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新皇帝废除此前的王国和诸侯,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个是指推行了哪一个制度()A.分封制 B.郡县制C.宗法制D.世袭制2.中医中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国历史上曾经涌现出很多医术高明,品德高尚的医学家。
以下属于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成就是A.首创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B.擅长开刀等外科手术C.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D.编制医学体操“五禽戏”3.“连接亚欧风物,融汇东西文明”——“一带一路”勾画了开放包容、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蓝图。
在西汉时期,为开辟丝绸之路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是A.霍去病B.卫青C.蒙恬D.张骞4.据《汉书·儒林传》记载,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古代学官名),劝以官禄百有余年,“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
”材料反映了汉武帝( ) A.兴办太学,教授儒学B.支持儒士参政,享受俸禄C.改造儒学,创建新儒学体系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每当提起历史,我们就会想到那是离我们很久远的事情,其实,我们就生活在历史中,历史离我们很近。
下列活动,我们从中感受不到历史演进脉搏的是( )A.阅读《史记》B.到博物馆参观C.采访老红军战士D.和同学交流认识历史的途径与方法6.秦统一六国后,福建首次被纳入中央王朝行政建制,属闽中郡,其郡守产生的方式是A.世袭继承B.地方推荐C.皇帝任命D.考试选拔7.司马迁写作历史前,游历各地,搜集民间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在此基础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完成《史记》的著述。
这表明司马迁著史()A.坚持“有闻必录”原则B.轻视文献记载的价值C.忽略实地考察的真实性D.注重搜集鉴别历史材料8.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的史实,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指南针传入欧洲②蔡伦改进造纸术③雕版印刷术的发明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A.②③①④B.③①②④C.①②④③D.②③④①9.近期热播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的美食。
那么中原人开始吃上石榴、核桃等食物应该是在()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10.下列史实,可以通过下图所示著作了解的有①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②汉武帝在长安举办太学③蔡伦改进造纸技术④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1.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A.光武中兴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文景之治12.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以棋比喻历史上的“楚汉之争”。
这场战争发生在 ( )A.商纣和周武王间B.夏桀和商汤间C.秦二世和陈胜间D.项羽和刘邦间13.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汉武帝这一措施A.使许多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B.导致农民纷纷弃农经商C.导致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削弱了D.是巩固大一统局面的措施之一14.如下图为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单位:万人),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A.以德化民,勤俭治国B.罢兵归农,休养生息C.颁推恩令,削爵夺地D.减轻刑罚,裁减官员15.如图是战国形势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了当时不同的诸侯国.其中灭掉六国,完成统一的是()A.①B.②C.③D.④16.在古代,农民起义都是专制朝廷和民间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
东汉黄巾起义与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A.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B.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C.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D.使当时的统治者一蹶不振17.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
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叙述,错误的是A.丝绸之路向内地输入的主要是丝绸B.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大贡献C.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西方的桥梁D.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区,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18.张老师在讲授《大一统的汉朝》一课时,出示了两幅图片(如下图)从图片中你能直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太学是最早的私学B.西汉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C.罢黜百家D.儒家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19.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诗中提到的两个重大事件是秦末农民战争和()A.统一中国B.焚书坑儒C.楚汉之争D.修筑长城20.下边的示意图反映的是东汉某一时期的社会现象,下列表述最贴切的是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B.形成“光武中兴”的局面C.皇帝年老昏庸造成乱象D.皇帝依靠外戚掌权治国21.2007年7月8日凌晨,世界“新七大奇迹”评选活动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揭晓,中国长城成功入选世界“新七大奇迹”。
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下列关于秦长城起止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B.西起咸阳,东至鸭绿江C.西起临洮,东到辽东D.西起长安,东到山海关22.下面时间轴示意图,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史记》这部史学名著中能查阅到A.AB.BC.CD.D23.“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文中“推恩之令” 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A.削弱了王国势力B.促成了“文景之治”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D.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24.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国家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出现这种景象的原因是统治者采取了( )A.分封制管理B.休养生息政策C.奖励耕战D.削弱王国势力25.“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社会政治大转型”是指()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B.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任命”“向中央政府负责”描述的是秦代的郡县制下地方管理的情形,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信息“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学生需要掌握关于郡县制的相关知识,郡县制的官员的任命是由朝廷任命的,由中央政府直接负责,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2.C解析:C【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他广泛收集医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C项符合题意;东汉末年的另一位名医华佗,擅长针灸、开刀等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同时还编制了医学体操“五禽戏”,以强身健体。
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题干中“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是解题的关键。
他最大的成就就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
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
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3.D解析: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丝绸之路,所以为开辟丝绸之路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是张骞,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4.B解析: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古代学官名),劝以官禄百有余年、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可知,汉武帝时期政府大力提倡儒学,支持儒士参政,享受俸禄,把儒家思想的传播与官员的选拔密切结合起来,汉武帝的这种做法,引发了研究和推广儒学的高潮,儒学的社会地位提高,故B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兴办太学,A 选项排除;创建新儒学体系是董仲舒的成就,C选项排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属于思想统一的措施,材料未涉及,D选项排除。
故选B。
5.D解析: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学习历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比如读文字史料、看实物史料等,和同学交流认识历史的途径与方法并不能获得历史知识,故D符合题意;史料分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口头史料等类型。
其中实物史料是指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种遗迹、遗址、出土文物等;文字史料指人物传记、史书、报刊、等。
阅读《史记》、到博物馆参观、采访老红军战士都可以获得历史知识,故ABC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6.C解析: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前221年,秦朝建立后,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郡守由皇帝直接指派,这样就加强了中央集权,故C符合题意。
世袭继承是奴隶社会的官制,地方推荐是汉代的察举制,考试选拔是科举制,故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司马迁写作历史前,一方面阅读朝廷金匮石室之书,获得史料,一方面还到各处实地探访,搜集遗闻,以补充史料之不足,使史料和考察结果相互印证,具有史料考证意识。
故题文材料表明司马迁著史注重搜集鉴别历史材料,故D项正确;A材料中并为反映出来,排除;BC违背了题文的“游历各地,搜集民间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BC项排除。
所以答案选D。
8.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①指南针传入欧洲是在南宋时期,②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③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是在隋唐时期,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是在北宋时期,因此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③④①。
故选D。
9.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沿着汉朝开辟的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冶铁、凿井、造纸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石榴、核桃等食物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时期不是石榴、核桃传入中国的时期,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
10.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最初称为《太史公书》,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故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汉武帝在长安举办太学在《史记》记录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