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掏挖式基础施工措施

掏挖式基础施工措施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第五章 掏挖式基础施工措施
一、概述
掏挖式基础适用于可塑性较好的土质。施工时,基础及底盘周围
的土质结构基本未遭破坏,不仅显著地增强了承栽能力,而且在同样
荷重条件下,还减少了土方量,简化了施工工序,降低了人工及材料
的消耗,同时,可以减少青苗的损毁和植被的破坏。鉴于本线路所经
部分区域土质的可塑性较好,故采用了掏挖式基础。
掏挖基础的技术特性:
名称
技术要求
ZM1 ZM2
适用土质 黄土状粉土、岩石土、粘性土区域
埋深(MM) 2700 2800
立柱直径(MM) 800 800
底盘直径(MM) 1900 2100
底盘高度(MM) 200 200
锥台高度(MM) 700 800
混凝土标号 C15
混凝土量(立方米) 10.63 12.54
基础钢材(KG) 241.5(277.3) 283
基础外露高(MM) 200 200
地脚螺栓规格 M24(M27) M27
基础钢筋规格 φ6、φ8、φ16

掏挖基础设计范围(见所附“现浇掏挖式基础配置表”)

本工程塔型为ZM1、ZM2的基础除设计指定范围外,其它桩号
优先考虑采用掏挖式基础,在正式施工前应进行1米范围内的试掏,
遇有土质松散、流砂、墓穴以及地下水等异常情况应停止作业,报处
施工技术科,待协同设计单位处理后再行施工。
二、施工方案及步骤
掏挖基础采用人工掏挖,外露支模,人工或机械搅拌,机械震捣,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混凝土浇筑一次成形。在施工前应对土质进行鉴定。
1、土质鉴定
(1) 为了提高“掏挖式基础”的成功率,减少误操作,施
工前必须由施工负责人及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实地土质鉴
定。
(2) 鉴定检查范围,基础根开范围内,多点检测(其深度应为
200~400MM)鉴定。
(3) 野外土质鉴定(检查)方法
名称 观察颗粒及手感 干燥时状态 湿润时状态 粘着程度

砂土 砾砂 约有1/4以上的颗粒超过2mm 颗粒完成分散 手拍无表面变化 无粘着感觉 粗砂 约有一半以上的颗粒超过0.5mm 颗粒完全分散,但有个别粘结一起 手拍无表面变化 无粘着感觉 中砂 约有一半以上的颗粒超过0.25mm 颗粒基本分散 手拍表面偶
有水印
无粘着感觉

细砂
大部分颗粒大于0.1mm 颗粒大部分分散 手拍表面有水印 偶有轻微粘
着感觉

粉砂
大部分颗粒同小米粒近似 颗粒少部分分散 表面有显著的翻浆现象 有轻微粘着
感觉



粘土 湿土用手捻有滑腻感,感觉极粘手 密实度强
能搓成小于
0.5mm土
条,手持一
端不致断裂

湿土极易粘
着物体

亚粘土 仔细捻感到有少量细颗粒,稍有粘滞感 密实度较强 能搓成0.5~2mm的土条 能粘着物体
轻亚粘土 感觉有颗粒存在,有轻微粘滞感 密实度强 能搓成2~3mm的
土条

一般不粘着

物体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3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2、施工准备
(1) 施工前必须对档距、转角度数等数据进行线路复测工作,
并将沿线复测结果记录、整理。
(2) 施工工器具的准备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1 平车 辆 4
2 铁锹 把 6
3 军用小铁锹 把 4
4 铁镐 把 6
5 机械震捣器 台 2
6 铁皮 张 2
7 φ100~200木扛 根 2
8 提土桶(筐) 个 2

(3) 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

(4) 施工人员熟悉掌握设计施工图纸及施工方案。
(5) 搞好施工组织,人员合理、明确分工。
3、分坑
(1) 施工(分坑)时,必须严格依照施工图纸及施工手册中的
有关数据、尺寸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
(2) 复测分坑后的尺寸,保证设计要求。
(3) 分坑示意图及尺寸附后。
4、 人工掏挖
(1) 挖坑时应先按分坑后的尺寸(位置),挖出坑口形状,然
后再往坑中心挖。
(2) 当挖到一定深度和形状后,施工人员再下坑进行掏挖式修
理。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4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3) 在掏挖过程中,要多次对坑进行找正,防止挖偏。
(4) 检查坑(底盘)的直径大小,可在坑口横一木杆,正中间
吊一垂球再根据设计尺寸进行测量检验。
(5) 当掏挖过程中遇有土质坍塌、墓穴、流砂坑、泥水坑、砂
土等情况时,必须停止作业,经设计及技术部门核实处理、
改建后方可进行施工,不可擅自处理。
(6) 减少挖坑工作距浇制混凝土的时间,可采取下部坑径先少
挖,浇制当天再挖掘、扩大,以防坍塌。
5、 浇筑及震捣
(1) 混凝土浇筑前应将坑底清理干净,并复测坑深及各部尺
寸,若超差须妥善处理。
(2) 露出地面的柱体部分需支模。
(3) 基础内筋的设置应牢固可靠,保证满足基础保护层的设计
要求。
(4) 浇筑时应由基础中心向四周扩展,下部宜采用坍落度较大
的混凝土,便于捣固。
(5) 混凝土浇筑必须每浇筑250MM振捣一次,并保证捣固质
量。
(6) 捣固采用机械震捣,为防止坑壁坍塌,使泥水渗入混凝土
中,振动棒与坑底坑壁应保持一定距离,个别局部区域可
采用人工震捣。
(7) 底盘震捣应满足扩伸处混凝土充实、均匀。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5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6、 养护
因为施工期处于冬季,养护应依照《混凝土基础冬季施工措施》
中有关规定进行。如气温上升到5℃以上后,可依下列规定养护。
(1) 露出地面的柱体部分应直接进行净水养护。
(2) 对于基础埋深1/2的土质,处于完全干燥时,应采用“渗
水”养护。
(3) 整基基础的养护时间应较开挖型基础养护时间延长2~3
天。
(五)质量控制
掏挖式基础有其不同于开挖基础的特殊之处,施工时,除了应遵
循“第三章”有关规定外,还应注意如下事项:
1、 基坑挖掘时,应经常检查基坑方位,防止挖偏。
2、 混凝土的浇筑及震捣必须符合规范及本手册要求。
3、 掏挖基础操作(施工)是隐蔽工程的重点,要详细填写施工
记录。
4、 基坑掏挖时严禁爆破作业。
5、 严禁破坏基坑边缘的原土结构。
6、 认真搞好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监督工作,保证工程施
工质量。
(六)安全要求
1、 严格执行《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及安全规章制度,坚定
安全信念,牢记预防宗旨。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6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2、 施工前必须进行现场的土质鉴定,如土质不合适,不得施工。
3、 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全员必须熟悉施工方案,掌
握安全要点。
4、 做好施工组织及人员分工,明确岗位责任。
5、 改进和完善施工现场的安全监护工作,明确安全监护人。
6、 搞好开工前施工工器具的准备和检验工作。
7、 基坑掏挖时,坑底作业应由一人进行,坑上必须设立专人监
护和指挥,保证坑上、坑下操作步骤统一。安全监护人必须
时刻谨惕,不得擅离职守。
8、 掏挖作业过程中遇有土质松散、掏挖不易成形、坑壁坑口有
裂纹等异常现象时,必须停止施工,坑内操作人员立即出坑。
然后会同现场指挥、技术人员判别察明原因后,酌情处理。
9、 严禁在扩孔范围内的地面上堆积土方,工器具及停放施工车
辆(应远距坑口5米以外),坑口除施工操作人员及监护人
员外,其它人员不得靠近。
10、 坑口边缘5米范围内应平整。
11、 遇有雨天时必须暂停施工,雨后应清除积水,待地表层干
燥后再行施工。
12、 施工人员下坑时,不得直接跳入,上坑时不得用手直接扒
攀基坑边缘,应有可靠的防护措施。
13、 坑口应保持干燥,以防止坍塌。
14、 事先备好急救物品,一旦遇到坍塌情况,尽快使坑内人员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7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脱离出坑。急救过程中,注意对坑内人员的保护,防止造成
二次伤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