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质量评价体系
(二)导电能力
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植物组织的水分状况以及植物细胞膜受损 情况与组织导电能力紧密相关之上的。水分含量越高,植物组 织的导电能力越强。干旱及其他胁迫造成细胞膜的损坏,会使 膜透性增大。K+等离子自由外渗从而增加其外渗液的导电能 力。通过对苗木导电能力的测定,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苗木水 分状况和细胞受害情况,指示苗木的活力。
在所有形态指标中,地径是反映苗木质量最好的指标 之一。地径与苗木根系大小和抗逆性关系紧密。多数研究表 明地径与造林成活率及林木生长量成正比。但过分粗大的苗 木也不利于起苗、包装、贮藏、运输和栽植,同时成本也更 高。因此,地径也有一个适宜范围。
3.高径比
高径比是指苗高与地径之比,由于是比值,故高径比没有单 位,它只是一个指数。目前在苗高、地径的单位上还不统一,如美 国在计算高径比时,苗高采用cm,地径则用mm,其结果多是一位 数。而我国苗高、地径都以cm为单位,结果都是两位数。
第十二章 苗木质量评价体系
第一节 壮苗的评价标准
1. 苗干粗壮而直,有一定高度,上下均匀,无徒长现象。枝叶 繁茂、色泽正常。
2. 根系发达,即有较多的侧根和须根,主根短而直,根系要有 一定的长度。
3. 苗木的茎根比(地上部下地下部鲜重之比)值小,而苗木的 重量大。
4. 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 5. 萌芽力弱的针叶树种要有发育正常而饱满的顶芽,且顶芽无
(2)苗木抗逆性(OSU活力检测法)
四、苗木质量综合评价与控制
苗木是一个复杂的生物体,仅凭一二个指标全面反 映苗木质量很困难,加之苗木栽植后的成活与生长状况受 环境条件影响很大,从而增加了苗木质量评价的难度。建 立完整的苗木质量综合评价和保证体系是当前及今后一段 时期苗木质量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要做好苗木质量的综合评价及控制,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适地适苗 (2)多指标综合评价苗木质量 (3)苗木质量的动态性及质量评价的阶段性 (4)建立苗木质量调控体系
2.07 1.66 0.90 0.20
2.0 1.9 1.2 0.2
(三)其他指标
1.矿质营养 2.碳水化合物储量 3.叶绿素含量 4.TTC染色法测定根系活力 5.芽休眠
三、活力指标
苗木活力是指苗木被栽植在特定(最适宜生长)环境条件下 使其成活和生长的能力。 苗木活力的生长表现指标综合了苗木的形态和生理性状。
比较而言,侧根数、根系总长度、根表面积指数等指标能 较好反映苗木的须根状,即能反映苗木根系质量。
6.茎根比
茎根比是苗木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重量或体积)之比,反 应出苗木根茎两部分的平衡状况。实际上就是苗木水分、营 养收支平衡问题。
造林后苗木能否成活,其关键之一是能否保持苗木体内 的水分平衡。根系发达,茎根比小,苗木地上部分蒸腾量小 ,地下部分吸收量大,有利于苗木水分平衡和苗木成活。
(一)苗木水分 水分是苗木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在木本植物中水分至少占鲜
重的50%以上。苗木的生命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体内水分状况,可 以说苗木体内的生理活动只有在水分参与的情况下才能正常进行。 1.含水量
苗木含水量是指苗木水分占苗木干重的百分比。研究发现,在一定 范围内,苗木水分状况与造林成活率是一种线性关系,随着苗木体内水 分逐渐丧失,造林成活率呈下降趋势。例如,毛白杨和刺槐苗木根系含 水量平均每减少1%,其造林成活率分别减少1.5%和8.67%。
8.质量指数
由于单个形态指标常常只反映了苗木的某个侧面,而苗 木各部分之间的协调和平衡对造林成活和初期生长又十分重要 ,因此,人们便试图采用多指标的综合指数来反映苗木质量, 高径比、茎根比就属此类。在此基础上,Dickson等(1960)提 出苗木质量指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QI=苗木总干重g/((苗高cm/地径mm) +茎干重g/根干重g))
根生长潜力(RGP)是苗木活力中最重要的代表性指标, 它是将苗木置于最适生长环境中的发根能力。它能较好地 预测苗木质量及造林成活率。RGP是目前评价苗木活力最 可靠的方法之一。
(1)根生长潜力(RGP) ① 新根生长点数量(TNR) ② 大于1cm长新根数量(TNR≥1) ③ 大于1cm长新根总长度(TLR≥1) ④新根表面积指数(SAI=TNR≥1*TLR≥1) ⑤ 新根鲜重和新根干重
第三节 苗木年龄的表示方法
1-0:表示1年生播种苗,未经移植。 2-0:表示2年生播种苗,未经移植,即留床苗。 2-2:表示4年生移植苗,移植1次,移植后继续培育两年。 1-1-1:表示3年生移植苗,移植两次,每次移植后各培育1年。 0.5-0:表示半年生播种苗,未经移植,完成1/2年生长周期的苗木。
高径比反映了苗木高度和粗度的平衡关系,将苗高和地径两个 指标有机结合起来,是反映苗木抗性及造林成活率的较好指标。一 般高径比越大,说明苗木越细越高,抗性弱,造林成活率低;相反 ,高径比越小,苗木则越矮粗,抗性强,造林成活率高。
1.5年生杉木苗的高径比与合格苗率%
高径比 合格苗率%
70
94.4
72
90.4
0.2—0.8表示1年生移植苗,移植1次,2/10年生长周 期移植后培育8/10生长周期。
另外,营养繁殖苗在第一个数字右下角括号内数字表 示插穗,插根或砧木等的年龄,如:
1(2)-0:表示1年干2年根未经移植的插条苗、插 根苗或嫁接苗。
1(2)-1:表示2年干3年根移植一次的插条、插根 或嫁接移植苗。
显著的二次生长现象。
第二节 苗木质其类型、年龄、生理、及活力等 方面满足特定立地条件下实现造林目标的程度。质量是对 使用地立地条件和经营目的而言。
根据目前研究情况看,苗木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和苗 木活力表现指标是评价苗木质量的三个主要方面。
一、形态指标
1.苗高 2.地径 3.高径比 4.苗木重量 5.根系指标 6.茎根比 7.顶芽 8.质量指数
除苗木总干重外,苗木各部分的重量也很有用。如叶反映光合性能 的强弱。根量反映苗木吸收能力的强弱,对造林成活率有较强的指 示作用。
5.根系指标
根系是植物的重要器官,造林后苗木能否迅速生根是决定 其能否成活的关键。目前生产上采用的根系指标主要是根 系长度、根幅、侧根数等。此外,根重、根体积、根长、 根表面积指数等在研究中常被采用。
油松失水率与造林成活率关系
失水率%
造林成活率%
1.03 6.86 13.5
95.3 88.1 19.6
2.水势 苗木的水势(ψw)由渗透势(ψp)和压力势(ψπ)组成,单位
为Pa。它们的相互关系是:
ψw =ψp+ψπ 以上三者的相互关系随苗木吸水和失水而发生变化,当苗木完全 吸足水分时(含水量为100%),其水势为零,这时压力势和渗透势数 值相等但符号相反。 随着水分的丧失,渗透势便降低,同时由于细胞失去了原有的体 积,压力势也减小,最终水势降低,苗木水分胁迫增加。水势不仅能 反映出苗木在干旱胁迫下水分的变化,而且在解释土壤-植物-大气这 一连续系统中水分运动规律有其独特优点。
压力室法测定苗木的水势 苗木形态指标检测系统
兴安落叶松的失水率与水势的关系
失水时间 失水率 根水势 茎水势 (分) (%) (-MPa) (-MPa)
0
0.00 1.47 2.97
30 13.95 3.77 8.1
60 18.18 5.67 8.7
100 20.20 8.57 9.03
150 25.40 14.03 16.17
由公式可见,苗木高径比、茎根比越小,总干重越重, QI越高,苗本质量越好。
二、生理指标
(一)苗木水分 1.含水量 2.水势 (二)导电能力 1.测定植物组织外渗液导电率; 2.将电极插入植物组织,测定其电阻率。 (三)其他指标 1.矿质营养 2.碳水化合物储量 3.叶绿素含量 4.TTC染色法测定根系活力 5.芽休眠
QI=苗木总干重(g)/[(苗高cm/地径mm)+茎干重g)/根干重g]
1.苗高
苗高是最直观、最容易测定的形态指标。测定时从苗木地径处或 地面量到最高点为准。 苗木高度并非越高越好,同一批造林苗木的大小以求整齐为好,以防 将来林分强烈分化。苗高与造林成活率关系不紧密。 苗木适宜高度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树种、造林地立地条件、造林时 机等因素来确定。一般原则是,在保证造林苗木成活的前提下,苗木 高度越高越好,但对同一块造林地上所用苗木的整体而言,要求苗木 高度越整齐越好。
250 27.45 18.75 23.75
3.P-V技术
采用压力室法在苗木逐渐失水过程中建立P-V曲线,对研究 苗木体内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十分有益。用P-V曲线还能明显 地鉴别出重新吸足水分的死苗,这是含水量法和仅测定单 一的水势指标所不能解决的难题。
用压力室测定水势与测定失水率、含水量一样,都可能把 吸足水的死苗评定为好苗,而P-V技术则可解决这个问题。
目前,对导电能力的测定主要采取两种方法:
1.测定植物组织外渗液导电率; 2.将电极插入植物组织,测定其电阻率。
不同失水等级下红松相对电导率、成活率及生长量
处理 相对电导率 造林成活率 苗高生长量 地径生长量
%
%
cm
cm
对照 14.1 失水少 18.7 失水中等 28.6 失水多 33.1
97.0 88.7 70.0 27.0
74
85.3
77
82.5
83
70.2
87
58.9
4.苗木重量
苗木重量是指苗木干重或鲜重。鲜重更易测定,但是不易获得稳定 的数据,难以进行横向对比。苗木干重是不同研究结果之间相互比 较的可靠指标。
苗木重量可以是苗木总重,也可以是各部分重,如地下部分重(根重) 、地上部分重(茎重、叶重)等。
苗木干重是反映苗木质量的较好指标。研究表明,干重与地径相关 紧密,同时,在干重指标指示苗木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方面,其可 靠程度与地径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