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琴岛简介
地理位置
自然环境
历史文化
产业发展
地理位置
横琴岛是珠海146个岛屿中最大的一个。
从珠海市区驾车向南仅30分钟,过横琴大桥,便行驶在该岛宽阔的大道上。
左边触目可及的是澳门三岛,最近处与珠海这边仅一河之隔。
横琴岛海湾众多,沙滩绵延,怪石嶙峋,空气清新。
距澳门机场3公里,距珠海机场约8公里,距香港41海里。
全岛南北长8.6公里,东西宽约7公里。
目前,规划面积86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土地面积有402平方公里,设有国家一类口岸横琴口岸,有连接澳门的莲花大桥,还盛产闻名遐迩的海鲜美味横琴蚝。
2008年末,岛内有3个社区,12个自然村,人口7585人,其中常住人口4203人。
横琴岛毗邻港澳,这里原本是两个岛:大横琴岛与小横琴岛。
因其地形与山势,大小二岛像横在南海碧波上的两具古琴,千万年来,日日夜夜和着山风与海涛弹奏着山之歌,风之歌,海之歌…… 横琴岛处于“一国两制”的交汇点和“内外辐射”的结合部,也是东南亚和中国这个经济活跃地区的中心。
它东与澳门一桥相通,距国际航线—大西水道4海里,北距洪湾保税区不到1公里,与珠海西区一衣带水。
自然环境
横琴处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2-23℃;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9℃;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5.1℃;海水温度平均为22.4℃;平均年降水量2,015.9毫米;年淡水量达3,654万立方米。
横琴岛四面环水,气候温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原始植被保存完好,一派田园风光,是一片未开发的"处女地",而且有“十步一瀑布,百步万棵树”的自然景观。
素有“山不奇水奇、树不奇石奇、地不奇岛奇”之美称。
有“雨后处处是瀑布,块块奇石都是景”的自然景观,加上横琴与澳门三岛一河之隔,澳门的中西文化建筑成为令人驻足观赏的风景线。
岛上还有"南海前哨钢八连"营地、古战场的遗迹和许多美丽传说。
横琴岛南北长8.6公里,东西宽7公里,海岛岸线76公里,全部开发后将达106.46平方公里,是珠海市146个海岛中最大的岛屿,是澳门现有面积的3倍。
岛上可供开发土地面积约60平方公里,现仍有40平方公里土地未开发。
横琴岛属于广东省珠海市管辖。
1992年,广东省政府批准成立横琴经济开发区,作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建区以来,铺开了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建成了连接市区的横琴大桥、与澳门相连的莲花大桥和国家一类口岸横琴口岸,实现了桥通、路通、水通、电通、邮通和口岸通,为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9年,国务院批准在横琴岛上建立中国第三大国家级新区——横琴新区。
1 、横琴原是一个边陲海岛,1987年3月成立横琴乡人民政府。
2 、1989年3月撤乡建镇,横琴镇隶属香洲区管辖。
3 、1992年横琴岛被广东省定为扩大对外开放的四个重点开发区之一。
4 、1992年8月横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正式挂牌办公,为珠海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
5 、1998年底确定为珠海五大经济功能区之一。
目前,全区设一镇、三个居委会,下辖12条自然村,全区常住人口6500多人,其中户籍人口3500多人。
6、2009年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决定,将横琴岛纳入珠海经济特区范围,对口岸设置和通关制度实行分线管理。
7、2009年6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27日表决通过决定,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对设在横琴岛的澳门大学新校区实施管辖,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与横琴岛其他区域实行隔离式管理。
这意味着,横琴岛一部分将成为实施“一国两制”的新区域。
发展历史
1992年列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讲话后,掀起一股“全国支援经济特区”的风潮,三山五岳的人纷纷涌向沿海经济特区。
于当年正式挂牌、被列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的
横琴岛填海造地工程搞得热火朝天,据说当时有来自全国各地20多个省市的工程队进驻。
几年后,这个岛的面积由40多平方公里扩大到今天的86平方公里。
红旗村是离澳门最近的村庄,正对面的澳门路环岛几乎触手可及。
因为码头、口岸的设置,红旗村也是整个横琴岛的政治、经济中心,横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横琴镇政府都设在红旗村。
从1992-1994年,岛上的发廊、餐馆生意很好,1996年之后就渐渐变差,在新千年到来之前,岛上人们的生意变得艰难。
发展历史
1998年列为珠海五大经济功能区之一
1998年,横琴被确定为珠海五大经济功能区之一。
翌年,珠海市又建议把横琴开辟为旅游开发协作区,然而规划和各项建议迟迟未能落实,当年热情满怀的人们来了又走,岛上终归冷清。
珠海原市委书记梁广大曾把横琴岛称为“黄金宝岛”。
曾主张保护横琴岛上的自然环境,发展软件产业、总部经济、研发基地、会展产业和旅游业。
然而,由于历任政府官员及不同政府层面对于横琴岛开发的产业布局、管辖权限、开发主体存有争议,有关是否要在岛上发展工业、重点打造旅游开发协作区等问题的争论,纷纷扰扰多年仍无定论。
2004年提出建成泛珠三角横琴经济合作区
2004年,广东省曾经提出将横琴岛创建为“泛珠三角横琴经济合作区”,当年的粤澳合作联席会议确定,以“泛珠合作,粤澳为主力”方针开发横琴,广东省发改委还委托中投咨询公司,为泛珠三角横琴经济合作区编制项目建议书,涉及内容包括经济区的发展定位、产业定位及向中央争取的优惠政策等,并在2005年完成了《泛珠三角横琴经济合作区的项目建议书》。
但姑且不说“泛珠战略”并未得到中央政府首肯,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愿望始终没有实现,粤省以“泛珠”概念来开发横琴的计划显然很快就被中央政府自己的开发横琴方案所取代。
2006年放弃金融特区定位
2005年9月中旬,温家宝总理考察广东,并如广东省所愿考察横琴。
然而温家宝并未对诸如横琴作为“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之类的想法作任何回应,他赞叹“这是一块宝地”,要求先谋而后动,慎重开发、科学开发、合理开发。
这无形中是对粤珠的狂想泼了一盆冷水,喧嚣了一年的“横琴热”再次降温。
2006年10月27日,在广东省发改委、建设厅的主持下,由国内众多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审组,在珠海市完成了对横琴岛开发的最新规划方案《泛珠三角横琴经济合作区总体规划设计纲要》(下称《纲要》)的评审。
根据《纲要》,横琴岛的发展总定位为国家体制科技创新试验区、泛珠合作示范区、粤港澳功能联动的协同区以及珠三角产业升级的策动区等;在功能选择上,主要包括科技研发、高新产业、会议商展以及旅游休闲四大主导功能,以及物流贸易、培训交易、文化创意、商贸服务、生态居住等五大辅助功能。
2009年国务院通过《横琴总体发展规划》
2009年6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横琴总体发展规划》。
会议指出,珠海市横琴岛地处珠江口西岸,毗邻港澳,与澳门隔河相望。
推进横琴开发,有利于推动粤港澳紧密合作、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和维护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
会议决定,将横琴岛纳入珠海经济特区范围,对口岸设置和通关制度实行分线管理。
要通过重点发展商务服务、休闲旅游、科教研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鼓励金融创新,实行更加开放的产业和信息化政策等,逐步把横琴建设成为“一国两制”
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促进珠江口西岸地区产业升级的新平台。
会议要求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广东省加强指导和协调
明确分工,完善机制,落实责任,共同做好规划组织实施工作。
珠海市政策研究室也表示,《横琴总体发展规划》获通过,并被纳入珠海经济特区范围,重大历史意义不言而喻。
珠海是全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特区范围经80年代中期扩展后为121平方公里,主要在拱北、吉大、香洲及附近区域,这次把横琴全岛纳入特区,使珠海经济特区的总面积增加至207平方公里,而且横琴从此成为粤港澳携手合作的新平台,其发展大幕将被迅速拉开。
产业发展
服务业占GDP的75% :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的《横琴总体发展规划》要求横琴新区要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以高端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
在产业发展目标方面,把横琴建设成为珠江口西岸地区的区域性创新平台,服务港澳的商务服务和休闲旅游基地。
到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75%,达到世界发达国家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中心城市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不低于80%。
在产业发展重点方面,充分发挥横琴的区位、环境和政策优势。
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横琴岛》/view/974974.htm
百度百科:《横琴总体发展规划》/view/3032829.htm 百度百科:《横琴新区》/view/28082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