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扶贫总结
总结1
XX年,双牌县电商办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加快电子商务扶贫步伐,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径新模式,科学规划,精密部署,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取得了阶段性效果。
一、主要措施
(一)突出组织保障,创新电商扶贫工作机制
县电商办对实施电商扶贫工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电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双牌县电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并按照电商扶贫项目内容,将各项工作层层分解落实,明确工作职责,切实保障电商扶贫工作顺利推进。
积极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加大电商发展扶持力度,通过多种途径,争取到电商发展专项资金、电商扶贫专项资金共147万元,重点支持电子商务宣传、培训、物流配送以及支持电商企业村级服务站网点等。
其中,贫困村专项扶贫资金27万元、支持电子商务宣传18万元、支持电子商务培训24万元、支持电子商务物流配送30万元、支持电子商务仓储建设24万元、支持服务中心、服务站、服务点建设18万元、专项奖金6万元,主要奖励给服务站点。
为我县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一个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技术互助、加强合作的平台。
(二)突出提升服务,健全电商扶贫运营网络
按照电子商务精准扶贫“三有一能”建设目标,建立了农村淘宝运营中心,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站覆盖到全县40多个行政村,优先覆盖27个贫困村,切实为农民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
同时,完善农村淘宝运营中心、村淘合伙人、农商通网点服务功能和配套设施,为贫困村网店开设和运营提供策划、培训、代购、充值、客服等专业服务。
依托电商服务中心,为贫困村网商提供创业孵化服务。
(三)突出平台建设,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
一是用好新农村商网平台。
在商务部举办的新农村商网夏季、冬季对接会期间,共向新农村商网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3000多条,帮助我县种养大户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宣传推介我县的生姜、茶叶、竹笋、山野菜、剁椒鱼等特色农产品,以促进农产品流通;二是引导帮助企业建立网上销售平台。
先后动员华茂生物、金蕊实业、键特电子、锦林农科、立群农业等企业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站,开展电子商务业务,形成实体店与网上店两条销售渠道。
(四)突出培育主体,壮大电商扶贫发展载体
一是培育和引进重点电商企业,积极孵化成长性较好的初创公司。
重点扶持双牌县卫英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凯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代表性企业发挥其带动作用,推动县内企业,加快电子商务的应用,尽快实现网上销售;
二是引导实体零售业快速“电商化”,利用各大电子商务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增加销售收入,同时,鼓励各实体店与本地电商企业合作,积极开展B2B营销模式,积极深入探讨、应用O2O营销模式。
目前,阿里巴巴、农商通、苏宁易购等
3家大型电商企业进驻我县并正式运营。
全县新增“触电”农业企业12家、各类网店160余个,重点培育了5家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全县实现网络零售2600余万元;三是加强对我县电商人才的培训培育,抓住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机遇,扶持一批大学生村官、农村返乡青年、毕业未就业大学生开办网店,切实改变农村电商主体弱小的局面。
(五)突出打造品牌,充分挖掘电商扶贫精品资源
抓住对接阿里电商平台和农商通平台的良好契机,积极挖掘和包装了一批适合网销的名优特商品,确定了剁椒鱼、腊肉、竹笋、雪莲果、猕猴桃、野生茶、葡萄等26个单品,确定了“乡村缘”、“七祖”、“单江”、“凯丰”、“潇水缘”等12家电子商务发展主体企业。
同时,把网销商品质量作为做大做强电子商务地根本性工作来抓,加强质量监督监管,强化注册认证,做到了三无产品不上架,切实提高网销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突出强化培训,提供电商扶贫人才保障
投资30余万元新建了双牌县电商培训中心,加大电子商务发展主体的培训和扶持力度,整合人社、扶贫、妇联、
团委、残联等部门培训资源,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各类培训6批次,聘请农商通运营总监戴恩东、阿里集团讲师来双牌讲课3次。
培训企业、合作社负责人、大学生村官、驻村干部、职校师生、残疾人和妇女主任等1100人次,其中专门为残疾人和妇女分别举办了培训班,效果非常好。
为全县电子商务发展奠定了人才和技术保障。
其中聘请杰夫电商集团讲师开展专题讲座1期,传授营销基础知识等课程,培训50人。
同时,强化舆论宣传,充分利用网站、微信等网络媒体大力宣传我县特色农产品,宣传我县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提升了我县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推动电商扶贫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七)突出打通农村物流,解决电商扶贫“最后一公里”
积极构建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网络,探索解决农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
通过和阿里巴巴、菜鸟物流等大型电商物流企业合作,全面铺开农村快递物流网络,打通农村网络购销运输配送渠道。
多形式、多渠道、多类型发展物流快递服务业。
通过物流补贴等方式,鼓励和扶持物流企业在乡镇和贫困村建立符合电商发展需要的物流配送点,在贫困村建立快递服务点,开展集中收购、集中配送,到XX 年实现物流快递乡镇基本覆盖,功能覆盖到村。
二、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虽然我县电商扶贫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总体上来
看,还存在很多发展问题。
一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起步晚,大多数企业、合作社习惯采用传统的销售方式销售产品,对新型电子商务认识、重视程度不够;二是我县的物流配送和信息化普及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物流与信息化基础工作相对滞后;三是当前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的素质和数量还需进一步提高和增加,电商专业人才队伍存在明显不足。
下一步,我们将以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为发展重点,狠抓落实,加速推进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
一是不断跟进投入,并强化资金管理力度,加强对扶贫项目实施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切实把工作做细做实;二是不断开拓扶贫新思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政策和办法,拿真招、见实效;三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力求整合扶贫资源,整体推进扶贫工作;四是以培养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为重点,加大电子商务应用管理和实际操作培训力度,XX年完成培训人员200人(次)以上,支持个体工商户、下岗职工、农村致富带头人、大学生等开设网店,实现创业就业;五是加快建设农村电商网络服务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帮助农民实现脱贫致富。
总结二
近年来,xx县深入推进双联富民与扶贫攻坚深度融合,
切实转换扶贫思维,利用各种资源进行产业帮扶、创业帮扶,面对电子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县上积极把握时机,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受众范围广、无时空限制、销售渠道广以及成本低等突出特点,通过教育培训、市场对接、资源投入、政策支持、提供服务等形式,帮助一些有“两后生”、未就业大学生的贫困家庭率先走上致富道路。
1. 明确电子商务扶贫目标。
目前已制定了《xx县电商产业发展意见》、《xx县促进农产品网络营销实施方案》和《xx 县“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方案》,明确将帮助有“两后生”、未就业大学生家庭发展电子商务作为发展电商一部分工作,按每人每年1500元的补助标准将“两后生”电子商务培训纳入全县扶贫项目,定期对全县贫困户“两后生”进行电子商务培训,使其优先掌握电商基础知识,积极发展电子商务。
2.开展电子商务人才培训。
先后邀请阿里巴巴甘肃服务中心和天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电商专家,针对未就业大学生、返乡青年、贫困家庭“两后生”和下岗职工等群体,举办电子商务知识普及和创业培训班3次,累计培训贫困人口600多人次,极大提升了贫困户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创业就业的能力,坚定了开微店、当网商的信念。
通过培训,在全县贫困家庭“两后生”、未就业大学生中积极培养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电子商务人才8人,扶持开办淘宝网
店,实现创业梦想。
3.建设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
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重点打造集“办公+技术支持+培育+管理咨询+其他增值业务”为一体的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确定了在政策扶持期内,孵化园为创业者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和基础配套设施服务,并提供政策咨询、专家指导、项目推介、网店装修、店铺诊断等公共服务政策。
从而为城乡青年和未就业大学生、退伍军人、贫困家庭“两后生”等通过电子商务创业就业提供便捷服务平台,带动提升贫困家庭“造血”功能,实现脱贫减贫。
4.建立农村电商扶贫生态链。
积极打造农村电商运营平台,以农村专业合作社总社和乡镇分社为依托,建成乡镇运营服务站18个,并打造收成乡天成村、大坝乡八一村、夹河乡国栋村、重兴乡东风村、蔡旗乡沙滩村共5个村级便民服务点。
目前已逐步形成了“电商平台+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村(户)+网店”的电商扶贫生态链,使电子商务触角延伸至农村每个角落,触动农村贫困人口创收增收愿望,加快减贫脱贫速度。
5.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电子商务创业扶持力度,为返乡青年、未就业大学生、贫困家庭“两后生”等提供“金额小、期限短、随借随还”的信贷支持;并积极落实国家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对贫困户优先落实“双
联惠农贷款”、“妇女小额信贷”等民生类贷款, 帮助掌握电子商务知识和实际操作的扶贫对象开设网店,开展电子商务创业,对符合大学生创业贷款的电商创业者优先落实5-8万元的创业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