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用药分析实例定稿版

临床用药分析实例定稿版

临床用药分析实例精编WOR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临床用药分析实例 实例1 患者病情简介: 老年患者,男,70岁,患心梗、房颤及心衰。 处方: 地高辛0.25mg,1次/日×10日 异搏定80mg, 2次/日×10日 患者用药后状况: 上述药物连用2日后,测地高辛血药浓度1.4μg/L,连用到第7日,患者突然晕倒,心搏骤停,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为4μg/L。

用药分析: (1)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为4μg/L,比中毒浓度的2μg/L高出一倍,出现了中毒症状。 (2)因老年人肾功能减退,应用地高辛剂量应酌减。 (3)地高辛与某些抗心律不齐药物如异搏定、奎尼丁、胺碘酮合用时,因这些药物为肝药酶抑制剂,使地高辛的体内清除率下降,半衰期延长,因此若要联用,地高辛的初始剂量应减少或减半,疗程也应限制在3日之内。 实例2 患者病情简介: 患者患有房颤、心衰合并肺军团菌感染。

处方: 地高辛0.25mg,1次/日×5日 红霉素250mg, 4次/日×5日

患者用药后状况: 上述药物在治疗的第4日,患者出现厌食、恶心、腹泻等症状。

用药分析: (1)患者表现出的消化道症状似乎与地高辛中毒有关,提示其血药浓度可能高于正常。 (2)地高辛在肠道内经肠道菌群的作用,部分代谢为无心脏活性的产物。应用某些抗生素,如红霉素、四环素,会产生对肠道菌群的抑制作用,从而削弱了地高辛的代谢,导致了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升高。

实例3 患者病情简介: 患者,女,已行胃大部全切除术。

处方: 头孢曲松钠 2g 0.9%氯化钠注射液 10 ml/静注 1次/日×8日

用药分析: (1)术前1日起,静脉应用头孢曲松钠,术后连用7日预防感染。不仅浪费药物,而且易造成细菌耐药。 (2)预防用药最佳时间,术前是在麻醉诱导期,或作切口前30分钟静脉给药。术后给药时间控制在24~48小时。

实例4 患者病情简介: 男性老年患者,78岁,因脑出血昏迷住院。

处方: 庆大霉素 0.24g(240 000U) 5%葡萄糖注射液 500ml/静滴 1次/日×10日

用药分析: (1)庆大霉素用作预防(肺)感染,但无预防效果。 (2)老年人肾功能减退,庆大霉素的剂量偏大,时间又较长,实不可取。 (3)静脉滴注液体量大,对脑出血不利。 实例5 患者病情简介: 男性患者,65岁,患有冠心病伴心力衰竭。

处方: 头孢哌酮钠 2.0g 0.9%氯化钠注射液 200ml/静滴 2次/日×7日 阿米卡星 400mg 5%葡萄糖注射液 200ml/静滴 1次/日×7日 用药分析: (1)头孢哌酮钠及阿米卡星用于预防肺感染。 (2)经3天用药后因输液量及Na+含量,患者心衰加重。 实例6 患者病情简介: 女性患者,70岁,上呼吸道感染,伴有高烧、鼻塞、流涕、干咳2天。

处方: 头孢噻肟钠 1.0g 注射用水 10ml/静注 1次/日×10日

用药分析: (1)上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引起。 (2)抗生素在本例中无论是用作预防或治疗,均不适宜。 实例7 患者病情简介: 患者,男性,10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处方: 青霉素钾 1.25g(200万U) 5%葡萄糖注射液 150ml/静滴 4次/日× 7日 2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 5ml 5%葡萄糖注射液 50ml/静滴 2次/日× 7日

用药分析: (1)大剂量青霉素静脉输注时应采用青霉素钠盐,以避免高血钾所致心脏毒性。 (2)青霉素钠或钾盐在水溶液中易水解,其水解速度受温度及溶液的酸碱性影响。水溶液在pH6.8时其降解最慢,5%葡萄糖注射液pH为3.2~5.5,而0.9%氯化钠注射液 为4.5~7.0,因此选用盐溶液作溶媒为好。

(3)磺胺嘧啶钠、葡萄糖注射液的pH值差别很大,前者很易从糖液中以结晶析出。应以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稀释剂。

(4)磺胺类是抑菌剂,青霉素类是杀菌剂,二者联合治疗脑膜炎会产生拮抗作用。

实例8 患者病情简介: 患者,男性、倾向性高凝血症、急性肾盂肾炎、高热。

处方: 哌拉西林钠 2g 0.9%氯化钠注射液 200ml 静滴 2次/日× 7日 阿米卡星 0.4g 入壶静滴 2次/日× 7日 阿司匹林 0.3g 口服 1次/日× 7日

患者用药后状态: 患者经7日用药后退烧,但尿中带血。

用药分析: (1)哌拉西林钠与阿米卡星联合用药对某些革兰阴性菌有协同杀菌作用,但后者不能入壶混合静滴,否则二者都要灭活。

(2)包括哌拉西林钠的β-内酰胺类药物可能会干扰血小板功能,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引起凝血功能异常。某些接受本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出血,尤其是同服阿司匹林类的药物,可导致出血、血黏度降低等。患者尿中带血可能与哌拉西林和阿司匹林对血液的不良影响相加有关。 实例9 患者病情简介: 患者,女性、47岁,肺感染及哮喘。

处方: 青霉素钠 800万U 0.9%氯化钠注射液 250ml/静滴 2次/日×2日 氨茶碱 1.0g 5%葡萄糖注射液 250ml/静滴 1次/日×2日

患者用药后状态: 患者应用上述药物两天后,感觉疲软无力、心悸,后出现恶心、呕吐及昏迷。入院后听诊显示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T波低平,出现U波。实验室检查:血钾浓度2.8mmol/L。

用药分析: (1)青霉素制剂大剂量静脉滴注时,因远端肾小管大量阴离子不再重吸收,造成相对应的钾离子随尿排出,而致低血钾。

(2)过量应用氨茶碱,造成茶碱中毒,可出现低血钾。 (3)以上两药合用有加速致低血钾的危险,造成患者昏迷。 实例10 患者病情简介: 患者,男性、38岁,骨髓炎,对青霉素过敏。

处方: 开始3日 红霉素 0.5g 5%葡萄糖注射液 500ml/静滴 4次/日×3日

随后3日 林可霉素 0.6g 5%葡萄糖注射液 200ml/静滴 2次/日×3日

用药分析: (1)患者对青霉素过敏,体外药敏试验显示致病菌对红霉素敏感,但用药3日后患者未见好转,甚至有恶化倾向。

(2)从第4日起用林可霉素替代了红霉素,患者开始退烧,病情趋于改善,因林可霉素可透入骨组织中。

(3)抗感染治疗中选择抗生素,不仅考虑其抗菌活性的药效学,还应取决于其在感染部位的药物动力学性质。

实例11 患者病情简介: 患者,男性、68岁,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 测血压:160/110mmHg;心电图示:心肌损害;空腹血糖:9~10mmol/L。

处方: 卡托普利 25mg 3次/日×7日 氢氯噻嗪 12.5mg 1次/日×7日 格列本脲 5mg 1次/日×7日 二甲双胍 250mg 3次/日×7日 单硝酸异山梨酯 20mg 2次/日×7日 阿司匹林 100mg 1次/日×7日

患者用药后情况: 患者用药7日后出现恶心、头晕、无力、出冷汗、心悸。 测血压:120/90mmHg;空腹血糖3.0mmol/L。 用药分析: (1)卡托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用于治疗高血压、心衰及糖尿病性肾病。治疗高血压起始可口服12.5mg,每日2次,以后可按用药效果逐渐增量。

(2)卡托普利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高血压可有协同作用,有可能出现血压剧降。因此卡托普利与利尿剂合用,建议起始剂量为6.25mg,日服2次。

(3)患者用药后所出现的不良症状及血压骤降,显然与卡托普利用量偏大及两药的协同作用相关。

(4)格列本脲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同样具有降糖的协同效果。 (5)阿司匹林有抗血小板活性,用于预防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肌梗死,但阿司匹林可从血浆蛋白结合中置换出磺酰脲类降糖药,导致后者血药浓度升高,以致造成患者低血糖。

(6)卡托普利含有巯基,可延缓硝酸酯类药物耐受性的出现。

实例12 患者病情简介: 患者,女性,肺感染、过敏性鼻炎。 处方: 克拉霉素 250mg 2次/日×7日 特非那定 60mg 3次/日×7日

患者用药中出现的情况: 用药中年轻的女患者突感心悸及晕厥。 心电图示:室性心动过速,心率125~245次/min,伴QT间期延长。

用药分析: (1)特非那定为抗组胺药,用于缓解包括鼻炎、结膜炎及皮炎症状如荨麻疹等过敏反应。成人最高口服剂量为每日120mg,厂商报道用药量大于推荐剂量曾有室速、室颤及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律失常出现,处方中60mg日服3次已超过药物最高限量。

(2)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咪唑类抗真菌药如伊曲康唑、酮康唑等药物抑制特非那定的代谢,与特非那定配伍应用,会增加后者的血药浓度及心脏毒性风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