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精品文档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精品文档
戈夫曼1945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1953年在芝加 哥大学获博士学位。1962-1968年任加利福尼亚大 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教授。
1968年在宾夕 法尼亚大学任本 杰明·富兰克林 人类学和社会学 教授。1981-1982 年任美国社会学 协会主席。
1945-1951年 间曾在设得兰 群岛进行实地 调查,并据此 写出他的第一 部重要著作 《日常生活中 的自我表现》。
一、相信自己所扮演的角色P15
个体或是完全投入自己的角色,或是对之采取玩世不恭的态 度。 虔信者sincere 在一个极端上,人们发现表演者可能完全进入了他所扮演的 角色之中,他可能真诚的相信,他所呈现的现实印象就是真 正的现实。 玩世不恭者cynical 在另一个极端上,我们发现表演者可能完全并未投入自己所 扮演的角色之中。这种情况也不难理解,因为没有人能比表 演者本人占据更为有利的位置,去识破他所呈现的表演。 为“自身利益”或个人利益而欺骗观众 为了他所认为的观众的利益或者集体的利益而欺骗观众
目录: 第一章表演 第二章剧班 第三章区域与区域行为 第四章不协调角色 第五章角色外的沟通 第六章印象管理艺术 第七章结束语
主要内容 一、戏剧分析的因素 二、印象管理艺术
第一章、
表演
一、相信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二、前台 三、戏剧实现 四、理想化 五、表达控制的维持 六、误传 七、神秘化 八、真实与人为
二、前台P19
“前台”指称个体表演中以一般的和固定的方式有 规律地为观察者定义情景的那一部分。包括舞台设 置、外表、举止等。 舞台设置:指称表达性装备的场景部分,包含舞台 设施、装饰品、布局、舞台布景、道具…… 个人前台:指称表达性装备中能使我们与表演者产 生内在认同的部分。由官职或者官阶的标记;衣着 服饰;性别、年龄、种族特征;身材和外貌;仪表; 言谈方式;面部表情;举止;等等组成。 个人的前台由各种刺激构成,有时把这些刺激分为 “外表”和“举止”。
这两个极端像一个连续体的两端。每一个极端各自为个 体提供提供一个有着自身安全和防卫措施的阵地,所以在 其旅程中已接近一个极端的人将会有一种希望完成旅行的 意向。(即从一个极端向另外一个极端的转换) 比如,军队的新兵最初只是为了避免受体罚而遵守军规 (玩世不恭者),但后来却变成为了不给他的部队丢脸, 并得到长官与战友的尊重而遵守军队(虔信者)。 又如,进行一场表演,在开始的时候,我们都会有紧张 的感觉,在真实角色和演出角色中徘徊(玩世不恭者)。 但是当演出到一定阶段时,我们会被场景或者熟悉的剧情 感染,而“入戏”,开始相信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并泰然 应对(虔信者)。
如裁判想给人以他对自己所做裁决坚信不疑的印象,他 就必须放弃能使他确信自己裁决无误的片刻思考,他必 须在瞬间做出裁决,这样他才能使观众深信他对自己做 出的裁决确信不疑。
四、理想化P29
指表演者想以不同方式给观众造成某种理想化印象的 倾向。 美国南方的黑人在与白人的互动中,有时不得不装出 愚昧、懒惰、听天由命的样子。 美国一些女大学生故意在于其约会的男孩子面前降低 自己的智力、技能和自决性。据说,这些表演者会让她 们的男朋友滔滔不绝的向她们解释那些她们早已知道的 事情等等。也会对才智不如自己的男朋友隐瞒自己精通 数学的才能,还会在比赛中故意失败。P32 这样一来,既让男性天生的优越感得到表现,也使女 性的软弱角色得到确认。 休斯:我们往往会对观众隐瞒所有“肮脏勾当”的痕 迹,无论是我们亲自干的,还是指示他人干的。
五、误传P47
诚实的表演者所能避免的,正是在“作案现场”被逮 着个正着的风险。
表演者 ≠ 角色
① 表演资格 当我们发现与我们交往的人是个江湖骗子, 我们实际上是发现他根本无权表演他所扮演的角色。 ② 假扮前后身份地位的变化 当发现与我们交往一段时间 的人,他的身份地位比他让我们相信的要高得多时, 我们的反应只会是惊讶和懊悔,而不会产生任何敌意。 ③ 假扮的目的 那些认为自己只是为了集体利益伪装的人, 或那些只是偶尔的闹着玩伪装的人,比那些为了个人 目的或为个人获得物质上的好处而伪装自己的人还是 有所不同的。
拉德克利夫—布朗曾经指出:也许只 有在一些很小的社区,才有可能使用那种 给每一个人都提供一个独特位置的“描述 性”亲属系统。 如我们描述某国人都大致相同的字眼, 但是描述自己的朋友却是各有各的特点。
三、戏剧实现P25
个体活动如果想引起他人的注意,他就必须使他的活 动在互动过程中表达出他所希望传递的内容。事实上, 表演者不仅要在整个互动过程中表现出自己声称的各种 能力,而且,还需要在互动的某一依赖和相 互熟悉的契约而彼此联系在一起,但是 我们不能把如此构成的群体和其他类型 的群体,诸如非正式群体或小集团混淆 起来。
日常生活中的
自 我 呈 现
分工:
作 者……嵇景宵 第一章……钱思燕 第二章……李海漩 第三章……耿艺铭 第四章……巫兴娜 第五章……罗 琴 第六章……曾礼琳 第七章……蓝常敏
作者
戈夫曼(Erving Goffman,1922-1982年)美 国社会学家,符号互动论 代表人物,于1922年出生 于加拿大曼维尔。
因而,某种傲慢的、带有攻击性的举止,可能 会让我们预先知道表演者期待引起一场争吵并希望 能支配整个过程。而某种温顺的、谦逊的举止则可 能告诉我们,表演者希望跟随别人的话题走。或者 只是表明他可以随别人的意。 我们往往期望在外表与举止之间有一种确定的 一致性;我们期望互动者之间社会身份的差异能以 某种方式,通过由预期的互动角色所构成的暗示性 的适当差异表达出来。 但是外表与举止当然也可能会相互矛盾。这种 情况有时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关注。比如温总理的食 堂吃饭。
第二章、
剧班
剧班是一群个体的集合, 他们通过相互间的密切 合作来维持一种特定的 情景定义。 • 父母教育孩子
如果要使剧班的总体 印象令人满意,就要求 剧班或演员的阵容以不 同的身份出现。 • 夫唱妇随
剧班成员关系的两种基本的成分: • 剧班成员之间相互契约和相互依赖 • 他们是彼此的“知情人”,在剧班成员之间形成了一种没 有亲密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