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660MW超超临界锅炉主、再热蒸汽温度的调整

浅谈660MW超超临界锅炉主、再热蒸汽温度的调整

浅谈660MW超超临界锅炉主、再热蒸汽温度的调整
摘要:针对我厂660MW超超临界锅炉在168试运期间,主、再热汽温一直未能达到设计值,严重偏低,远远达不到设计值的情况进行分析,对进一步提高主、再热汽温,提出新的吹灰方式及及磨煤机的组合方式,努力提高锅炉主、再热汽温,以提高锅炉运行效率,降低煤耗。

关键词:660MW锅炉;主、再热汽温;调整
1 660MW超超临界锅炉简介
我厂锅炉采用上海锅炉厂超超临界锅炉,为超超临界参数变压运行螺旋管圈直流炉,单炉膛、一次中间再热、四角切圆燃烧方式、平衡通风、Π型露天布置、刮板捞渣机机械除渣装置、全钢架悬吊结构。

锅炉配置6台中速磨煤机,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设计,煤粉燃烧器为四角布置、切向燃烧、摆动式燃烧器。

不配置油枪,采用无油点火方式,E、F二层为为等离子燃烧器。

2 存在的问题
(1)在168试运期间,主、再热汽温一直未能达到设计值,严重偏低,主、再热蒸汽温度只有565℃左右。

(2)锅炉低负荷(负荷330MW以下)运行时,一次风率过大,主、再热蒸汽温度低至550℃。

(3)AGC投入时,主、再热汽温随负荷的变化而变化,且波动较大;过热度波动大。

3 原因分析
(1)负荷的影响。

AGC投入后,负荷波动大,经常出现大幅度减(加)负荷的情况,造成机组协调控制过调严重。

在大幅度减负荷时,锅炉减燃料速度远大于减给水速度,造成煤水比失调,分离器出口温度(过热度)降低,煤量的过调量在25吨左右,炉膛出口烟温降低,主、再热汽温明显下降,尤其是主蒸汽温度远低于正常运行值。

(2)受小机调节性能的影响。

负荷稳定正常运行时,小机转速差波动在50-80r/min左右,造成给水流量波动70-90吨,引起过热度大幅波动,特别是大幅加(减)负荷时,小机转速波动有时达到180 r/min左右,造成给水跳为手动,机组协调控制退出CCS,小机转速输出指令已变化,实际转速跟踪不了,给水流量波动大达200吨,过热度在20-70℃之间波动,造成主、再蒸汽温度远低于正常运行值。

(3)对锅炉受热面吹灰的次数不够。

因为机组为刚调试完毕投入商业运行,对设备性能不了解,吹灰次数不够,且吹灰时投入吹灰器数量不足,2日吹灰一次,吹灰器分为五组(1-3组为炉膛吹灰器,4-5组为过热器及烟道吹灰器),每次吹2-3组。

因为受片面负荷的影响,机组负荷低于
400MW时,长伸缩式吹灰器及半伸缩式吹灰器压力低于
2.6MPa时闭锁,导致有时一个星期吹灰一次。

造成水平烟道及尾部烟道积灰严重现象。

(4)一次风量的影响。

锅炉运行中二次风量相对较小,二次风率低,一次风率偏高,一次风率达到29%以上,设计值一次风率18.94%,二次风率81.06%。

一次风量过大,在磨煤机的出力30-40t/h时,磨煤机的通风量达到100t/h左右,有些磨煤机的通风量甚至达到120t/h左右。

风/煤远超设计值(1.695)。

这样部分一次风起到二次风的作用,自动方式下,一次风量的增加,总风量不变,导致二次风量的减少;煤粉在炉膛内形成“富氧”燃烧,水冷壁辐射吸热量增加,分离器出口温度(过热度)上升。

自动方式下,为了维持分离器出口温度(过热度)的稳定,必然要减少进入炉内的燃料量,导致炉膛出口烟温降低,造成主、再蒸汽温度远低于正常运行值。

(5)磨煤机组合运行方式的影响,长期保持下层磨组运行,特别是负荷到300MW时,不敢尝试开启A、B磨煤机运行,造成火焰中心下移,炉内水冷壁辐射吸热量增加,没有对过热度进行正偏置情况下,在保持分离器出口温度(过热度)不变的情况下,锅炉燃料量减少,炉膛出口烟温降低,过热器、再热器对流吸热量减少,主、再热汽温降低。

(6)二次风配置不合适,燃料风(周界风)、辅助风(其中包括上下2只偏置的DAP喷嘴,1只直吹风喷嘴),及主
风箱上部的2层端部风,在主风箱上部布置有两级分离燃尽风,几乎是平均分配二次风量,没有起到分级燃烧的配风方式,燃料风(周界风)的开度在40%左右,辅助风的开度在20%左右,煤粉在炉膛内形成“富氧”燃烧,水冷壁辐射吸热量增加,分离器出口温度(过热度)上升。

自动方式下,为了维持分离器出口温度(过热度)的稳定,必然要减少进入炉内的燃料量,导致炉膛出口烟温降低,过热器、再热器对流吸热量减少,主、再热汽温降低。

4 采取的措施及对策
(1)AGC投入后(负荷的调整范围为300-600MW),当负荷发生变化时,将负荷的变化速率由9MW/min改为
6MW/min(在中调的调整变化范围内)。

因为负荷的变化速率降低,煤量的过调量变化由20t/h左右,下降到5t/h左右,保证了中间点温度及过热度变化的稳定,使给水泵的转速相对稳定,给水流量的波动在20-30t/h左右,这样能保证主、再蒸汽温度的稳定过渡,减少主、再蒸汽温度的大幅波动。

(2)加强对水平烟道及尾部受热面吹灰的吹灰。

对锅炉吹灰方式进行调整,将水平烟道受热面吹灰频率,4-5组为过热器及烟道吹灰器(长伸缩式吹灰器及半伸缩式吹灰器)由1次/(3天)改为4-5组每天轮流吹灰1次,炉膛吹灰在负荷(400MW)允许的情况下,每天改为吹灰1组。

这种分阶段的吹灰方式,减少烟道受热面的积灰,能保持水冷
壁及水平烟道受热面清洁,使烟气对水平烟道受热面传热能力增强。

(3)磨煤机组合运行方式的调整,负荷到
300MW-400MW时,保持中间磨组运行,即B、C、D、E磨煤机运行,A、F磨煤机作为备用,这样能使主、再蒸汽温度从565℃上升到583℃左右。

(4)一、二次风量的调整:a.磨煤机的通风量从100-120t/h 根据煤量的变化从新调整,风/煤比为85:16;85:30;95:45;120:60;即最小风量为85T。

b.把燃烧器的摆角(根据温度的变化)适当上倾,由50%(水平位)开到70%。

c.将未运行磨煤机的燃料风开度关至与对应负荷下其他主二次
风相同的开度10%,将运行磨煤机燃料风的开度由40-50%左右,关至15-20%开度。

d.在后墙水冷壁悬吊管出口壁温不超温的情况下,将过热度适当偏置,最高偏置8℃。

e.将辅助风(偏置风和只直吹风)的开度由20-25%左右,关至8-15%开度之间。

5 产生的效果
通过采用以上措施,我厂锅炉主、再热蒸汽温度基本达到设计值(605/603℃),300MW负荷时,每天平均都在595℃以上,尤其是低负荷运行时,主、再热蒸汽温提高更加明显,提高幅度大约在30℃左右,对我厂锅炉机组运行效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6 结束语
导致锅炉主、再热汽温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分别对待,找出主要原因,采取合理调整措施后,就可以提高主、再热汽温。

这里只是对主、再热汽温低的原因及相应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参考文献
[1]上海锅炉厂.SG-2307/26.15-M6010锅炉使用说明书[Z].
[2]上海锅炉厂.SG-2307/26.15-M6010产品说明书[Z].
[3]上海锅炉厂.SG-2307/26.15-M6010燃烧设备说明书[Z].。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