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成语误用的10个原因
“×”并分析错因。 (2018·全国卷Ⅰ,改编)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 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年后,“大洋一 号”不断进步,再.接.再.厉.,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 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 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 判断:(√) 分析:“再接再厉”,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使用无误。
[失误防范]
[失误防范]
原因八 不明语法易功能紊乱
正确使用成语还需要注意其语法功能,因为成语在与相 关词语搭配时需遵循一定的规则,如能否带宾语,能否充当 某个成分,应该与哪类词语搭配,等等。如果使用时不顾其 搭配规则,就面句中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成语误用的10个原因
原因一 忽视关键字词而望文生义
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其含义是约定 俗成的,而且大多源于典故,需要我们溯本求源,加之有些 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古义,这就增加了某些成语理解上的难 度。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只是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 成语的含义,就可能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原因五 不能瞻前顾后易重复赘余
句子上下文已有与成语相同意思的表述,就会导致成语 语意和上下文语意重复。在辨析成语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成 语的含义,同时注意观察前后文字,判断是否出现语意重复 的错误。
[应用体验] 5.判断下面句中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并分析错因。 (2010·湖南高考)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 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判断:( × ) 分析:“津津乐道”,饶有兴味地谈论。因“津津乐道” 已经包含了“谈论”这一动作,所以“津津乐道”在这里 与后面的“谈论着”连用是重复的,属重复赘余。
有些成语是谦辞,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辞,只能对 别人。如果辨别不清,就会谦敬错位。本考点涉及语言交际 得体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
常见谦敬错位的成语主要有两种: 一是敬辞谦用,如“鼎力相助”本为敬辞,用在了自己 身上; 二是谦辞敬用,如“班门弄斧”,本是谦辞,用到了别 人身上。
[应用体验] 4.判断下面句中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应用体验] 1.判断下面句中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并分析错因。 (2017·全国卷Ⅰ)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 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 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判断:(×) 分析: “守正不阿”形容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 正,公正。阿,偏袒。此处错解词义,使用时仅从字面上 牵强附会,来表达赵老师的坚守,属于望文生义。
[应用体验] 10.判断下面句中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并分析错因。 (2016·全国卷Ⅱ)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 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 片沸腾。 判断:(×) 分析: “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该词 与“目不暇接”有相似之处,句中就将它当作了“目不 暇接”,因而致误。
[失误防范]
原因六 不注重契合性易不合逻辑
在成语运用的过程中,不重视成语语义和语境义的契合 性,就会造成违背语义逻辑,违背事理逻辑,产生逻辑上的 相悖,语境和语义上的矛盾。
[应用体验] 6.判断下面句中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并分析错因。 (2016·全国卷Ⅱ)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 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 判断:(×) 分析:“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与语境 “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不合,且与句中“跑”的意思相矛盾。
[失误防范]
原因二 不明适用对象易张冠李戴
成语一般有其固定的适用对象,或只能用于某类人, 或只能用于某物或某事,或只能用于某种情境、某种行为 等。如果适用对象不明确,把握不准,就会张冠李戴,造 成误用。
[应用体验] 2.判断下面句中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并分析错因。 (2017·全国卷Ⅰ)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 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 跃跃欲试。 判断:(×) 分析:“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 得意。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只适用于人。而语境是说 “城市”,所以对象误用。
“×”并分析错因。 (2010·新课标全国卷Ⅱ)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 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 气,就姑.妄.言.之.吧。 判断:(×) 分析:“姑妄言之”,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 理。谦辞,该词多用于自谦。此处用于来参会的“大 家”,故谦敬错位。
[失误防范]
[失误防范]
原因七 不掌握适度原则易轻重失当
有的成语在词义上有轻重之别,适用范围上有大小之 别,如果辨析不清,选择不严,易出现夸大其词、重词轻 用、大词小用等轻重失当的错误。
[应用体验] 7.判断下面句中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并分析错因。 李老师当班主任30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仍 坚持工作。 判断:(×) 分析:“日理万机”,每天处理大量要务,形容政务繁忙 (多指高级领导人)。该成语词义很重,用在“李老师”身 上犯了“轻重失当”的错误。
[失误防范]
原因九 多义成语易顾此失彼
有些成语含义不是单一的,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义, 有的甚至感情色彩相反。对这类成语,要全面把握其多种含 义及其不同的使用语境。有的成语在演变中不断引申出新 义,甚至发生转义,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很容 易误用成语。
[应用体验] 9.判断下面句中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并分析错因。 (2017·全国卷Ⅱ)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 真调查研究,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不.闻.,所以常常 受到大家的批评。 判断:(√ ) 分析: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 的意见。贬义词,此处用于贬义语境,使用正确。
[失误防范]
原因四 不解谦敬词语易谦敬错位
“×”并分析错因。 (2012·辽宁高考)走进来一位短.小.精.悍.、浓眉阔脸的人,身 着青色短衫,步履稳健。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他。 判断:(√) 分析:“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也形容 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句中用于人是正确的。
[失误防范]
原因十
近似成语易近似混淆
有些成语由于字音或字形相近相似,或具有某些共同的 语素,在使用中极易混淆,如果辨析不精细,就会导致错 用。对于此类词语,需要把握各自词义的重点,用心辨析两 词相异语素的含义,进而弄清两词的区别,才能避免误用。
[失误防范]
原因三 不辨感情色彩易褒贬失当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 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 用成语时,要注意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用于赞扬、夸奖 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
[应用体验] 3.判断下面句中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打“√”,错误的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