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
为确保检验,测量和试验所用的高低温试验箱溯源至国家基础,保持其量值的准确可靠,规范内校操作,特制订本作业指导书。
2.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有关高低温试验箱的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校准条件、校准项目、校准方法和校准记录,适用于公司所有高低温试验箱的内部校准。
3.职责:
设备管理组:负责制定仪器年度内校计划与实施等相关工作。
仪校工程师:负责按照内校作业指导书进行作业。
4.规范性引用文件
JJF-1101-2003 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湿度校准规范
5.术语
温度偏差:试验设备在稳定状态下,显示温度平均值与工作空间中心点实测温度平均值的差值。
相对湿度偏差:试验设备在稳定状态下,显示相对湿度平均值与工作空间中心点实测相对湿度平均值的差值。
标称值:当校准试验设备温度、湿度时,按试验方法要求所规定的参数值或按需要预先确定的参数值。
实际温度:稳定后,试验设备工作箱内任意一点的温度。
温度稳定:工作空间内所有温度均达到温度设定值并维持在给定的容差范围内。
温度波动度:稳定后,在给定的任意时间间隔内,工作空间内任一点的最高和最低之差。
温度均匀度:设备在稳定状态下,在30min内(每2min测试一次)实测最高温度与最低温温度之差的算术平均值。
相对湿度均匀度:设备在稳定状态下,在30min内(每2min测试一次)实测最高相对湿度与最低相对湿度之差的算术平均值。
相对湿度波动度:在稳定状态下,工作空间中心点相对湿度随时间的变化量,即中心点在30min 内(每2min测试一次)实测最高相对湿度与最低相对湿度之差的一半以±表示。
6.校准条件
6.1.负载条件:
一般在空载条件下校准,根据用户需要可以在负载条件下进行校准,但应说明负载的情况。
6.2.校准用主要仪器
温度测量:PT100铂热电阻(四线制)
湿度测量:温湿度计TES-1365
数据记录:安捷伦34970A采集器
6.3.其他条件 :
设备周围应无强烈振动及腐蚀性气体存在,应避免其他冷、热源影响。
7.校准方法
7.1.温度校准
7.1.1.测试点的位置应布放在设备箱内的三个校准面上,简称上、中、下三层;测试点与箱内壁的
距离不小于各边长的 1/10 ,遇风道时,此距离可加大 ,但不能大于500mm;测试点数量如图1。
图 1
7.1.2.校准时应先低温后高温的顺序进行,需校准的温度点选择设备较常用的点,如-30℃、40℃、
80℃等;在箱内温度稳定后,每2min采集一次,在30min内共采集15次。
7.1.3.温度偏差计算
△t d: 温度偏差,℃
t d:中心点n次测量平均值,℃
t0:设备显示的平均温度,℃
7.1.4.温度均匀度计算
△t u:温度均匀度,℃;
n: 测量次数,℃;
t imax:各校准点在第i次测得的最高温度,℃;
t imin:各校准点在第i次测得的最低温度,℃;
7.1.5.温度波动度计算
△t f:温度波动度,℃;
t omax:中心点n次测量中的最高温度,℃;
t omin:中心点n次测量中的最低温度,℃;
7.2.湿度校准
7.2.1.将湿度计的传感头固定在箱内中央点(O点),湿度校准点选择较常用进行校准,如20℃40%、
50℃60%、80℃80%等。
7.2.2.在箱内温、湿度稳定后,每2min采集一次,在30min内共采集15次。
7.2.3.相对湿度偏差计算
△h d:湿度偏差,RH%;
h d:设备显示的平均值RH%;
h o:中心点n次测量的平均值,RH%;
7.2.4.相对湿度均匀度计算
△h u:湿度偏差,RH%;
湿度波动度,R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