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城市的概念

数字城市的概念

收藏283108数字城市编辑“数字城市”(英文:digital city)[1] 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运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测、仿真-虚拟等技术,对城市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城市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全部内容在网络上进行数字化虚拟实现。

[2]中文名数字城市外文名digital city基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纽带宽带网络技术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目录1定义2基本概念▪定位▪目标▪基础▪关键环节▪层次3关键技术▪体系结构▪宽带网络▪海量存贮▪联邦数据库▪数据共享与互操作▪可视化与虚拟现实▪超链接技术4建设内容▪城市设施的数字化▪城市网络化▪城市的智能化▪公众服务平台建设5专家观点6未来发展1定义编辑数字城市概念[3]“数字城市”系统是一个人地(地理环境)关系系统,它体现人与人、地与地、人与地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系统有政府、企业、市民、地理环境等,既相对独立又密切相关的子系统构成。

政府管理、企业的商业活动、市民的生产生活无不体现出城市的这种人地关系。

CUDI 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认为城市的信息化实质上是城市人地关系系统的数字化,它体现"人"的主导地位,通过城市信息化更好地把握城市系统的运动状态和规律,对城市人地关系进行调控,实现系统优化,使城市成为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城市信息化过程表现为地球表面测绘与统计的信息化(数字调查与地图),政府管理与决策的信息化(数字政府),企业管理、决策与服务的信息化(数字企业),市民生活的信息化(数字城市生活),以上四个信息化进程即数字城市。

介绍数字城市是指利用空间信息构筑虚拟平台,将包括城市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基础设施、人文、经济等有关的城市信息,以数字形式获取并加载上去,从而为政府和社会各方面提供广泛的服务。

数字城市能实现对城市信息的综合分析和有效利用,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支撑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及应急,能有效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城市管理效率、节约资源,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4]由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信息有80%与空间位置有关,因此数字城市是构筑和运行在空间信息平台的基础上。

某种意义上说,空间信息平台是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城市的各种高端应用都需要通过空间信息平台实现,并受空间信息平台的建设情况制约,空间信息平台与数字城市的关系就如同道路、桥梁与实体城市的关系。

历史发展美国副总统戈尔于1998年1月21日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之后,中国学者特别是地学界的专家认识到“数字地球”战略将是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和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武器,并于1999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在北京召开了首届国际“数字地球”大会。

从这之后,与“数字地球”相关相似的概念层出不穷。

“数字中国”、“数字省”、“数字城市”、“数字化行业”、“数字化社区”等名词充斥报端和杂志,成了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甚至许多省、市把它作为“十五”经济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来抓。

国家测绘局在2000年全国局长干部会议上明确提出,测绘局系统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构建“数字中国”的基础框架;海南、湖南、山西、福建等省都已正式立项启动"数字海南"、"数字湖南"、"数字山西"、"数字福建"工程,其他省区的立项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划之中,而数字城市的立项更是如火如荼。

据报道:2000年5月13日,中国近百名市长与百名IT精英企业聚首"二十一世纪数字城市论坛",共商推动中国城市数字化进程大计。

中国建设部部长俞正声在论坛开幕致辞时指出,所谓"数字城市"与"园林城市"、"生态城市"一样,是对城市发展方向的一种描述,是指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要渗透到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

建设数字城市能够制止猖獗的违法建筑,并避免制约工程招标和房地产建设中的大量弊端。

科技部官员认为,"数字城市"符合中国目前工业化和信息化并行的经济生活现状,在中国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他透露,目前正在制订中的"十五"有关科技攻关计划和规划中,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数字化城市工程将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中国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宋玲说,实现城市信息化是中国城市融入全球化浪潮的首要和必要条件。

中国现已制定了一套衡量信息化水平的比较体系。

经过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将会发布。

建设部、科技部等部委"十五"期间将启动"数字化城市示范工程项目",国家准备在"十五"期间共计投入5亿元人民币(地方和企业配套投入40亿人民币),建立5-10个市级综合应用和20-30个城市行业应用的城市数字化示范项目;30-40个社区和企业的数字化示范项目;2-3个跨省市的行业应用以及20-30个数据处理与系统集成的高技术企业。

与前两年仅仅炒作"数字地球"的概念不同,"数字省"、"数字城市"则开始进入到实质性的启动阶段。

为了积极有效地推进中国"数字地球"战略的发展,本文以"数字城市"为核心讨论有关的基本概念及实现策略,与之相关的"数字省"、"数字化行业"、"数字化社区"也可以此为参考。

2012年9月12日,国土资源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国家土地副总督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德明在测绘地理信息发展论坛介绍说:“数字城市建设取得重要成果,全国有270多个地级城市正在推进数字城市建设,其中125个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成果在60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3]2基本概念编辑定位"数字城市"仍是一个概念,它是"数字地球"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或发展战略,但不能看作是一个项目或一个系统。

它可能包括了很多系统,但是要对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是很难的,也难以界定哪些是属于数字城市的内容,到了什么样的信息化水平可以看作是实现了数字城市。

但它并不是一个虚拟的东西,也不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它是一个在未来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活中随处可见,随时可用,无处不在的"系统"。

"数字城市"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并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将会对城市建设、市民生活、经济发展逐渐带来效益和方便。

目标很难为"数字城市"的目标下个确切的定义,或许可以说"数字城市"建成之时,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城市"社会信息化"实现之时。

其战略目标是实现城市各种数据的整合,使之便于共享和容易使用,使我们的政府管理部门、企业、社区和个人都能方便有效地进行网上办公、网上查找信息、网上学习、网上工作、网上休闲……基础"数字城市"的基础主要有三项。

第一项是信息基础设施,要有高速宽带网络和支撑的计算机服务系统和网络交换系统。

也就是说"数字城市"的第一项任务是解决"修路"的问题。

但是光有路不行,还必须有第二项基础-数据,特别是"空间数据"。

据统计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信息有80%与空间位置有关,"数字地球"的基本概念也是定义在地球空间框架上集成和展示各种数据,数字地图和数字影像是"数字城市"的基础框架。

为什么我们要叫"数字城市",而不叫"网络城市"?网络城市只能说明铺设了多少光缆,而不能衡量城市的信息化水平。

衡量"数字城市"的指标,除宽带网里程以外,另一个重要指标是数据量的大小,特别是各类基础空间数据的数据量。

"数字城市"第三项基础是人,管理"数字城市"和使用"数字城市"的人。

与管理我们的"现实城市"相对应,管理"数字城市"要逐渐建立起相应的机构和规范,要不断对网络系统和数据进行建设、更新、维护和升级,并协调用户的访问。

除管理"数字城市"的人以外,培养使用"数字城市"的人也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只是建了"数字城市"而没有人用,是一种浪费,也产生不了社会经济效益。

只有成千上万的企业,成百万、上千万的市民应用"数字城市"才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前几年,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IT产业的硬软件技术,今后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将有赖于"信息服务"业。

关键环节我们的许多城市已经在大张旗鼓地铺设光缆,有些城市的许多部门也在建立GIS。

为什么我们要突出"数字城市"的概念,我想,除了"数字城市"作为城市信息化的一个整体战略目标以外,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实现网络和数据的共享。

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城市内分别铺设了电话网、有线电视网和Internet网,这实际上已经造成了浪费。

我们现在要做的补救工作是三网合一,或者说三网互通,实现硬件资源共享,并为信息共享创造条件。

"数字城市"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实现数据共享及系统间的联接与互操作。

信息共享涉及到两个方面,一个是政策方面或者说行政管理方面的因素。

如何发挥政府职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数据的生产管理部门及时地为"数字城市"提供数据。

信息共享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技术因素,如何保证生产的数据是符合规范的、有效的,如何实现"数字城市"中的各系统互联接和互操作,是实现数字城市的关键技术问题,该问题将在第四部分详细讨论。

层次"数字城市"实际上有多个层次。

许多城市目前启动的项目主要局限在政府管理部门,"数字城市"为"现实城市"的管理决策服务,这是一项重要职能,近阶段可以说是一项主要职能。

但是它还不够,还要考虑企业、社区和个人这三个层次。

将来"数字城市"的核心可能是企业和社区,传统企业,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改造升级,新型的信息服务企业大量产生,形成城市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