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经济生活》第一课复习课件

最新《经济生活》第一课复习课件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一、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注意理解
使用价值:满足人们某种 需要的属性
自然 属性
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社会(本质) 属性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 的人类劳动
【温馨提示】判断商品的方法
商品具有两个条件:劳动产品、用来 交换;具有两个属性:使用价值和价 值。因此物品在以下四种情况下不是
A.商品价值的实现存在不确定性
B.货币流通手段的作用不易发挥
C.商品使用价值很容易被损耗
D.商品价值难以用货币表现
二、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1.货币的产生过程
物物 交换
一般等价物为媒 介的商品交换
方换末出 的双期现 商方,在 品都前原 。需提始
要是社 对交会
布(媒充切用 匹如介当商以 等牲的商品表 。畜商品的现 )、品交价其
(2)价格:
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 商品价值。
劳动价值论认为,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 商品。在货币产生后。下列关于价格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流通中商品价格的高低是由流通中货币的多少决定的
②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③价格是商品使用价值在量上的反映,使用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物 商品: 质 (1)本身不是劳动产品。如自然状 承 态的空气。 担 (2)是劳动产品,没有用于交换。 者 如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
(3)没有使用价值,或失去了相应 的使用价值。如变质的食品、假冒伪 劣产品等。
(4)已经退出流通领域,进入消费 领域。如学生正在使用的学习用品。
为什么不同的商品要交换? 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
(3)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纸币发行量-流 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方法技巧
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与价格成正比;纸币贬 值率与价格成反比 (1)商品现价=商品原价×(1+通货膨胀率或物 价涨幅) (2)商品现价=商品原价∕1-货币(纸币)贬值率 (3)商品现价=商品原价∕1+货币(纸币)升值率
贝。换值他 壳 的,一 、
以货币为媒介 的商品交换
般来从
等固商 价定品 物地中 的充分
货 币 产
商当离 品一出

二、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2.一般等价物: 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它表现一切商
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3.货币的含义、本质
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了一般等 价物的商品。
②本质:一般等价物
近年来,在收入有限的年轻人中流行着“CPW”一词。CPW=P/N(P 为衣物单价,N为着装次数),常被用来衡量要购买的着装衣物是否 “物有所值”。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依据CPW概念,建议购 买的衣物是( )
①会连穿几季的普通衣物 ②婚纱等用于特定场合的衣物 ③不常穿 的名贵时髦服装 ④耐用常穿价格偏高的牛仔裤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广东旅博会惠州日展示现场进行了罗浮山“好空气”慈善拍卖活动。 罗浮山好空气全部源采于海拔1 000米以上的罗浮山,负氧离子含量 每平方厘米14.5万个。罗浮山好空气被制作成空气罐头,100元起拍。 这种新鲜空气具有价格,是因为( )
A.新鲜空气能够让人头脑清醒
1.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价值。( √ )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 3.没有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使用价值。(×)
4.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 5.优质优价说明使用价值决定价格。 (×)
优质优价(优质产品的价格通常比较高)的商品,其价格 高的根本原因不是商品质量(使用价值)好,而是其包含 的价值量大,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比较多。
A.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 B.百姓的储蓄意愿明显降低
C.生产者投资欲望减弱 D.工薪阶层处于有利的地位
(2015•安徽)某国去年商品价格总额为20万亿元,流通中所需要的货 币量4万亿元。假如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今年商品价格总额为30万亿元 ,不考虑其他因素,理论上今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
A.5万亿元
同需要。 为什么不同的商品能交换? 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商品所有者、购买者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吗?
商品所有者要实现商品价值,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给 商品购买者;商品购买者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 支付价值给商品所有者,即商品交换的结果是商品所有者 占有了商品的价值,商品购买者占有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可见,商品所有者和购买者都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 值和价值。
流通手段一般是现金交易,特点是“一手交钱 ,一手交货”
支付手段是随着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特 点是取得商品和给付价值在时间、空间上出现 分离。
(2017年高考天津卷政治5)随着我国银行卡用卡环境的持续改善,在 线支付正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和使用。对银行卡用户而言,这不仅 方便了国内的日常消费,也满足了境外消费的支付需求。这里的银行卡 在线支付
纸币的发行量与经济形势和对策
纸币的 发行量
总供给
物价

纸 币
超过流 通中所 需要的
小于 总需求
持续 上涨
货 膨 胀
货币量
货 纸币的 币 发行量
小于流 通中所
总供给 大于
总需求
物价 持续 下跌
通 货 紧 缩
需要的
货币量
紧缩性的 财政政策 适度从紧 货币政策
扩张性的 财政政策 适度宽松 货币政策
减少财政支出, 增加税收,减发 国债
3.货币流通规律
= = 流通中实
际所需的 货币量
待售商品量×商品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速度(次数)
商品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次数
思考:如果货币的实际供应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会怎样?
商 品 可
纸 币
应该发行:100亿元
供 量 不 变
发 行 量
实际发行:200亿元
1元=0.5元
纸币贬值 物价上涨 购买力降低
B.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
C.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价值尺度和世界货币
一、纸币
1.纸币的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 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重点理解 (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 (2)必须是国家现在正在强制使用的。
2.纸币的现状: 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 思考 纸币的优点有哪些?
(2016年高考天津卷文综政治4)2016年1月1日,M先生收到L先生偿 还的为期一年的借款本金10万元与利息5000元,同期二人所在的国家 通货膨胀率为7%,这意味着
A.该国的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B.民间借贷是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C.在此借贷关系中,通货膨胀使双方利益同时受损
D.在此借贷关系中,通货膨胀损害了M先生的利益
判断:黄金作为一种商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 )
三、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货币在人们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货币的两种 基本职能
含义、计量单位、表
价值尺度 现形式(特点)、价
格及其与价值的关系
流通手段 含义、表现形式(特
点)、商品流通及其 公式
1.价值尺度
(1)含义: 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 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2016年高考北京卷文综政治30)2016年中国在部分地区试点“一元 券硬币化工程”,用一元硬币替代一元纸币;2015年丹麦公布了关于 “无现金社会”的议案,计划用电子货币代替纸币;长期的恶性通货膨 胀导致委内瑞拉货币面值极高,2008年该国政府发行新的货币,新币 与旧币的兑换比例是1:1000。上述三个国家的方案和措施都
用现金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双方通过银行转帐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那么,在转帐结算中经常使用的 信用工具有哪些呢?
---信用卡、支票
2、信用卡的含义
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 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银行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 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持卡人可以在发卡银行指定的消 费场所购物和消费,也可以在指 定的营业机构存取现金或转帐。
④价格是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流通手段
(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这种交换和物物交换有什么区别? (2)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买与卖相分离
商品—货币—商
比较: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含义
原因 表现 形式
其他
价值尺度 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
B.6万亿元
C.7.5万亿元 D.10万亿元
(2014·江苏单科)在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受到多 种因素影响。下列选项中使我国货币需量增加的因素有
①人民币流通速度下降
②信用卡的广泛使用
③人民币境外流通规模扩大 ④商品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基本观点
①从起源上——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从本质上——一般等价物 ③从职能上——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
基本职能 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2.正确态度
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1、两种常用的结算方式
在核算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时,人们通常 使用的两种结算方式:
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
B.新鲜空气“物以稀为贵”
C.制作新鲜空气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
D.新鲜空气对想买的人具有使用价值
(2014高考大纲卷24)2013年某县的橙子大获丰收,但成熟时间较 往年推迟,错过了在春节前上市的最佳时机,造成滞销。后来,在当 地政府的帮助下,橙子滞销问题得到了解决,实现了“惊险一跃”。 经济学之所以把上述过程称为“惊险一跃”,是因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