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去括号与添括号 七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一、素质 教育 目标 (一) 知识教学点 1. 掌握:去括号法则. 2. 应用:应用去括号法则,能按要求去括号. (二) 能力训练点 1. 通过去括号法则的应用,培养学生全方位考虑问题的能力;不要只考虑 括号内的部分项,而要考虑括号内的每一项.
2. 通过去括号法则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归纳知识能力. (三) 德育渗透点 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和从一般到特殊的 数学 思想方法.培养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美育渗透点 去括号使代数式中符号简化,也便于合并同类项,体现了 数学 的简洁美. 二、 学法引导 1. 教学方法:发现尝试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民主意识的体 现. 2. 学生学法:练习-去括号法则-练习巩固. 三、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 重点:去括号法则及其应用. 2. 难点:括号前是 匚”号的去括号法则. 四、 课时安排 2课时 五、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胶片. 六、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学生讨论、解答、归纳去括号法则,教师出示巩固性 练习,学生以多种方式完成.
七、 教学步骤 (一) 复习引入,创设情境 师:前边我们 学习 了同类项的一些知识,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提出问题(出示投影 1) 1. 下面各题中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 ①与;②与;③与. 2. 同类项具有哪两个特征? 3. 合并下列各式中的同类项: (1) ; (2) ; (3). 学生活动:1、2题学生口答,分别叫优、中、差的学生回答,3题(1) (2) 小题学生抢答,(3)小题学生解决有了困难. 师提出问题:多项式 中有同类项吗?怎样把多项式 合并同类项呢? 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然后小组选代表回答,从而引出本课课题,并板书: [板书] 3.3 去括号与添括号 【教法说明】在复习中,学生合并 中的同类项遇到了困难,要解决这个问 题需先去括号,怎样去括号呢?学生急于想知道,这样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师:如何去括号呢?请同学们计算下列各式,并观察所得结果. (出示投影2) 计算下列各式(或合并同类项)
学生活动:先运算,然后由学生回答结果. 师:(用复合胶片把结果出示投影 3)提出问题:通过上面的计算你发现了 什么?两种运算有什么区别? 学生活动:同桌讨论后,指定一名学生回答(两种运算的结果相同,而两种 运算的顺序不同,如 是先求7与-5的和再与13相加,而 是先求13与+ 7的 和再与—5相加).
师:总结,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出按照两种不同的运算顺序,所得结果相同, 即去括号时要不改变原式的值,并板书:
[板书]
师提出问题:看上面两个式子,每个式子左边都有括号,并且括号前面是 + 号,右边没有括号,比较右边相应项的符号的变化,你能归纳出去括号的法则吗?
学生活动:同桌讨论,找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叙述,然后再让学生补充,教 师给予归纳,并板书.
[板书] 去括号法则:1.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 的+ 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
师提示法则的特征,指出:去括号时,要连同括号前的符号一同去掉. 【教法说明】去括号法则正的得出,是通过具体例子的运算、观察发现的, 学生自己做练习,开动脑筋,发现规律,有助于充分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出示投影4) 计算下列各式(或合并同类项) 学生活动:先让学生观察,心算,然后再指定一个同学回答,说明两个式子 运算的关系.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做相应的板书:
[板书]
学生活动:根据上述板书的两个式子,让学生讨论括号前是 号的去括号 法则.
[板书] 2. 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 匚”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 号. 师:作必要强调:在板书上用彩粉笔作出 重点”标号,以引起学生注意,强 调各项”不变”改变”的含义.
【教法说明】注意学生的参与意识,以上面的关系式和去括号法则1作基础, 学生自己总结法则2就很容易了,但不能让学生误认为去掉括号和括号前的 - 号,只改变括号内部分项的符号.
巩固法则:(出示投影5) 去括号(2) (1) (3) ; (4).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完成,找优、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到黑板上做,其 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做完后,同组学生互相交换评判打分,等黑板上做的学生 完成后,师生共同对黑板上所做的题答案进行评定.
【教法说明】此组题目是法则的单一运用,让学生独立完成,就是要检验去 括号法则掌握的情况,以便做好回授调节.
教师活动:强调去括号时要保证不改变原式的值,去括号要连同它前面的符 号同时去掉,然后出示例1.
(出示投影6) 例1先去 括号,再合并同类项(化街) (1) ; (2); (3) ; (4). 学生活动:教师不做任何提示,题目出示就让学生去完成,部分学生板演, 待黑板上学生做完,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完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做的答案进 行订正,然后讨论归纳.①易出错误的地方,错误原因; ②怎样预防错误的发 生等.(3)
【教法说明】此题目是去括号与合并同类项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生自己独立 解答不会有什么困难,待学生全部做完后,师生共同评判订正,目的是教师要掌 握解题的正确率,讨论易出现的错误及其原因,以及怎样预防错误发生等问题, 从而
教育 学生以后解题时要认真仔细,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三) 巩固练习,尝试反馈 (出示投影7) 1. 去括号(口答) (1) ; (2) ; (3); (4) ; (5); (6). 2. 判断正误(口答) (1) ; (2) ; 3. 化简: (1) ; (2); (3) ; (4). 学生活动:I、2题回答,3题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教师做 巡回指导,重点放在差生上.
【教法说明】上述题目配备,目的是进一步巩固所学法则,让全体学生都动 起来,既动口,又动脑、动手,可以使综合能力得以提高,参与意识也得以增强.
(四) 归纳总结 师:本节课我们 学习 了去括号法则,下面我们一起回顾这一法则. (出示投影8)(学生填空)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括号前边是 丄”号时,去掉括号禾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括号里 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括号前边是 —”号时,去掉括号禾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括号里 ________________ .
(五) 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出示投影9) 1. 判断正误①中,前没有符号;() ② ;() ③ ;() ④ ;() 2. 填空(填牟”或■”号) ①;②; ③;④. 3. 化简: ①;②; ③; ④(为正整数). 说明:当3题学生完成后,把3题中的①小题利用复合胶片(出示投影10) 变式为 当,时,求的值.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投影上的I、2题,教师深入到某一组中,待讨论有结果 时,指定一两个学生回答.3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教法说明】通过学生回答I、2题,教师给予肯定或更正,并让学生找出错 误的原因,解题时如何预防,2题的完成为下节添括号做了铺垫.3题的4个小 题学生板演,②③ 小题由中等生做,①小题由差等生做,④小题由优等生做, 这样照顾优、中、差各层次的学生,以便使他们各有所得.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 做,教师做指导.②③ 小题引导学生发现寻找其他的解题方法.①小题的变式, 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
数学 知识的联系性. 八、随堂练习 1. 判断题 (1)() (2) () (3) () (4) () (5) () (6) () 2. 化简 (1) (2) • (3)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化简 . 九、布置作业 课本第 163 页习题 3.3A 组 1 (3)( 4)( 5)( 6); 2 (2). 十、 板书设计 3.3去括号与添括号(1) 去括号法则: 1. 括号前面是 牛”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 牟”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 符号
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 匚”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说明:板书后把关键词语用彩粉笔标出来,以便引起学生注意,应用时避免 出错误.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 一、素质 教育 目标 (一) 知识教学点 1. 掌握:添括号法则. 2. 应用:能熟练地按要求正确地添括号. (二) 能力训练点 通过添括号法则的推导,培养学生归纳、对比知识的能力. (三) 德育渗透点 由去括号与添括号互为逆运算的关系, 渗透事物之间可相互转化的辩证思想. (四) 美育渗透点 去括号与添括号对立统一,表现出 数学 的和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