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一轮复习分析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一轮复习分析


地丁银
废除了人头 税,促进了 人口增长和 社会经济发 展
阶段
名称
时间
背景 封建经济的继 续发展,适应 商品经济的发 展的需要,缓 和阶级矛盾, 增加财政收入
内容
特点
作用或影响
一条 鞭法 封建 赋税 制度 新阶 段
明朝 后期
将原来的田 赋、徭役、 杂税合并, 按户、丁征 收役银,分 摊在田亩上, 按人丁和田 亩来分担
以人丁为主要征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度
(初税亩、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等)
征收货币的赋税制度
(募役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趋势
1、征税标准: 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
在赋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直到废除。
历代主要赋税制度表
阶段
名称 “相地而衰征”
时间
背景
内容
特点
作用或影响
封建赋税制度 形成阶段
“初税亩” 编户制度
租调制
租庸调制
封建赋税制度 发展阶段

两税法 募役法和 方田均税法 一条鞭法
封建赋税制度 新阶段
地丁银
阶段
名称 “相地而衰 征” “初税亩”
时间
背景
私田的出现;井 田制逐步瓦解; 奴隶制崩溃,封 建制逐步确立
募役 法和 方田 均税 法
北宋王 安石法 时期
阶段
名称
时间
背景 封建经济的继 续发展,适应 商品经济的发 展的需要,缓 和阶级矛盾, 增加财政收入
内容
特点
作用或影响
一条 鞭法 封建 赋税 制度 新阶 段
由实物地租 为主变为货 币地租为主; 赋税品种减 少
取消人头 税,以土 地作为唯 一的征税 标准 “地丁合 一”
古代赋税制度改革的作用
租庸 调制
时间
背景
内容
特点
作用或 影响
吸取隋亡教 隋朝和 训,采取轻 唐朝前 徭薄赋的指 期 导思想 按资产、田 亩交纳,分 两季纳税 财政入不 敷出-“积 贫”现象
以庸代役
封建 赋税 制度 发展 阶段
两税法
募役法和 方田均税 法
阶段
名称 租调 制 租庸 调制
时间 魏晋南 北朝
背景 略 吸取隋亡教 训,采取轻 徭薄赋的指 导思想
吸取隋亡教训,采取轻 租庸调制 徭薄赋的指导思想 均田制的破坏,租庸调 制无法维持,解决财政 困难 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的 需要,缓和阶级矛盾, 增加财政收入 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 稳定财政收入,人口隐 瞒现象严重
实物
两税法
田亩
货币
一条鞭法
田亩 田亩
货币
地丁银
12
13
14
我国古代主要赋税制度的类型
内容 略
特点 与均田制相 结合
作用或影响 略 保证了生产时 间,负担相对 减轻,保障了 财政收入
隋朝和 唐朝前 期
田租、缴纳绢和 布叫调,以绢和 以庸代役 布代役者叫庸
封建 赋税 制度 发展 阶段
两税 法
唐中后 期
扩大税源,统 均田制的破 按资产交纳户税,主要按土地 一税制,增加 坏,租庸调 按田亩交纳地税,和财产收税;税收,相对减 制无法维持, 一年分夏、秋两 一年分两季 轻负担,改变 解决财政困 以人丁为主的 季纳税 收税 难 征税标准 财政入不敷 出-“积贫” 现象 包括官僚地主在 增加了政府收 内,不服役者交 纳钱代役和 入,一定程度 纳免役钱,按亩 按亩纳税 上扭转了积贫 纳税 局面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
成都二十四中
蒋德明
基本概念
在封建社会中,国家以土地和人口数为依据,向人 们征收一定量的田赋、人头税,征发兵役、徭役等,形 成基本的制度叫赋役制度(也叫赋税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一般包括:以人丁为依据 的人头税,即丁税;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调;以田 亩为依据的土地税,即田租;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 和兵役;其他杂税。
开始征收 土地税
承认土地 私有,促使 土地所有制 由国有制向 私有制的转 变,顺应了 时代的发展
编户齐民制度 两汉
人口众多, 加强对百姓 的管理,巩 固封建统治
根据人口和 资产多少承 担国家的赋 税、徭役和 兵役
既是一种 行政管理 制度,又 是一种赋 役制度
封建社会完 整的赋税制 度正式形成
阶段
名称
减轻了农民负 由实物地租 担,适应了商 为主变为货 品经济发展, 币地租为主;封建国家对农 赋税品种减 民的人身依附 少 关系进一步松 弛 取消人头税, 以土地作为 废除了人头税, 唯一的征税 促进了人口增 长和社会经济 标准 发展 “地丁合一”
地丁银
清朝 前期
适应商品经济 把丁税平均 的发展,稳定财 摊在田赋 政收入,简化税 中,征收统 收办法 一的地丁银
中国古代主要赋税制度一览表
名称 编户齐民 背景 人口众多,加强对百姓 的管理,巩固封建统治 征税标准 资产 人丁 田亩 户税 人丁 资产 征税方式 实物 实物 作用或影响 封建社会完整的赋税制 度正式形成 保证了生产时间,负担 相对减轻,保障了财政 收入 扩大税源,统一税制, 增加税收,相对减轻负 担,改变以人丁为主的 征税标准 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 需要同,有利于农业 商 品化 废除了人头税,促进了 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 展
内 容
特点
作用或影 响
封建 赋税 制度 形成 阶段
开始征 收土地 税
编户制度
按人 口和 资产 征税
封建社会 完整的赋 税制度正 式形成
阶段
名称
时间
背景
内容
特点
作用或影响
“相地而衰征”
春秋
封建赋 税制度 形成阶 段
“初税亩”
根据土地多 少和田质好 私田的出现; 坏收税 井田制逐步 瓦解;奴隶 制崩溃,封 建制逐步确 按亩纳税 立
2、赋税品种:由繁到简,税种减少。从田租、人头税,杂税简
化为土地税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 对商业征收重税。
3、征税方式: 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 4、征税时间: 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 5、人身控制: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
古代赋税制度改革的原因
适应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如初税亩的 1根本原因:出现) 增加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解决地主 阶级与封建国家争利的矛盾,缓和地 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如两税法、 2 主要目的: 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王安石变法的 措施) 3具体原因: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如一条鞭法); 适应土地制度的变革(如北魏租调制与 均田制的适应); 统治阶级顺应形势,调整统治政策 (如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