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最常遇到的十个问题
>一、初中语文李老师:预习时间安排在课内还是课外?
梁恕俭:“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预习也是如此,不顾实际情况的统一要求,要么犯教条主义错误,要么事与愿违得不偿失。
预习的目的是学得更轻松,而不是添加作业般地“增负“。
预习的内容应该根据课型、学科、年级等因素综合考虑。
一般说来,预习内容的布置,一要有针对性,比如每组内容设置的目的是什么,考查学生哪一方面的知识,要特别关注规律的总结与方法的提升,使学生形成技能。
二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内容设置可以分星级,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在规定时间内,尽快做好预习,同时有目标地挑战高一星级的题目。
三是要有趣味性,版面的设计、图案的选择、故事的贯穿、激励的话语、评价的机制等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方法。
在此基础上,遵循“低起点、小坡度、分层次、大容量“的原则,才能真正发挥自学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高效课堂中,“预习“的说法已经不存在,代之的是“自学“。
这是两个概念,有继承也有发展。
“自学“和“预习“都含有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行为,但“自学“的目的性更强,一旦学会了就无需再回头复读了,而“预习“潜意识中给人一种炒剩饭心态——反正还要课上学,会不会没关系。
从这微妙的差别中,很容易看出“预习是个伪概念“,自学才是现代课堂的真法宝。
二、初中物理刘老师:如何让学习系统、条理,避免“碎片式“学习?
梁恕俭:鸡零狗碎的东西最易丢,我给系统整合式学习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叫“捆绑记忆“。
“记忆“为什么要“捆绑“呢?因为不捆绑容易丢三落四,更做不到提纲挈领。
知识如何捆绑,举个例:“桃花源记“中有一句:“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大家应该知道“缘“是什么意思,对这个“缘“字如何捆绑?应该在旁边绑上“缘木求鱼“这个成语,这下学生不但理解了“缘“的意思,还巩固了一个成语,可谓一举两得。
系统性学习常用到“知识树“和“思维导图“。
“知识树“就是对系统知识进行整理,然后画一个树状的结构图。
它的特点也是直观形象,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一目了然,可以通过这棵树了解每个知识点处于整体的什么位置,以及它与周围的知识点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帮助学生抓住重难点和关键点。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挖掘利用大脑的无限潜能。
三、初中化学李老师:如何培养差生的学习兴趣?
梁恕俭:越是差生,进步的空间越大,要避免差生破罐子破摔,要想办法让差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思想上唤醒学生本能的求知欲望。
把差生视为鲜花,他们就会拒绝再做野草。
如果学生真的因为基础太弱,没有学习能力的时候,教师要及时联系家长,寻求各方面的援助,真正为孩子的终身发展着想。
差生的形成源于没人发现,没人喝彩。
变换方式,激励跟进!孩子天生是有学习兴趣的,孩子不是不喜欢读书,是不喜欢在他想打球的时候去读你让他读的那本书。
激发兴趣,要找准孩子的兴趣点,运用一些策略,吸收孩子的注意力。
培养孩子的兴趣,除了学以致用,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外,还可以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上动脑筋。
比如,举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新鲜的例子,运用出人意料的扣人心弦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学习的快乐。
四、初中英语李老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合作?
梁恕俭:《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瞎子和一个瘸子,两个人要到达同一个地方,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
好在瞎子是强壮的,瘸子的眼睛是好的,所以瞎子和瘸子一拍即合,瞎子背起瘸子,瘸子指引着瞎子,两个人顺利到达了目的地。
共同的目标是产生合作意识的基础。
寓言里的瞎子和瘸子想要快速安全到达同一个地方,这是他们的共同目标。
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每个小组的学习目标、每个小组中每类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目标明确,学生才知道需要做什么。
彼此的互补性是达成合作意向的强烈需要。
瞎子和瘸子都清楚自己的缺陷,一个看不见,一个走路有障碍,但也非常清楚自己的优势,一个能看,一个健走。
想要快速安全到达目的地,只有进行优势互补,这使得他们的合作意向比正常人要强很多。
我们在合作学习中要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同时也要能看到他人的长处,以人之长补己之短。
在具体的小组学习合作中,擅长书写的就多书写,擅长朗诵的就多朗诵,擅长绘画的就多绘画,小组内成员各发挥所长,合作学习就能产生最佳效果。
合理分工和正确的方法指导使合作意识变为有效现实行为。
瞎子和瘸子的合作,如果让瘸子背着瞎子跑,结果大相径庭。
所以有了共同的目标和明白彼此的长短后,还要进行合理的分工和方法指导。
在具体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组长和组内的科代表都具备这种分工和学法指导意识,才能使合作学习由意识变成有效的行为方式,并最终实现学习目标,同时目标的实现又会使合作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
合作的价值是共享和互补,学生因共同目标而产生合作意识,因互补需要而强化合作意识,因合理分工和正确方法指导而使合作意识变为有效行动。
五、初中数学汤老师: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有持久的兴趣驱动?
梁恕俭: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殊不知,教师的“授渔“远不如学生的“索鱼“重要,学生想吃鱼,弄到鱼的方法自然要比困难多。
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指南》中说过“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也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这话大有道理。
学生不想“鱼“的时候,老师授之以“渔“没大用。
可许多老师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无视学生的胃口,一味强调“渔“的重要,硬逼着学生放下球拍去摸“钓竿“,这是育人之道吗?要知道大餐固然美味,但不见得人人都爱它,也不一定符合个人的口味。
正确的做法首先是把每个学生都看成是有思想、有个性、有品位、有差异的“人“。
再逐步培养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学习观、营养观··第三步才是把“大餐“搬到学生面前,让他们去品尝,去挑选,去评价,去烹饪,去享用。
在美味佳肴的诱惑下,在人生意义的指引下,在习惯养成的自觉下,学习就是水到渠成,就是自然而然,就会“无须扬鞭自奋蹄“。
遗憾的是现行教育不重视“育人“,不教会“学习“,而是把臭鱼烂虾一个劲地往学生脑子里塞,不管学生有无需要,把活蹦乱跳的孩子硬按在池塘边让他们手持钓竿,呜呼,“人“之不存!“学“将焉附?
学习兴趣的源泉: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即学即用。
其中,“组织角色展演“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最好手段,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为了展演好,学生势必要进入角色,为自己的“观点“构建“支撑“。
人的天性中都是有表演欲望的,让学生把他的学习成果当众亮相,互相欣赏,互相学习,是鼓舞也是鞭策,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攀比的欲望,从而你追我赶见贤思齐。
六、小学语文李老师:“自学“与“自主学习“有什么区别?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梁恕俭: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学习的方法是有计划的,学习的时间是定时而有效的,学习时能够对学习过程做到自我监控,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最终能够对学习结果做出自我总结和评价,那么他的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
自主学习就是尊重学习者的个性发展、发挥学习者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的基本理念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习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自主学习与自学的共同点是学习者都有自我学习的空间,主要区别是学习目标取向和学习持续状态的起因不同。
与“自主“相对的是“他主“,“他主“的特征是学习是老师的事,老师包办一切,学生只管张嘴倾耳接受,不去问为什么。
新课堂下的“自主学习“,用教育家吕叔湘先生的话通俗地来解释,那就是“老师给学生一把钥匙,他拿了这把钥匙能够自己开门、翻箱子,到处去找东西“。
教师要少讲、精讲,有些问题稍加点拨,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到答案,这比在他们还懵懵懂懂的情况下,老师把结论塞给他们要好不知多少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