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制度】制度的起源与变迁:

【管理制度】制度的起源与变迁: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个层次之间,既具有原 生和派生的关系,又具有互动的关系,即经济基 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对社会制度进行研究,首先要分析作为整个社会 制度经济基础的生产力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然后才能对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道德和法律等上 层建筑的性质做出合理的说明。
最大化——财富与非财富的均衡。 有限理性——认知能力不足导致当事人无法完全准
确地认识世界,无论付出多大的信息成本,最优结 果都达不到,一般采用满意策略。
机会主义倾向——在非均衡市场上,人们追求收益 内在、成本外化的逃避经济责任的行为。
三、制度的起源
人的自利性和认知能力的有限性催生了制度。 新制度主义者看来,由于人总是要追求自身效用的
制度的主要功能在于通过内部和外部两种强制力来 约束人的行为,防止交易中的机会主义行为,以减 少交易后果的不确定性,帮助交易主体形成稳定的 预期,从而减少交易费用。
马克思的制度含义
制度不能仅仅归结为表现为社会普遍意志的法律 和伦理范畴。
完整的社会制度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个 相互联系的层次组成的。
制度的起源与变迁: 马克思与诺斯的比较
主要内容
制度的含义 制度的本质 制度起源比较 产权起源模型的一个解释 制度的变迁比较 李约瑟之谜与韦伯疑问
一、分析方法的不同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即历史唯物பைடு நூலகம்义,被恩格斯 称为马克思毕生的两个重大发现之一。
尽管诺斯曾承认马克思主义的框架是“对长期制度 变革的最有力的论述”。
缔约即建立制度可以产生一种“合作收益”或“合 作剩余”,即大于不缔约时各方总收益的增量。
这个增量开始是潜在的,人们经过多次博弈会发现 这个增量,从而缔结合约,形成私有产权制度,跳 出“霍布斯状态”。
新制度主义者不仅用这种过程来说明人类社会制度 的最初起源,而且依据它来解释迄今为止人类社会
个人的选择并不完全取决于自己的自由意志。人不 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因而也就不能自由地选择由 既存生产力决定的生产关系以及相应的法律和意识 形态等上层建筑。
因此,不是先有了某种由先验的人性决定的个人偏 好,然后人们在各自偏好的驱使下自由地缔结社会 契约,从而形成社会制度,相反,是与既存的生产 力相适应的制度——其中最根本的是现存的生产资 料占有关系,规定着个人的经济权利、价值取向和 选择空间。
最大化,同时由于认知能力有限又总是处在信息不 完全和不对称的环境中,于是在交易中就会发生欺 诈、偷懒、搭便车等机会主义行为,从而使人与人 之间发生利益冲突和磨擦,增加交易费用和交易后 果的不确定性,最终损害自己的福利。 制度就是人们为防止机会主义而缔结的契约。
三、制度的起源
假定人类社会一开始处于一种机会主义盛行、利益 相互冲突的“霍布斯状态”或“自然状态”,但这 种状态不会持久。
诺斯建立了一套与新古典经济学接轨的社会制度变 迁理论,宣称自己超越了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 对社会制度变迁做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
二、制度含义
诺斯的制度含义
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 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包括“正规约束” (例如规章和法律)和“非正规约束”(例如习惯、 行为准则、伦理规范),以及这些约束的“实施特 性” 。
马克思认为,霍布斯的“自然状态”、卢梭的“社 会契约论”,是与历史事实不符的杜撰。
马克思的制度起源
按照马克思的理论,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初,由于个 人抗御和利用自然、获取生存资料的能力十分低下, 为维持生存、延续种群,原始先民不能不在血缘联 系基础上,以氏族、部落和公社的形式结合为共同 体。
共同体的存在是个人生存的前提,生产活动采取集 体劳动的方式,因而个体与群体的利益是同一的, 资源分配必然采取公共所有的制度形式。
制度的一切后续的发展。
马克思的制度起源
马克思认为,人的独立性以及通过契约建立的独立 主体之间的自由交易,是历史的结果而不是历史的 起点。
越往前追溯历史,个人,从而也是进行生产的个人, 就越表现为不独立,从属于一个较大的整体。
只有到18世纪,在“市民社会”中,社会联系的各 种形式,对个人来说,才表现为达到他私人目的的 手段,才表现为外在的必然性。
只是随着生产知识和技能的积累,生产力水平提高, 才有了超过生存需要的剩余产品。
剩余产品的存在逐渐形成了个人脱离共同体而独立 的条件,发生了社会分工以及市场交易,导致共同 体内部发生利益分化,产生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
由于占有生产资料不同形成在社会分工体系中处于 不同地位、对经济资源具有不同的支配和占有权力 的个人、集团以至阶级之间的利益差别和冲突。
二、制度含义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规范,诺斯所说的制度,只 是作为全部社会制度一个层次的上层建筑中的法定 权利、政治秩序和道德准则。
马克思和诺斯的制度概念的不同,与二者对制度起 源和形成的不同解释有关。
制度的起源
诺斯是从亘古不变的抽象人性出发来解释社会制度 的起源 。
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每个人均具有不同的以及变 化的偏好、目标、目的和想法。社会、国家、企业、 政治派别不应被理解为犹如个体行为人的集体。
在社会分工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的集团或阶级,为 了在与其他集团和阶级的矛盾和冲突中,维护有利 于自身的既定利益分配格局,依靠自己在资源占有 上的优势,建立起了被称为政府或国家的强力组织 和法律制度,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资源投入巩固和 发展相应的意识形态。
“历史不过是追求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社会 发展是由无数个体的选择汇合而成的。
马克思的制度起源
产生这种孤立个人的观点的时代,正是具有迄今最 发达的社会关系的时代。
而在资本主义之前的社会形态中,人与人的关系是 以血缘、宗法和人身依附为基础,个人并没有“市 民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中那种所谓契约自由。
而在马克思看来,即使是市场交易形式的契约自由 成为经济生活中普遍现象的资本主义社会,其最基 本的制度特征,也无法仅仅用自由契约来解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