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华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三十三篇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华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三十三篇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华师大版课后辅
导练习第三十三篇
第1题【单选题】
假设你是一名7世纪40年代从大唐回日本的遣唐使,你想向天皇介绍当时中国唐朝的社会状况,力劝他进行改革。

请问你能见到的是哪位天皇( )
A、孝德天皇
B、裕仁天皇
C、睦仁天皇
D、明治天皇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大和的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他们之间不断争战使矛盾日益尖锐,而部民也不断反抗。

此时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

于是天皇决心实行改革。

此则材料反映的是( )
A、大化改新的背景
B、大化改新的内容
C、大化改新的性质
D、大化改新的影响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日本被称为“日出之处的国家”。

下列关于日本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B、5世纪时,大和统一了日本
C、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新罗进行改革
D、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大化改新跳跃式地实现了日本历史上一次重大飞跃,这里“飞跃”的实质是( )
A、建立了天皇制度
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打破了氏族豪族的特权
D、确立了封建社会制度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世界古代史上发生过许多值得探究的重大历史事件。

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希波战争②罗马共和国建立③日本大化改新④查理?马特改革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④①
D、④②①③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公元7世纪,日本效仿隋唐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进行的改革,史称( )
A、伯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
C、农奴制改革
D、明治维新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据记载,公元630年~894年,在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随行的还有众多留学生和留学僧。

公元645年,日本孝德天皇重用唐朝归来的留学生高向玄理、留学僧僧旻、灵云、惠云等人,依照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在日本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经过大化改新之后,日本确立了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官制和国、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以均田制为蓝本的“班田收授法”,以“府兵制”为蓝本的“防人制”军事体制和以唐律为蓝本的律令体系,形成了以天皇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

——《大国崛起》以下结论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划“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划“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划“C”。

(1)大化改新前,日本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到中国。

(______ )(2)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的建筑、雕塑等技术。

(______)(3)唐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______)(4)日本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和草书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字体系。

(______)(5)中国的先进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______)
【答案】:
【解析】:
第8题【问答题】
日本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第9题【材料分析题】
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材料探究题
材料一:废除贵族世袭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

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受田人承担租税……以才选官。

---日本《田令》
材料二:见下图
材料一反映的是哪国的哪次改革?日本效仿当时哪个朝代的制度进行改革?对该国的发展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反映应的是哪次改革的内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解析】:
第10题【材料分析题】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勇于改革。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法兰克宫相查理·马特改革了土地制度,改变了以往将土地无
偿分给贵族的做法,把土地有条件地分封给贵族。

这种分封土地的基础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制度,形成了封建贵族等级制度,奠定了骑士制度的基础。

材料二:646年,日本统治者任用一些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

材料三:在1978年11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提出改革经济体制的任务,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材料四:1992年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他反复讲这样的道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带来了改革开放的第二个春天。

根据材料指出,这是法兰克历史上的什么改革?改革有何影响?
根据材料二指出这是日本历史上的什么改革?日本此次改革的学习对象是谁?改革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结合材料指出,我国改革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推行什么政策?
根据材料指出,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为我国的什么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此后,我国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什么?
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认为改革与社会发展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

回顾历史,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书·地理志》是我国最早对日本有确切记载的历史书籍;《隋书·倭国传》记载:公元607年倭国派小野妹子使隋,国书上写着“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新唐书·日本传》也记载:咸亨元年(670年),倭国谴使入唐,此时倭国已“稍习夏言(汉语),恶倭名,更号日本”。

材料二:
请回答:
从材料一中看出中日之间的交往最早始于哪一朝代?日本正式称日本是在中国的哪个朝代?
材料二中信息有关的是什么改革?此次改革日本在位的天皇是谁?
此次改革关于土地方面的做法是什么?
这次改革对日本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的表现是什么?
材料二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哪次改革?除此事件后,日本还有哪次改革改变了社会性质?简述其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

根据材料三,说明19世界中期的俄国面临怎样的问题?后来是如何解决的?此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

他们以唐朝的政治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材料二:由于日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以促进本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日本人把移植外来文化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只要能够适应形式,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从海外引进,既无顾虑也不以为耻。

请回答:
材料一中所说的“政治改革”的名称是什么?当时在位的日本天皇是谁?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次改革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这次改革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曾向中国学习的日本,而今国民收入却远高于中国。

对此,你有何感想?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制定了一部以普鲁士德国的宪法为蓝本的宪法,对法制进行了改革.教育也有很大发展.历法和穿着也都改变了.一种现代银行体制逐渐形成.从英国皇家海军请来的专家为日本建立一支现代海军出谋划策,尽管本国已建立起军火工业,但仍从国外购买现代化武器.政府鼓励建立铁路网、电报和航运线;它还与日本新出现的企业家们一起发展重工业和钢铁、造船业,并使纺织业生产现代化.--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洋务运动活动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和文化的尝试.自强的努力仅仅触及了现代化的表皮,而没有获得工业化的突破.洋务派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而且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
根据材料二,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
材料二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族入侵……
面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这种时局,在日本和阿拉伯半岛分别涌现出了哪两位人物力挽狂澜,解决了危机?
日本历史上这位人物解决上述矛盾的主要途径是什么?为此该人物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有何影响?
阿拉伯半岛这位历史人物解决上述矛盾的主要途径是什么?有何影响?
【答案】:
【解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