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控直流电源设计

数控直流电源设计

数控直流电源设计报告模拟电路部分第一部分系统设计1.1 设计题目及要求1)当输入交流电压为220v±10%时,输出电压在3-13v可调;2)额定电流为0.5A,且纹波不大于10mV;3)使用按键设定电压,同时具有常用电平快速切换功能(3v、5v、6v、9v、12v),设定后按键可锁定,防止误触;4)显示设定电压和测量电压,显示精度为0.01v。

1.2 总体设计方案1.2.1设计思路题目要求制作一个简易的可编程直流稳压电源,而我负责的是基础部分,即是电源。

而要使得家用交流220v电压变成v、5v、6v、9v、12v的直流电压必然要先经过变压器将电压变小,再经过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才能得到稳定的之路电压。

于是基本功能部分全部电路由四部分组成: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稳压值选择电路、芯片供电电源。

1.2.2设计方案及论证比较一、整流电路方案:1. 半波整流电路,用一支二极管就能构成,简单易行。

所用元件数量极少,但是它只利用了交流电压的半个周期,所以输出电压低,交流分量大,效率低。

因此这种电路只适合用于整流电流较小,对纹波电压(脉动)要求不高的场合。

2.全波整流,采用单线桥式整流电路。

由四只二极管构成,具有输出电压高、纹波电压小、变压器利用率高等优点。

综上所述,虽然单线桥式整流电路所用到的元件较多,但由于元件成本并不高,加之性能大大优于半波整流电路,故选择后者。

二、滤波电路方案:1. 电容滤波。

在电路中,当有电压加到电容器两端的时候,便对电容器充电,把电能储存在电容器中;当外加电压失去(或降低)之后,电容器将把储存的电能再放出来。

充电的时候,电容器两端的电压逐渐升高,直到接近充电电压;放电的时候,电容器两端的电压逐渐降低,直到完全消失。

电容器的容量越大,负载电阻值越大,充电和放电所需要的时间越长。

这种电容带两端电压不能突变的特性,正好可以用来承担滤波的任务。

2.电感滤波。

利用电感对交流阻抗大而对直流用抗小的特点,可以用带铁芯的线圈做成滤波器。

电磁滤波输出电压较低,相输出电压波动小,随负载变化也很小,适用于负载电流较大的场合。

3复式滤波。

把电容按在负载并联支路,把电感或电阻接在串联支路,可以组成复式滤波器,又叫π型滤波器。

由电磁与电容组成的LC滤波器,其滤波效能很高,几乎没有直流电压损失,适用于负载电流较大、要求纹波很小的场合。

但是,这种滤波器由于电感体积和重量大(高频时可减小),比较笨重,成本也较高,一般情况下使用得不多。

由电阻与电容组成的RC滤波器结构简单,能兼起降压、限流作用,滤波效能也较高,是最后用的一种滤波器。

综合考虑,由于实验室没有提供电感元件,而且电容滤波完全可以得到较好的直流电压,且有电路简单,价格低廉的优势,故应使用电容滤波的方法。

三、稳压电路方案1、使用LM78XX系列稳压芯片,即LM7809, LM7812, LM7815构成三路不同的稳压输出,电路简明2、用一个LM317,与四个阻值不同的电阻输出不同的电压.3、用运算放大器,与三个阻值不同的电阻输出不同的电压.第一种方案的优点是各路电压相互独立,输出稳定,纹波较小,缺点是需要三个78XX芯片,成本太高,而第二种方案优点是成本较低,电路简单,缺点是输出受分压电阻的影响,温度变化时导致输出电压有所偏离.第三种方案纹波较大,输出相对不够稳定,输出电流受三极管放大倍数的影响,虽然可以通过达林顿连接增大输出电流,但是这样一来在负载较低时稳压控制难以实现.综上所述,采用方案二为佳.四、稳压值选择电路方案:利用CD4052双四选一模拟开关进行选择。

五、芯片供电电源方案:1、电阻分压,用两个电阻分压。

2、用7805做开关电源5v辅助电源。

方案二做出的稳压效果较好,电路简明,成本低廉,故应用方案二第二部分单元电路设计2.1 整流电路2.1.1整流电路工作原理及功能说明单相桥式整流电路有四只二极管组成,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保证在变压器副边电压的整个周期内,负载上的电压和电流始终不变。

2.1.2整流电路元件选取与计算使用全波整流电路二极管选用因为 IN4001耐压50V,电流1A;IN4004耐压400V,电流1A;IN4007耐压1000V,电流1A;应用在电压比较低的电路里可以混用。

而本电路中经过变压器后副变线圈电压约为十八伏特,故三者都可以使用,而考虑到成本问题应首先选用IN4001,应在实际制作中实验室只剩下IN4007,故选用IN4007代替。

3.1.2 工作原理和功能说明2.2 滤波电路2.2.1滤波电路工作原理及功能说明交流电经过二极管整流之后,方向单一了,但是大小(电流强度)还是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

这种脉动直流一般是不能直接用来给无线电装供电的。

要把脉动直流变成波形平滑的直流,还需要再做一番“填平取齐”的工作,这便是滤波。

换句话说,滤波的任务,就是把整流器输出电压中的波动成分尽可能地减小,改造成接近恒稳的直流电。

2.2.2滤波电路元件的选取与计算滤波电容的选择:因为c1满足条件R L C1=T/2.R L约为u/i即是12v/0.5A即24C1=(3~5)*(2*0.003/2)*(1/24)=1250~2083uf通过计算结合实际选取合适的参数,得C=2200uF。

虽然2200uF得电容价格较高,但能够获得较好的滤波效果,加之实验室也能够提供,故选用之。

而对于5v供电电源因其对纹波电压要求不高,故选用更经济的1000uf电容。

2.3 稳压电路2.3.1稳压电路及其工作原理或功能说明利用lm317产生稳定的电压,根据串联电阻分压原理,得Uo=(1+R1/R2)*U,可得到稳定的输出电压,为了减少电阻上的纹波电路要串联上一个电容c2。

但是,在输出开路时,电容c2将向稳压器调整端放电,并使调整管发射结反偏,为了保护稳压器,可加二极管D,提供一个放电回路。

C3容量较大时,一旦输入端断开,就将从稳压器的输出端向稳压管放电,易使稳压器损坏。

因此要跨接一个二极管,起保护作用。

2.3.2 稳压电路元件的选取与计算1.二极管的选择:保护二极管D5、D6:最大电压不会超过50v ,故,用In4001.2.R0的选择:由lm317组成的基准电压源电路,输出端和合调整端之间的电压时是稳定的1.25v ,而输出电流较大。

R0为泄放电阻,由lm317的最小负载电流(取5mA )可得:Rmax=(1.25/0.005)欧=250欧,实际取值应略小,故取240欧。

3.c2与c3的选择:电容C2的作用是减小纹波C3的作用是当输出短路时立即放电,而同时C2通过二极管D2放电至0,防止ADJ 端子残留正电压.根据成本和效果考虑,c2和c3都应用10uf 的电容。

4. 根据LM317的器件特性,R0的电流可取5mv根据Uo =()Rx R R +0025.1 由以上公式,各输出电压对应的Rx 阻值如下:U o=3V, R 2=374Ω;U o=5V, R 3=920Ω;U o=6V, R 4=1260Ω;U o=9V, R 4=2710Ω;U o=12V, R 5=5510Ω;2.3.3 器件说明LM117/LM317 的输出电压范围是1.2V 至37V ,负载电流最大为1.5A 。

它的使用非常简单,仅需两个外接电阻来设置输出电压。

此外它的线性调整率和负载调整率也比标准的固定稳压器好。

LM117/LM317 内置有过载保护、安全区保护等多种保护电路。

调整端使用滤波电容能得到比标准三端稳压器高的多的纹波抑制比。

可调整输出电压低到1.2V 。

保证1.5A 输出电流。

典型线性调整率0.01%。

典型负载调整率0.1%。

80dB 纹波抑制比。

输出短路保护。

过流、过热保护。

调整管安全工作区保护。

标准三端晶体管封装。

2.4 程序控制稳压值选择电路2.4.1 稳压值选择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功能说明原理图说明:在调整端加控制电路就可以实现程序控制稳压电路,如图所示,图中晶体管伟电子开关,当基极加高电平是,晶体管饱和导通,相当于开关闭合;当基极加低电平是,晶体管截止,相当予开关断开。

2.5 稳压5v直流电源2.5.1工作原理用7805做一个稳压5v直流电源,原理与上面个部分相同。

2.5.2模块电路及参数计算Ci用于抵消输入线较长的时的电感效应,以防止电路产生自激振荡,其容量较小,一般小于1uf,故可选用0.33uf。

而Co用于消除输出电压中的高频噪音,为使其输出较大的脉冲电流应取较小的电容故Co取1uf3.5.3器件说明7805为三端正稳压器电路,TO-220F封装,能提供多种固定的输出电压,应用范围广。

内含过流、过热和过载保护电路。

带散热片时,输出电流可达1A。

虽然是固定稳压电路,但使用外接元件,可获得不同的电压和电流。

主要特点输出电流可达1AVI——输入电压(VO=5~18V) (35V)(VO=24V) (40V)数字控制部分整体构思:由于我们有AVR的开发板,所以,我们选择了ATMEL公司的ATMEGA 16L作为数字控制部分的核心部件。

根据题目要求,我们需要用AVR单片机实现按键设置的 3V 5V 6V 9V 12V电压,而在模拟电路部分我们使用了三极管作为电阻导通的器件。

所以要用到单片机的I/O输出高电平,同时要实现按键选择功能,也要使用一个I/O口。

数显部分我们使用了1602液晶显示屏,A/D电压采集我也将使用ATMEGA 16L的PA7口作为A/D输入口。

所以数字部分的整体构架就如上所述。

模块一:按键控制电压选择与数字显示1.扫描键盘这次我们用到的单片机的键盘接法如下:针对此接法编写的子程序如下:// 扫描键盘函数char key=0; // 全局变量key,保存键值,无按键为0,方便不同函数进行访问char lock=0; // 全局变量lock,保存键值,无按键为0,方便不同函数进行访问void get_key(){key_PORT=0x0f; // 高四位输出低电平,低四位为带上拉输入key_DDR=0xf0; // 高四位为输出,低四位为输入,重要!增强拉电流能力if( !key && key_PIN!=0x0f )// 如果 key=0,即按键已经响应,判断是否有键按下{delay_ms(10); // 延时后再次判断,消除按键抖动的影响if(key_PIN!=0x0f) // 确实有键按下{switch (key_PIN){ case 0x0e: key=2;break;case 0x0d: key=3;break;case 0x0b: key=5;break;case 0x07: key=6;break;}key_PORT=0x30; // 令低三位输出低电平 4、5位为带上拉输入高三位仍保持输出低电平key_DDR=0xcf; // 令低三位为输出 4、5位为输入高三位为输出asm("nop"); // 延时一个机器周期,重要!这个时间为key_PIN 的建立时间,如省略,程序出错!switch (key_PIN){case 0x20: key+=0;break; //第一位被拉低case 0x10: key=1.5*key+4.5;break; //第二位被拉低default: key=0; // 该情况属于偶然错误,返回0}while(key_PIN!=0x30); // 等待松开按键时才退出,这里根据要求适当选择,也可以在此进行长按判断}}}这次的键盘控制一共用到了7个按键(图中的S6不用),其中S2、S3、S4、S7、S8、S9分别控制六种电压(第六种电压是用活动变阻器调节的3-13V连续可变电压),S1键是锁定键,当按下时,保持当前电压,按其它按键不改变电压值,再按一次则解锁,解锁之后电压会自动清零,这时就可以再设置电压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