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六章++禽蛋的组成、特性及分级
第六章++禽蛋的组成、特性及分级
第三节 禽蛋的质量指标及分级
一、禽蛋的质量指标 (一)蛋形指数 (七)蛋黄指数 (二)蛋壳厚度和强度 (八)哈夫单位 (三)蛋重 (九)蛋黄色泽 (四)蛋的比重 (五)气室高度 (六)蛋白指数
二、禽蛋的新鲜度鉴别 禽蛋的新鲜度除了可以用蛋的比重、气室高度、蛋白 指数、蛋黄指数和哈夫单位等指标衡量外,在实际生产中 多用感官鉴别和光照透视鉴别法。 (一)感官鉴别法 1.看:用肉眼观察蛋壳色泽、形状、壳上膜、蛋壳清洁度和 完整情况。新鲜蛋壳比较粗糙,表面干净,附有一层霜状 胶质薄膜。如果胶质脱落、不清洁、乌灰色或有霉点为陈 蛋。 2.听:敲击时新鲜蛋发出的声音坚实,裂纹蛋发音沙哑,大 头有空洞声的是空头蛋,钢壳蛋发音尖细;振摇时没有声 响的为新鲜蛋,有响声的是散黄蛋。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嗅:用鼻子嗅时新鲜鸡蛋无异味,新鲜鸭蛋有轻微的腥 味。
4. 蛋清中的脂质 新鲜蛋清中含极少量脂质(约为0.02%),其中性脂 质和复合脂质的组成比是6:1。中性脂质中的蜡、游离脂 肪酸和醇为主要成分,而复合脂质中神经鞘磷脂和脑磷脂 为主要成分。 5. 蛋清中的维生素及色素 蛋清中的维生素比蛋黄中略少,其主要种类有 VB2(240~600mg/100g)、维生素C(0.21mg/100g)、烟碱 酸(5.2mg/100g)、泛酸在干燥的蛋清中含有 0.11mg/100g。蛋清中的色素极少,其中含有少量的核黄 素,因此干燥后的蛋清带有浅黄色。
z
7.蛋黄中的灰分 蛋黄中含有1.0%~1.5%的矿物质,其中以磷 最为丰富,占无机成分总量的60%以上,钙次之 占13%,此外还含有Fe、S、K、Na、Mg等。蛋 黄中的Fe易被吸收,常作为婴儿早期的补铁食 品。
第二节 禽蛋的加工特性
一、禽蛋的凝固性 1.禽蛋的热凝性 2.禽蛋的酸碱凝胶化 3.蛋黄的冷冻胶化 二、蛋白的起泡性 三、禽蛋的乳化性
1. 蛋清中的水分: 蛋清中含水量为85%~88%,其中少部分水与蛋白质结 合,大部分水以溶剂的形式存在。 2. 蛋清中的蛋白质: 蛋清中蛋白质的含量为11%~13%,目前在蛋清中已经 发现近40种不同的蛋白质,其中蛋白质的种类有卵白蛋白、 卵球蛋白、卵粘蛋白、类粘蛋白和伴白蛋白等。 这些蛋白质可以归纳为两类,即简单蛋白类和糖蛋白 类。简单蛋白类有卵白蛋白、卵球蛋白和伴白蛋白;糖蛋白 类包括糖蛋白、类粘蛋白等。
灰分 1.1 1.1 0.7 1.1 0.9 1.203
碳水化合物 1.5 0.3 1.6 - - -
壳外膜
壳外膜也称壳上膜,是蛋壳表面的一层无定形可溶性胶 体,可以保护蛋不受微生物侵入,防止蛋内水分蒸发和CO2 逸出而起护蛋的作用。蛋壳外膜的成分为粘蛋白质,易脱 落,尤其在水洗情况下更易消失,故可据此判断蛋的新鲜 度。
蛋黄
蛋黄是蛋中最富有营养的部分。禽蛋孵化时,蛋白中的营养 成分可以通过蛋黄膜而透入蛋黄内,以供胚胎发育。蛋黄一侧表 面的中心有一个2~3mm的白点,即胚盘。胚盘的下部到蛋黄的 中心有一细长近似白色的部分,称为蛋黄芯 。整个蛋黄由黄色 蛋黄与白色蛋黄交替组成。 新鲜蛋打开以后蛋凸出,陈蛋则呈扁平状。这是由于蛋白、 蛋黄的水分和盐类浓度不一样,两者之间形成渗透压。蛋白的渗 透压为5.5x102kPa,蛋黄的渗透压为7.2x102kPa。因此,蛋白中 的水分不断向蛋黄中渗透,蛋黄中的盐类以相反方向渗透。于 是,蛋黄体积不断增大,而且蛋黄膜弹性减弱,当体积大于一定 程度时则破裂,形成散黄蛋。当然蛋黄膜的破裂同酶的作用有 关。根据蛋黄的凸出程度即可判断蛋的新鲜程度。蛋黄指数越 小,蛋就越陈旧。 蛋黄指数=蛋黄高度/蛋黄直径
z
3.蛋黄中的碳水化合物 蛋黄中的碳水化合物约占蛋黄重的0.2%~1.0%,以葡萄糖 为主,还有少量乳糖。蛋黄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与蛋白质结合 存在,例如葡萄糖与卵黄磷蛋白、卵黄球蛋白等结合存在,而 半乳糖与磷脂结合存在。
z
4.蛋黄中的色素 蛋黄含有较多的色素,所以蛋黄呈黄色或橙黄色。其中色 素大部分是脂溶性的,如胡萝卜素、叶黄素及水溶性色素主要 是玉米黄色素为主。每100g蛋黄中含有约0.3mg叶黄素、 0.031mg玉米黄素和0.03mg胡萝卜素。
蛋白膜、壳内膜
刚生下的蛋蛋白膜及壳内膜紧密联结合,合称为壳下膜, 是一种能透水和空气的紧密而有弹性的薄膜。壳下膜不溶于 水、酸、碱类及盐类溶液,其中蛋壳内膜厚41.1~60.0μm,蛋 白膜厚12.9~17.3μm,两层膜在蛋的钝端分离形成气室。气室 的大小与蛋的新鲜程度有关,是鉴别蛋新鲜度的主要标志之 一。 在蛋贮藏期间,当蛋白酶破坏了蛋白膜以后微生物才能进 入蛋白内。因此,蛋壳膜有保护蛋内容物不受微生物侵蚀的作 用。
-
z
1.蛋黄中的脂质 蛋黄中的脂质约占蛋黄总重的30%左右,以甘油三酸 酯为主的中性脂质约为65%,磷脂质约为30%,胆固醇约 为4%左右。 2.蛋黄中的蛋白质
z
蛋黄中的蛋白质生化功能几乎和卵清中蛋白质一样,其 大多为磷蛋白和脂肪结合而形成的脂蛋白。蛋黄中的蛋白 质大部分是脂质蛋白质,包括低密度脂蛋白、卵黄球蛋 白、卵黄高磷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等,其组成如表3-7-4所 示。 低密度脂 卵黄球蛋 卵黄高磷 高密度脂 其他 蛋白 白 蛋白 蛋白 65.0 10.0 4.0 16.0 5.0
蛋黄膜
蛋黄膜是一层微细而紧密的薄膜,其厚度为16μm,质量为 蛋黄的2%~3%。蛋黄膜又可分为3层,内外两层为粘蛋白,中 间层为角蛋白。蛋黄膜富有弹性,起着保护蛋黄和胚胎的作用, 防止蛋黄和蛋白混合。 蛋黄膜含水量为88%,其干物质中87%是蛋白质,3%为脂 质,10%为糖。其蛋白质属于糖蛋白,含己糖8.5%、己糖胺8.6 %、唾液酸2.9%,还含有N-乙酰己糖胺。蛋黄膜中脂质分为中 性脂肪和复合脂质,其中中性脂质由三甘油酯、醇、醇酯以及游 离脂肪酸组成,而复合脂质主要成分为神经鞘磷脂。
三、禽蛋的分级
(一)内销鲜蛋的质量标准:
我国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制订的鲜蛋质量标准包括产品 品种规格、感官指标、卫生指标三部分。其中蛋重是主要衡 量标准,只有蛋重达标后才进一步考虑感官指标和卫生指 标。制订标准多以鸡蛋为例,其它禽蛋可参照鲜鸡蛋的标准 执行。 内销鸡蛋包括鲜鸡蛋、冷藏鲜鸡蛋两类,规格分为3个等级。 一级蛋重要求每10枚大于或等于625g;二级蛋重要求每10枚 大于或等于500g;三级蛋重每10枚小于500g。另外,同等级 的蛋中所含上、下邻级蛋的总数不得超过10%,每公斤鲜蛋 计量允许差值±10g。
3.蛋清中的碳水化合物 蛋清中的碳水化合物中一类呈结合态存在,与蛋白质结 合,在蛋白中含0.5%,例如与卵粘蛋白和类粘蛋白结合的碳 水化合物;另一种呈游离状态存在,在蛋清中含0.4%,游离 糖中的98%为葡萄糖,其余为果糖、甘露糖、阿拉伯糖、木 糖和核糖。虽然蛋清中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很少,但是在蛋 品加工中,尤其是加工蛋白粉、蛋白片等产品中,对产品的 色泽有很大的影响。
(二)光照透视鉴别法:
禽蛋蛋壳具有透光性,在灯光透视下,可观察蛋壳、 气室高度、蛋白、蛋黄、系带和胚胎状况,对蛋的品质作 出综合评定。该法准确、快速、简便。我国和世界各国 营鲜蛋和蛋品加工时普遍采用这种方法。 新鲜蛋光照时蛋内完全透明,并呈淡桔红色,气室高 度不超过5mm,略微发暗,不移动。蛋白浓厚澄清,无 色,无任何杂质。蛋黄居中,蛋黄膜裹得很紧,呈现朦胧 暗影。蛋转动时,蛋黄也随之转动,其胚胎看不出。系带 在蛋黄两端,呈现淡色条状带。通过照检,还可以看出蛋 壳上有无裂纹,蛋内有无血丝、血斑、肉斑、异物等。
第六章 禽蛋的组成、特性 及分级
南昌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高金燕
第一节禽蛋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禽蛋是一个完整的、具有生命的活卵细胞, 包含着自胚发育、生长成幼雏的全部营养成分, 同时还具有保护这些营养成分的物质。禽蛋中蛋 壳及蛋壳膜重量占全蛋的12%~13%,蛋白占 55%~66%,蛋黄占32%~35%(图3-3-1),禽蛋 的化学成分如表3-7-1。 禽蛋的构造如图图3-7-1所示,其中蛋壳及蛋 壳膜重量占全蛋的12%~13%,蛋白占55%~ 66%,蛋黄占32%~35%。
6.蛋清中的无机成分:蛋清中K、Na、Cl等离子含量较多,而 蛋清中P、Ca含量少于蛋黄P、Ca含量。蛋清中的主要无机 成分含量如表3-7-2所示。 7.蛋清中的酶: 蛋清中不仅含有蛋白分解酶、淀粉酶和溶菌酶 等,而且最近还发现有三丁酸甘油酶、肽酶、磷酸酶、过氧 化氢酶等。 表3-7-2 蛋清中无机成分含量 无机物 K Na Ca Mg 含量 138.0 139.1 58.5 12.41 无机物 Cl Fe S P 含量 172.1 2.25 165.3 237.9 单位mg/100g 无机物 Zn I Cu Mn 含量 1.50 0.072 0.062 0.041
蛋黄的化学成分:
蛋黄中富含蛋白质、脂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 物质(表3-7-3)。
种类
水分
脂肪
蛋白 质
15.8
卵磷 脂
8.4~ 10.7
脑磷 脂
3.3
矿物 质
0.4~ 1.3
葡萄糖及色 素
0.55
鸡蛋 47.2~ 21.3~ 15.6~
51.8 22.8
鸭蛋
45.8
32.6
16.8
-
2.7
1.2
系带
在蛋黄两边各有一条浓厚的带状物即为系带。其重量为 蛋白的1%~2%,约占全蛋的0.7%。系带的作用为固定蛋黄。 系带的组成同浓厚蛋白基本相似,新鲜蛋系带白而粗,且富 有弹性。新鲜蛋系带上附着溶菌酶,其含量是蛋白中溶菌酶 含量的2~3倍,甚至多达3~4倍。同浓厚蛋白一样,随着温 度的升高,贮藏时间的延长,受酶的作用会发生水解,逐渐 变细,其中的溶菌酶也随之消失,使蛋的耐贮性降低。当系 带完全消失,会造成贴壳蛋。因此,系带状况也是鉴别蛋的 新鲜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不同禽蛋的化学成分组成
单位: %
蛋别 鸡全蛋 鸭全蛋 鹅全蛋 鸽蛋 火鸡蛋 鹌鹑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