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议论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

议论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

议论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
一、文体知识梳理
(一)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作者的观点或看法。

2.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3.论证:论证方法分为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包括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二)议论文思路结构:分为总分、并列、层进、对照四种。

(三)议论文的语言:严密,准确,有逻辑性。

二、常见题型及答题套路
(一)基础知识考察
1.常见题型:如改错别字,选择关联词语,看拼音写汉字等等。

2.答题思路:
A.字词需注意日常积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B.关联词语:注意上下文,揣摩文意,一般会有蛛丝马迹的呼应。

(二)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和句子短语
1.常见题型:字词在文中的意思、指示代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短语在文中含义。

2.答题思路:
A.字词含义:
a.结合上下文,思考词语的深层含义。

b.选择可置换的同义词作为答案,保证词性一致。

c.注意返回原文检验语句是否通顺。

若通顺,便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答案。

B.指示代词含义:
a.指示代词“这”、“如此”、“这样”、“这个道理”等,往往紧跟词语上句。

b.锁定原文答题区间,摘取最准确词义,必要时适量改变句式。

C.句子短语含义:
a.回到原文,找上下文具体对应的关键词句。

b.提取关键信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思考答题要点,并组织成句。

c.注意文意贯通,具体准确。

(三)概括文章论点
1.常见题型:找中心论点、概括分论点。

2.答题思路:
A.中心论点一定要格外注意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部分,尤其是关键词“因此”、“所以”、“由此可见”、“综上所述”等的后面部分。

B.中心论点的格式为“我们要……”,一定是肯定的,论断的,概括性强的句子。

需要特别留意文中反复出现的高频率词句。

注意:否定的、抽象的句子都不是中心论点,应该适量改变句式;另外,解释原因的、分析措施的、阐述事例的、叙述的、描写的等等,都不是中心论点。

C.分论点需纵观全文,把握议论文的脉络结构,划分层次,寻找各层次的中心句,需要特别留意过渡性段落或词语,适量改变句式,保持各分论点句式一致。

D.检验步骤:
碰到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找论点题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最好使用排除法。

设想下如果自己选的是中心论点,那么全文应该如何布局,而实际上全文怎样论述的,是否合理。

(四)论证方法及作用
1.常见题型:很直白的问论证方法及作用。

2.答题思路:
A.注意审题:看清楚题目所问是划线句还是某一段,还是某几段或全文,要有整体意识。

B.答题套路:
a.举例论证——列举了……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中心句)
b.道理论证(包括引用论证)——运用科学的道理或引用名言、格言、警句等,充分有力(或生动)地论证了……的观点。

使文章的论证更有权威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c.对比论证——将……和……加以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突出有力地论证了……(中心句)
d.比喻论证——(把……比成……),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浅显易懂,易被接受。

C.注意事项:
a.事例需要概括,引用需要简洁,对比只需有对象关键词,均无需拖泥带水。

b.中心句需紧跟上下文找中心句,即层次大意,而非全自然段乃至全文的中心句。

(五)论证结构辨析
1.常见题型:
单刀直入或填空或选择、综合考察知识点运用能力。

2.答题思路:
A.注意审题:锁定答题区间,看清楚是问某几段的论证结构还是全文的论证结构。

不过,锁定好答题区间后,还要从内容方面综合考虑结构。

不要迷信关键词。

如“但是”一般情况下是对照,但也可以表示强调,那就是层进关系了。

B.找关键词:
a.总分:一般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先概括综述,后具体分述。

b.并列:一般是并列关系。

判断并列还是递进,最好的方法是看能否互换顺序。

并列是平等关系,可以互换。

如一方面……另一方面;既是……又是;不是……而是;同样;同时;另外等。

c.层进:一般是递进关系,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层层深入的逻辑关系。

如不仅……而且;不但;更进一步说;更重要的是;更何况;甚至;况且;
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等等。

d.对照:一般是对比,内容相反的两个方面。

如反观当下;但是;却;而……等等。

(六)论据的使用
1.常见题型:
把论据材料填入原文合适的位置、补充论据、能否删去论据。

2.答题思路:
A.论据材料放入哪两段之间:结合上下文,格外留意过渡句或关键词。

B.论据放入哪一段最恰当:
先概括所给论据材料或名言警句的大意;
再结合论点,或具体或充分或突出有力地论证了……(中心句);
最后写套话:是对上文……作补充或对比,使论证更严密更有说服力。

C.补写论据:
先注意句式乃至所用修辞(比喻,排比等),保证所写论据和原文例句句式大致吻合;
再分析论据所在段落的论点,保证所写论据能够充分论证原文论点,符和逻辑性。

D.能否删去论据:
首先表态;再概括可以(不能)删去论据的大意;最后结合论点或与其它论据的关系分析理由。

三、一模二模常见题型补充
(一)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1.内容上:即找中心句。

运用举例或引用或对比论证,列举……或引用……或把……和……做对比,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段落论点);作为事实论据或通过故事、社会现象支撑论点。

2.结构上:
引出下文论题……或本文中心论点……;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交待作者写作缘由;点明题目等等。

(二)某几个自然段可否替换
1.坚决否定:不能替换。

2.各段落的不同点:段落A论述的是……而B论述的是……,两者的关系是……
(可能是主体对象、身份地位、国别、领域、范围、时间、程度、难度、等等有区别。


3.与上下文的关系:与某段的第……句是相照应、一一呼应的。

4.结束套话:若互换,与原文不符,无法体现议论文的严密性、逻辑性。

(三)议论文词语可否删去
1.不能。

2.解释词语意思。

3.具体准确地阐释了……(论点)
4.体现了议论文用词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四)补充性的句段能否删去
1.果断否定:不能。

2.分析句段:这是从……方面论述……(中心句)。

3.理由:是对上文的补充,强调……,使论证更严密,更准确,避免太绝对和片面化。

(五)某些论据是否重复,可否删去
1.忠实原文:不重复,不能删去。

2.分析不同点:原文虽已列举了……的事例,但是此论据列举的是……的事例,两者一个是……,一个是……,角度不同。

(角度:古今不同;中外不同;科学家与艺术家不同;自己经历和参观别人不同……)
3.分析共同点:两者从不同的角度共同有力地论证了……(找中心句或论点。


从而使论证更加严密、有说服力。

(六)另给事实论据,可否与原文中某几个事例替换
1.要分情况作答,很坑爹的是有时可以替换。

2.第一种情况:可以替换。

原文中的几个事例都是……(找相同点,如都是中国文学家),
具体有力地论证了…… (论点)
而改段则是从……角度或方面来写。

(找不同点,如是外国的科学家),
互换后,是论证更加全面有力,更充分严密。

3.第二种情况:不可以替换。

原文通过……事例,分别从……和……的角度(一定是不同角度),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论点) 而改段也是从……角度来论证论点(一定是和其中一个角度重合),没有原文全面和紧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