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真武汤与研治

真武汤与研治

真武汤的探讨与研治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真武汤的来历是渭北方司水之神而名为真
武,是借以镇水之义,而夫人一身制水者脾也。主水者肾也,肾为
胃关,聚水而从其类。
景师曰:“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
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也”。(82条)
又曰:“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
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
真武汤主之”。(316条)
八十二条所列的真武汤证,是太阳病过汗损伤少阴之阳致水泛为
患;并非是表征不解,而是汗过损伤少阴阳气,导致阳虚水泛,疾
病未愈之意。三百一十六条是论述是少阴阳虚阴盛的水邪为患。两
条相互参照,对比发挥,以见太阳与少阴一为水腑、一为水脏的表
里的关系,以及病理相互影响。
此方及温阳利水之剂,仲景师:为肾阳衰微,水气内停而设,主
治少阳病;症见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恶寒腹痛下利,或肢体
浮肿,苔白不温,脉沉者,或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心下悸。头
眩等症,治疗表已解、有水气,中外皆寒之病,和胃散水,扶阳温
肾,化气利水之功能。
真武汤的药物组成;
附子10g 白术10g 茯苓15g 芍药15g生姜15g
方解;本方以附子壮元阳为君,使水有所主;白术建土气为臣,
使水有所制;生姜温散水饮,合附子为主水中有宣散水气之功能;
茯苓健脾利水,合白术为制水中有行水的疗效;芍药有敛阴合营的
作用,可制附子刚燥伤阴之弊。你看仲景独特的配伍得到了温壮肾
阳,化气利水独特的功效。
我获得了医圣的理论结合多年的临床凡是脾肾阳气虚衰,寒水不
化之症,皆可运用,如不论心性水肿、肝性水肿、肾性水肿,尚可
用治阳虚水泛所治头痛、眩晕、手足震颤、下利、咳喘,美尼尔氏
综合征,血栓性静脉炎,尿路结石。还有消化系统的疾病,如萎缩
性胃炎、胃下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腹泻,便秘等。还有循环系
统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还是泌尿
系统疾病,如慢性肾炎、高度水肿、低热;还是呼吸系统疾病,如
慢支、肺气肿、寒喘;以及妇科疾病,虚寒型白带、宫冷不孕、经
期水肿、经期手足发凉等,只要符合心肾阳虚,水气泛溢的病机,
用之皆有良效。
下面我举几个实例
[一例] 眼睑神经颤微症
路某,女性,58岁。左眼瞤动5年余,闭目亦然,睡眠时亦搐动
不止,常在瞬间大脑一片空白,口干。舌青紫少苔,脉沉涩。
某医院诊断为眼睑神经颤微症,经西药治疗疗效不佳,来我院就
诊当时我细询“瞬间大脑一片空白”时之下意识反映?答曰“扶墙
据桌立稳”而已。因思此与经文中“振振欲擗地”,皆有据地以求
自保之意。诚如尤在泾所云 “擗,犹据也。眩动之极,心体不安,
思欲据地以自固也。”患者“瞬间大脑一片空白”,必伴瞬间眩晕。
至于经文中之“身瞤动”,注家多释为“身体筋肉跳动”。仲景师既
已借目之瞤动来比譬体肤跳动,环眼肌肉失控之目瞤岂能例外?脉
证合参,遂迳予真武汤加减
炒白芍40g,云茯苓20g,焦白术15g,白蒺藜20g,巴戟肉15g,
太子参30g,制附片10g(先煎),3剂。
二诊 喜告眼已不跳,细察果然。舌暗红,脉沉涩。效不更方,
稍变与之。
炒白芍45g,云茯苓20g,焦白术15g,白蒺藜20g,巴戟肉15g,
赤芍药15g,炒山楂15g,太子参30g,制附片10g(先煎),7剂。
本例未拘泥于“身瞤动”之常解,而以“目瞤”括于“身瞤”之
中,用真武汤加减。口干去干姜,重用白芍以养阴,加白蒺藜以疏
风明目,太子参、巴戟肉以益气扶正。二诊方进一步增白芍以加强
养阴之力,并加赤芍、山楂以凉血活血降脂。
【二例】畏寒(酷暑如坐冰窖案)
邓某,女性,44岁。四季畏寒3年余,至午夜畏寒加剧冷气彻骨,
虽酷暑亦如坐冰窖之中。夏天从不用空调,腰腿不利,上公交车须
以手提膝。刻下面色暗晦,舌淡红有裂纹,苔水滑,脉沉微欲绝。
此寒水凌心,心阳被遏,沉寒痼冷,入夜冰结。非猛将不能破冰,
以真武汤加味 熟附片12g(先煎),细桂枝10g,云茯苓20g,炒白
术15g,炒白芍15g,干姜10g,全当归20g,炙黄芪20g,炙甘草
12g,生姜3片g,红枣5枚,6剂。
二诊 服第2剂即感通体温和舒适,6剂服完,夜间畏寒明显减少。
效不更方,上方熟附片增至15g(先煎),再予6剂。
三诊 畏寒不再,腿亦持续轻松。但诉“腰有些痛。”舌红苔薄白,
舌裂纹较前变浅,脉右弦细,左细弱。处方 熟附片15g(先煎),细
桂枝12g,云茯苓20g,炒白术15g,炒白芍15g,全当归20g,绵
杜仲15g,川续断15g,炙黄芪20g,炙甘草10g,生姜3片,红枣
3枚,7剂。药后痊愈。
真元大衰,肾阳失于温煦,以致暑令亦感寒砭肌肤,午夜尤甚。
柯韵伯云 “坎中火用不宣,故肾家水体失职,是下焦虚寒不能制
水故也。法当壮元阳以消阴翳。”是故拟方以真武汤温肾阳为主,
佐桂枝和营通阳,归芪补益气血,姜枣调和营卫,俾离照当空,气
血和畅,冰寒自释。三诊加杜仲、川断补肾督以善后。
【三例】脑梗塞
张力军,男性,49岁。反复眩晕3年伴乏力1周。被诊为“脑梗
塞”。头颅ct示“右侧基底节区及侧脑窦旁脑实质腔隙性梗塞灶”。
有高血压病史。
当时我抓住眩晕(迈步如踏棉花案),诉“终日眩晕如乘舟车电梯,
迈步如踏棉花”,以致不敢走路。舌苔薄白板结略黄,脉虚涩。
我起始囿于西医已确诊“脑梗塞”,细问患者,日常起居“坐多
于行,卧多于坐,眩晕无奈耳”,遂体察患者“迈步如踏棉花”实
为无所依凭之故。眩晕而无所依凭,与“振振欲擗地”何异?于是
从上实下虚、痰浊阻络论治,选方真武合温胆化裁 制附片15g(先
煎),炒白术20g,炒白芍20g,云茯苓30g,干姜4g,刺蒺藜25g,
太子参25g,姜竹茹12g,枳实12g,法半夏12g,陈皮10g,炙甘
草12g,枇杷叶10g,7剂。
二诊 明显好转,约行300米,眩晕大减,迈步踏实。舌苔薄白
略黄有裂纹,脉沉涩。效不更方,原意出入,7剂。
三诊 乘电梯不再作眩,平路行走已无脚踏棉花感,可不搀扶,
步态正常。舌苔薄白略黄有小裂纹,脉滑尺弱。上方去炙甘草、枇
杷叶,加瓦楞子25g,法半夏增至15g,枳实减至8g,10剂,以资
巩固。
本例多处脑梗塞,又有高血压病史。西药稳定血压之后,肝似平
而阳未潜,肾阳失煦命门,痰浊蒙蔽清宫,当务之急宜温肾阳并通
络祛痰,此乃水泛作眩之正治,非真武加味难当其任。辨证不必拘
泥于《伤寒论》第82条、第316条真武汤证之两主证,抓住“迈
步如踩棉花实为无所依凭”为据,如徐灵胎所谓 “头眩身瞤动,
振振欲擗地者,阳气泄则虚浮无依著”,果断定为真武证,对证施
治,遂获佳效。
【四例】顽固性湿疹
魏某,男性,60岁。一十八岁开始放牧,在风雨日晒度过几十载。
前十年前两腿就有瘙痒抓破流黄水,后满延前胸及腋下。痒不可甚,
渗出液较多,睡眠不佳,手足不温,舌苔白而中黄腻,脉沉而滑。
据262条患者素体有湿热内蕴,外感风寒之邪,湿热为外寒所束,
我采用了《伤寒论》“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又借用了真武汤
的是借以镇水之义,而夫人一身制水者脾也。在两汤合用上构起思
意,治疗数十例疗效显著。
白术12g 茯苓15g白芍12g附子10g 干姜10g 麻黄6g 连翘12g
杏仁10g 赤小豆30g 白癣皮15g 茵陈12g 大枣4枚 甘草6g
服上方十四剂痊愈,后随访无复发。
我们曾用真武汤单方、合方、以及加减对以上所列治疗不计其数,
我就此停笔,不一一举例。
附件1:李雪梅女1967年出生主治医师副院长毕业于河北中医学
院 本科学历从事中医内科18年。
韩文智男1962年出生主治医师中医科主任毕业于北京光明中医
学院从事中医内、外、妇科31年。
马利刚男1982年出生 医师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
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中医针灸、内科。
附件2:摘要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为临床常用方。经过对《伤寒论》理论
的反复研治和结合多年的临床,得出凡是脾肾阳气虚衰,寒水不化
之症,皆可运用,如不论心性水肿、肝性水肿、肾性水肿,尚可用
治阳虚水泛所治头痛、眩晕、手足震颤、下利、咳喘,美尼尔氏综
合征,血栓性静脉炎,尿路结石。还有消化系统的疾病,如萎缩性
胃炎、胃下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腹泻,便秘等。还有循环系统
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还是泌尿系
统疾病,如慢性肾炎、高度水肿、低热;还是呼吸系统疾病,如慢
支、肺气肿、寒喘;以及妇科疾病,虚寒型白带、宫冷不孕、经期
水肿、经期手足发凉等,只要符合心肾阳虚,水气泛溢的病机,用
之皆有良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