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论坛里发现爱好历史的盆友们,提出了一些关于近代建筑史流派的问题。
一时兴起,计划以各流派特征,带表人物,代表作品为层次,做一个对西方建筑史各时期更替的提要。
一来,看看自己能不能在脑子里形成一个,以时间为线索的知识体系;二来,希望以此为载体与大家交流学习。
总之,一点拙见,请多多指教。
下面是正文。
新古典主义:19世纪的建筑,存在着一种普遍的对古希腊、罗马建筑形式的因袭。
这在政治上,反应出了新资产阶级的民主立场。
但是将其称呼为古典主义复兴,又有些过于简单化。
启蒙运动在法国掀起了一股追求“新真实”热潮,相对于——本质上仍然是贵族的个人主义变革——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者歌颂自然、自由哈追寻源头。
这一思想在建筑上也有体现,法国理论家洛吉尔,将建筑起源追溯到“茅屋”;另一种更具象征意义的说法认为,建筑本质上是梁柱结构,它的原型便是基督教里的所罗门神庙。
但无论哪种解释,都是通过对简化至几何图形、重视比例等方式,尝试与长期对立的自然和解。
而古希腊建筑理想,不过是这一愿望的得力工具。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古斯都·普金:英国哥特复兴的旗手,哥特建筑的理性被认为能够精华巴洛克繁复的装饰,以及结束垄断建筑和艺术的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
其代表作有英国国会大楼。
·辛格尔:1826年以使者的身份游历英国,辛格尔吸收了其哥特复兴的成果。
在德国启蒙运动时期,辛格尔建造了大量体现现代自由国家社会文化机构的公共建筑。
代表作有柏林建筑学院大楼、柏林新帕克霍夫库房、国家剧院、柏林老博物馆。
结构理性主义启蒙运动之后,人们对巴洛克繁复的装饰,热情冷却。
因而转向自然。
人们的兴趣在于,于自然中发现人自身的天赋才能。
这一时期,学院派里涌起一股追随建筑本质的思潮,建筑设计首先将要素整合后,再以几何的古典建筑美学原则组合。
但这时,工程学院的设计师们对抽象的几形态并不感兴趣,他们坚持着建筑的结构逻辑。
另一方面,迪郎编辑了历史建筑的图示,制作出了建筑要素的原型。
这为将建筑设计的方法快速的教授给工程师们,提供了方便。
虽然这种类型学,并不能直接指导设计,但结构理性主义突出工程技术,和对建筑要素进行科学分类的理念,表现了这一运动的主要特征。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迪郎的主要贡献是其理论著作,如《古代与现代各类大型建筑对照汇编》。
另有代表性的,还有其做的对万圣庙的修改方案。
·勒·杜克,大多是教堂修复项目。
而一幅铸铁框架音乐厅草稿,体现了其结构思想。
音乐大厅草图,勒·杜克以及后来的贝罗热、佩雷:·贝罗热设计的荷兰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大楼,便是工程师设计建筑的一则实例。
·佩雷早年经营混凝土生意,后创造性的利用当时并不被看好的素混凝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
其设计思想与勒·杜克、布雷有着亲缘关系。
其代表作有:兰西圣母教堂、巴黎市政建设博物馆,香榭丽剧院等。
巴黎市政建设博物馆,佩雷兰西圣母教堂,佩雷新艺术运动:19世纪印象派画家高更的原始主义绘画,解放了色彩,探索线条。
这对后来新艺术运动的宗旨产生了影响。
新艺术运动脱胎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莫里斯是其创始人。
莫里斯反对工业化,倡导效法自然,特别是植物的形态,成为了这一运动歌颂的主题。
但是无论什么艺术都逃脱不了时代。
工业革命后,铸铁和钢被运用到建筑,来实现大跨度空间和明亮的环境。
代表建筑师及作品:·霍塔运用钢框架,获得活跃的空间关系,和更好的自然光环境。
其代表作有凡·伊特威尔德住宅、布鲁塞尔人民宫。
“铁屋”,霍塔·英国格拉斯哥斯学派,麦金托什设计的格拉斯哥艺术学校,竖向的铁件,表现出与强调线条的工艺美术运动的渊源关系。
·西班牙建筑师高迪的父亲便是铁匠,高迪自己的作品中也不乏匠心独运的铸铁构件。
其作品包括科隆尼亚·吉尔小教堂、圣·特里西亚·戴·杰苏学院、吉尔宫以及著名的米拉公寓。
·另外霍夫曼的斯托克尔宫也表达了这一运动的风格特点。
斯托克尔宫,霍夫曼芝加哥学派:启蒙运动酝酿了这样的思想,即更倾向于将周遭不同层次的环境在形式上结合,而不是彼此划分清晰。
博览会上,“水晶宫”对此做出了极端的诠释,均质的空间,无限延展。
这为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技术成熟之后的国际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
芝加哥重建,由于地皮缺乏,建筑不得不向高处发展,启蒙时期的思想遇到了他的实践机遇。
芝加哥的建筑,除了技术上的原则,设计基于竖向的功能分区。
这就意味着一种生长模式。
在技术成立的情况下,建筑功能和环境形成了这样的关系——功能的延展,脱离了人们一贯对环境的认识。
人们不再能够通过经验中的方式来建构环境的方位、边界、中心......人们依赖于这种竖向发展来理解形式,而不是相反,利用形式来理解环境。
代表人物:·路易斯·沙利文,其作品包括温赖特大楼、施莱辛格和迈耶百货商店。
面对19世界工业发展,城市人口骤增。
设计面对的主要现实问题是如何提供经济、适用的住宅。
建筑师,面对的不是即将居住其中的住户,而是领头的开发商。
(企业和建筑形式的关系网上有很精彩的推演,详见/bbs/post/view?bid=6&id=338476353&tpg=1&ppg=1&s ty=0&age=0#338476353“住在郊区,上班在城里”)于是与业主交流时,确定房间的用途甚至名称,使用情况都需要量化。
设计成为符合预期活动计划的尺寸配置。
不过不能简单的将功能主义与标准化画等号。
在同一种现代主义民主色彩下,功能主义者也寻求在“为大众而设计”与“隐藏在精英主义背后的独裁”之间的和解。
他们设计一种预期着,容纳丰富多样化活动的标准。
代表人物:·C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仍然用数学和计算机的方法分析,但却是在一定前提下,才能将结果用来设计。
这边是他在《形式综合体摘要》中提到的,普遍存在在建筑学中的一些原则。
·格罗皮乌斯的思想是,将建筑交付给工业标准化生产,而将如何配置工业构件的原则,重又归附给建筑学。
而这一原则便是,追随严格的功能划分。
包豪斯校舍其是其思想的极端表达。
但像上面提到的,功能主义者也寻求设计在方法上的和解。
如格罗皮乌斯仍然设计过“完全剧场”这样,将建筑中的活动全方位呈现,甚至模糊观者与表演者角色的方案。
完全剧场,格罗皮乌斯国际主义用来指二战后,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的立方体主义的建筑艺术。
国际风格偏爱轻型技术,标准部件,以利于装配。
因此,用框架代替砌体,建筑由一层开放幕墙围护。
古典的塑性实体感等建筑品质,已消失殆净。
取而代之的是,由平面围合的体积。
因而自由的平面实际是建筑的起点,不同环境层次在形式上结合,使得国际主义建筑根本拜托了方位,和地域。
不过讽刺的是,不像在西方世界流行过的新古典主义一样,国际风格从未成为国际性的。
代表人物:·辛德勒,洛威尔海滩住宅显示了国际主义在美国的实践。
辛德勒自宅洛威尔海滩住宅,辛德勒·诺伊特拉,洛杉矶康健住宅。
它的建筑形式直接表达了一个钢结构的框架,围之以轻质复合的外罩。
·密斯设计玻璃大楼,这预示了后来,密斯在自由片面中重申结构重要性的思想。
俄国俄国构成主义一直没有等到公正的评价。
首先应该坦白的是,俄国先锋派对现代建筑提供了形式发展的依据。
但往往有人误解,构成主义的形式探索被功利的应用来宣传意识形态,而不是像现代主义一样,自觉地寻找新技术的艺术形式。
“新经济政策”,俄国鼓励与西方交流,将先锋派的思想带到了西方。
但一直存在的住房问题,使青年一代的建筑师感到不能再沉溺于形式主义,以金斯伯格及其学生伊凡·列昂尼多夫为领导的当代建筑师联合会(OSA)提出了新的“技术观点”。
他认为,功能主义与构成主义不可分割,它们共同服务于功能的、政治的、社会的需求。
而不是追求某一种“风格”。
代表人物:·伊凡·列昂尼多夫设计的莫斯科列宁学院,是受金斯伯格功能主义影响的作品。
列昂尼多夫,以此为模型设计了象征新的集合性额俱乐部,其中包含玻璃演讲厅、天文馆、实验室及冬季花园。
区域规划的案例有马格尼托格尔斯克城市方案。
·拉多夫斯基的探索主要在研究院内部。
他系统的研究了形式的认知问题,他喜欢运用圆球、方块等几何形式,类似18世纪后期的新古典主义·康斯坦丁·梅尼科夫设计的苏联馆,是俄国先锋派思想的种种进步要素的集大成者。
苏联馆,梅尼科夫苏联馆投影图风格派:往往人们对风格派作品的印象是其含有强烈意识形态的形式感。
然而,风格派的建筑在强调“浮动”的围护元素的同时,仍然对工业革命的成果——机械,以及功能在建筑中的地位十分关心。
像建筑史上一些转变,戏剧性的来之于建筑行业之外的领域——绘画、哲学一样,风格派的建筑师受到了数学家的宇宙理论影响。
这就不难解释,风格派的成员很快的接受了美国建筑师莱特的建筑。
正如在这类建筑中看到的,不同区域特征并不脱离开整体空间的连续性。
有机主义建筑的空间概念与认为“房间只是从更大的空间中划分出来”的风格派思想不谋而合。
另外,冒险的说,如何不是发生在荷兰这样的中立国,如果不是战争是其只能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探索,风格派也许不能走到这么远。
代表人物:·奥伯蒂咖啡馆室内设计是凡·杜斯堡与蒙特里安风道样表后,探索斜线的代表作品,代表了其将动态的构成带入到设计中。
奥伯蒂咖啡馆室内,凡·杜斯堡·里特维尔德于乌德勒支设计的施罗德住宅,被认为是风格派集大成的作品。
应该意识到,除了其强烈的形式感,大角玻璃、出挑的阳台是的住宅明亮、凉爽始于居住。
施罗德住宅构成结构主义: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最初运用于文本分析,后经引用,运用到绘画和建筑中。
20世纪中叶,西方国家经历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建筑师们开始“冷静”下来思考。
如何兑现,在战后重建中,自己的身份作为城市缔造者的承诺。
这一时期突出的团体既“十人小组”,其领导人凡·艾克,首先批判了现代建筑对空间的礼赞。
他说到“无论空间意味着什么,场所和场合意味着更多”。
结构主义思想(简单的概括)既历史形式不是随着时间线索而更替,而是存入了“库”中,库中的要素可以变,而结构关系依然存在,且其意义只取决于情景,而不是先入为主的概念。
这促使了,结构主义建筑的多元性——建筑形式是与人的使用互动的。
人们更在意的是环境对自己意味着什么,而形式的意义来源于使用者对其赋予的价值。
虽然结构主义者与早起现代主义的立场分庭抗礼,但两者实际都抱着城市乌托邦的幻想。
实际上,结构主义思想很多留与理论而未曾实现。
代表人物:·在“医学院之家”的项目里,吕西安·克罗尔(Lucien Kroll)被委派主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