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检查管理办法
课堂教学检查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教学检查主要是检查教师贯彻执行《教师教学工作规范》等教学管理制度的情况,检查教师的教学工作状态(教学纪律和教学态度),目的是通过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监控来保证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检查分为日常课堂教学检查和集中课堂教学检查。
为使课堂教学检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特制订本办法。
一、日常课堂教学检查内容
1、作息情况。
教师必须严格遵守作息制度。
教师要按时到达教室,不得迟到或提前下课。
无特殊情况不得拖堂,不得随意改动课间休息时间。
2、课堂异动情况。
教师要严格遵守学校课程总表的安排,保持教学秩序的稳定。
不得随意调课、停课、结课、找其他人代课、更换授课地点。
如有特殊情况需提前告知系部、教务处和督导办,并办理手续。
3、脱岗串班等情况。
教师必须坚守工作岗位。
课前教师必须作好上课准备,在上课期间,不得随意离开教室取教学要件或做其它事情,不得在上课途中上洗手间;不得串班与其他老师聊天;不得在上课期间使用手机、抽烟。
4、授课计划执行情况。
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授课计划规定的教学内容授课。
课堂上不得播放与课程内容无关的音乐、视频;不得随意变动授课计划、删减课程内容、提前结课;不得随意将理论课改为实训课或将课外作业改作实训课,凡实训课必须事先列入授课计划,有一整套实训教学要件,并且教师要随班指导。
5、课堂管理情况。
教师要坚持教书育人、管教管导。
在上课期间,教师要维护好正常的课堂秩序,对违犯课堂纪律(如迟到,早退、旷课、讲闲话、睡觉、打手机、吃东西、做其它事情、随意进出教室等等)的学生,要严格管教,并将学习态度与课程成绩相联系,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二、集中课堂教学检查内容
1、督导办和教务处于每学期第一、九、十四、十八周进行集中大检查。
每两节课检查一次。
为了不影响老师们的正常上课,一般在课前完成检查。
所有检查情况全部详细记入专项教学检查记载表,并存档备案。
2、检查内容包括:教师按时作息情况、课堂异动情况、授课计划执行情况、课堂管理情况、教学要件携带情况(授课计划、教案、记分册、考勤册、教材是否带齐)等。
三、教学事故确认
1、记录检查事实。
督导办每天安排专门人员进行教学检查,对教学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教学事故(教学违规、违纪)做详细记录,包括教师姓名、课程名称、上课班级、上课时间、上课地点、教学违规或违纪的现场事实等记录。
2、确认检查事实。
若教师在现场则当场告知教师事故事实,并予确认;若教师不在现场场或现场条件所限未能直接告知教师事故事实,则通过系部秘书转告,并予以确认。
3、检查事实填表存档。
督导办及时填写日常教学检查情况记载表或集中检查记载表,并存档备案。
三、教学检查总结
1、督导办定期对教学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教学事故进行汇总,并将汇总情况在学校QQ
群内公示一周,如教师对汇总情况有异议的,可在一周内向督导办提出,督导办组织复核,一周后将最终汇总情况再行通报。
超过公示期提出异议的,督导办不再受理复核,按原始记录情况上报。
2、督导办按月(或学期)向院办公会议提交教师课堂教学事故报告,学院依据《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的相关条款给以相应处理。
附件一:日常课堂教学检查记载表
附件二:集中课堂教学检查记载表
督导办
2012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