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诵读,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探讨、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仁”的具体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仁”的思想主张的道德价值观,并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什么是仁——怎样达到仁——为什么这样做就可达到仁)。

教学难点: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教法:诵读、启发探究。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性格,我们总喜欢坚守甚至张扬自己的个性,可是,人又是社会性的,免不了要与别人打交道,那么,人与人之间到底如何融洽相处、和谐共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课去找答案。

二、明确学习目标(同教学目标)
三、诵读
1、自由读,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

2、再读文本,结合注解,疏通文意,注意积累文言基础知识(10分钟)
3、目标检测
(1)读准下列字音
皋陶(gāo yáo)弘(hóng)毅枉(wǎng)(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问知。

子曰:"知人。

" “知”通“智”
②举直错诸枉“错”通“措”
③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乡”通“向”
④知者利仁“知”通“智”
(3)解释下列名中加点字的含义
①天下归.仁赞许
②为仁由.己靠
③请问其目.条目、详情
④回虽不敏.资质愚钝
⑤请事.斯语矣实行
⑥尧舜其犹病.诸担忧
⑦能近取譬.比方
..
⑧士不可以不弘毅
..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⑨死而后已.停止
⑩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贫困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③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④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⑤仁以为己任,不以重乎?
四、探究下列问题
1、文章中有哪几个人向孔子请教有关“仁”的问题?有哪几个人阐述了对“仁”的看法(结合文中关键词句回答)?
明确:有四个弟子向孔子问“仁”,他们分别是颜渊、仲弓、樊迟、子贡,而孔子和曾子两人阐述了对仁的看法。

2、儒家思想“仁”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A、什么是“仁”?
明确:(1)克己复礼为仁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仁
(3)爱人知人为仁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怎样才能达到“仁”?
明确:(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3)能近取譬
C、施“仁”之后会怎么样?
明确:(1)天下归仁
(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3)我欲仁,斯仁至矣
(4)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3、我们了解了儒家“仁”的内涵,其道德价值观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想想看,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仁呢?
明确:对照“克己复礼”,去旅游观光时,我们克制自己不破坏山水花木,不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画……
五、小结
六、作业
1、背诵4-8则。

2、整理积累本课中涉猎到的俗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