她特别开心地告诉我做兼职配音演员,有的时候,录制出 2 个小时的 成品,就可以赚到 5000 元。

就在几周前,她同时获得了一份月薪两万元的外所的带薪实习机会以 及做一家全国性自助行组织的首席顾问的机会。

为了更接近她自己想要的生活,她选择了拒绝那份月薪两万元的实习 机会。

她一直这样,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尝试着各种有趣的经历,并始终乐此 不疲地与大家分享各种有趣的事物。

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第三个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新闻学院 11 级的朋友。

刚来大学的时候,本想报法学专业的他,以 1 分之差被调剂到了新闻 学专业。

起初,他颇有怀才不遇之感。

但是,他是一个懂得随遇而安的人。

很快,他适应了新闻学专业的学习,并越来越觉得,新闻学专业对他 来说也许才是最合适的专业。

可以说,他爱上了这个阴差阳错与他结缘的专业。

如今的他,已被中央电视台传媒梦工坊录取。

除此之外,在修读新闻学的这两年,他还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负 责人,牛津大学普莱斯传媒法竞赛团队成员。

曾主创三部微电影,并参加两部纪录片的制作。

他的个人平面艺术作品曾被多家专业摄影网站首页推荐。

有些人,是爱一行干一行,而有些人,是干一行爱一行。

在座的各位,尤其是专业被调剂过的师弟师妹们,希望,这个故事, 能让你们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接下来,再与各位分享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一位商学院 10 级的朋友。

他说,他自己实在太普通了,所以,希望自己在大学生活中能孜孜不 倦,勤勤恳恳,本本分分。

那么,孜孜不倦的他,在大学这几年里,都做了些什么呢? 成绩方面,由于复习方法得当,连续几个学期的时间,他始终是专业 第一。

社团方面,大三那年,他成了商学院学生会主席。

文艺方面,他是金话筒主持人,曾与著名主持人孟非同台主持过。

体育方面,他曾担任中国政法大学校足球队主力前锋,球队在北京市高校足球比赛以及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中都拿到了不错的名次。

此外,他还曾担任商学院排球队队长,带领商学院男排勇夺排球联赛 三冠。

此外,他还报名参加了北京市大学生挑战杯演讲比赛,并获得了第一 名。

此外,他曾赴美国、德国、法国、比利时、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参加文 化交流。

2012 年,他还代表中国政法大学赴美参加哈佛大学模拟联合国大会。

此外,他还曾是辩论队的一名辩手。

就是这么个人,他从不承认自己是所谓的牛人。

当有人问他,在他看来,什么是牛人时,他回答我觉得,牛人应该是 一种结果,而不应该成为一个目标。

故事讲到这里,想必,在座的一些人,心里一定在想大学生活原来还 可以这样。

是的。

亲爱的师弟师妹们,故事讲到这里,我想对你们说大学生活,其实可 以比你之前想像的精彩得多。

但是,与此同时,我也想提醒你们,追逐精彩的大学生活之时,不要 让自己一不小心陷入误区。

说到误区,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吧。

第一个经典例子,关于所谓的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近年来,旅行成了大学生们所热衷的话题。

可是呢,有些人,并不懂得什么叫旅行。

打个比方吧。

为了让自己有一场所谓说走就走的旅行,有人起个大早,一路公交地 铁,坐上城际,跑到天津,找个同学一起吃顿饭,再顺手拍几张照,留个 到此一游的痕迹, 然后匆匆原路折腾回昌平……之后, 他可能会一边晒照片 一边跟大家说,嘿,我去天津了,看,我都离开北京了,走了多远呢 …… 有人觉得,这便是旅行了。

其实, 如果没有去感受不同的文化, 没有去欣赏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 没有在沿途中和人交流,没有因自己的所行产生新的所思所想,那么,走 再远,也不叫旅行,这顶多叫换个地方吃饭。

个人觉得,真正的旅行,不仅可以让你看到不一样的世界,更可以开 阔你的视野、改变你的气质、影响你对待生活的态度。

接下来,说说第二个经典例子,关于社团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好像总有人觉得在大学好好学习和进行各种活动是矛盾的甚至是对 立的。

其实个人觉得并不是这样。

我觉得,很多人之所以遇到一些问题,是因为他们想事情的时候,默 认的大前提不一定正确。

比如,之前一些师弟师妹问我姐姐,你说我到底要不要留社团?我以 后想好好学习,又想留个社团锻炼一下自己……感觉很矛盾…… 对那些师弟师妹,我常常这样说 其实,你之所以会问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你的潜意识中,有这样一个默认的大前提学习和留社团是对立的、矛盾的。

但这个大前提的正确性,你想过吗? 其实,就像我常常和一些师弟师妹说的从小到大一路走来,大家都接 受了太多的‘价值观植入’。

你们的很多价值判断,往往都是听来的、看来的,而不是自己的。

对很多东西,大家听到或是看到后,往往容易不加辨别地加以接受。

而事实上,有些我们之前不假思索地默认的东西,不一定是正确的。

比如,‘学习与社团是矛盾的’这种大家很少去质疑的‘大前提’。

个人认为,很多事实可以充分证明学习与留社团或者进行其他的活动, 其实并不矛盾,甚至可能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我周围很多朋友既是学生干部还留了社团还辅修了其他专业还参加 了很多其他活动,而且各方面问题都处理得很好,其中很多人还拿到了国 家奖学金。

大量的事实证明只要能够合理地分配好自己的时间,各种活动不但不 会影响学习,还能让你提高做事的效率,也会让你学会很多处理问题的方 法。

将一些方法举一反三,可能对你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讲到这里,我想再与各位分享几段寄语,或者说,叫忠告。

尽管,我也知道,诚如一些人所说,这种送上门的忠告是最容易被忘 记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