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Ⅰ试卷第1页(共7页) 南通市一模教师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格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宋词是由唐诗发展而来的 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和音乐两方面的特点。宋词的流派众多,佳作 ,其中最具代表的婉约、豪放两大流派将宋词推向文学高峰。直到今日,宋词仍 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很高的艺术享受。 A.别树一帜 层出不穷 熏染 B.别出心裁 不绝如缕 陶冶 C.别树一帜 层出不穷 陶冶 D.别出心裁 不绝如缕 熏染 【参考答案】C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长征的胜利,靠的是红军将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来完成的。 B.在去年热带西太平洋综合考察活动中,中国科学家对两套深海潜标成功地进行了改造,破解了深海观测数据实时传输的世界难题。 C.为了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和金融市场环境,应关闭引发恶性案件的“校园贷”平台,取缔贷款利率高、催收手段极端的小公司。 D.人与人之间最好的默契,并非是有人懂你的“言外之意”,而是有人懂你的“欲言又止”,也就是知道你想说而没有说出的那些话。 【参考答案】B
3.某校举办对联大赛,下面是某学生就“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蓬莱阁”四大名楼拟写的对联。所拟对联与楼名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云鹤俱空横笛在,古今无尽大江流。 ②海市蜃楼仙人境,忠臣孝子紫殿高。 ③眼底乾坤千里月,胸中忧乐万重山。 ④孤鹜落霞生秋水,才人江上送夕阳。 A.①③④② B.③①④② C.③②④① D.④②③① 【参考答案】B
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您借走《古文观止》已有数月,望能璧还于我。 B.拙作奉上,深感不安,请不吝赐教。 C.获悉贵店开张,家父特备薄礼一份,敬请笑纳。 D.母校将迎来百年庆典,期待您拨冗莅临。 【参考答案】A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假如说话有艺术,听话当然也有艺术。 ▲ 。说话之用譬如衣服,一方面遮掩身体,一方面衬托显露身上某几个部分。我们绝不谴责衣服掩饰真情,歪曲事实。 ①不过,不求甚解,总该懂得大意。 语文Ⅰ试卷第2页(共7页)
②听人说话,最好效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 ③责怪人家说话不真实,等于责怪一篇小说不是构自事实,一幅图画不如照相准确。 ④若要细加注释,未免琐细。 ⑤如果自己未得真谛,反一笔抹煞,认为一切说话都是撒谎造谣,那就忘却了说话根本是艺术。 A.②①⑤③④B.⑤②④①③C.②④①⑤③ D.⑤③④②① 【参考答案】C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与友人论师书 钱大昕 日者,足下枉过仆,仆以事他出,未得见。顷遇某舍人云,足下欲以仆为师,仆弗敢闻也。 师道之废久矣,古之所谓师者,曰经师,曰人师;今之所谓师者,曰童子之师,曰乡会试之师,曰投拜之师。人生五六岁,始能识字。稍长则习业之文,父兄皆延.师教之。
父兄曰:“汝师之。”吾从而师之。非必道德之可师也,巫医百工之人皆有师。童子之师,犹巫医百工之师,称之曰师可也。乡会试主司同考之于士子,朝廷未尝许其为师,而相沿师之者,三百余年。然甲令①又有外官、官小者回避之例,则固明予以师之称矣。汉人于主有为之制服者,而门生之名,唐宋以来有之。语其辈行,则先达也;语其交谊,则知己也。因其一日之知,而奉之以先生长者之号,称之曰师,亦可也。今之最无谓者,其投拜之师乎!外雅而内俗,名公而实私。师之所求于弟子者,利也,传道解惑无有也,束修之问,朝至而夕忘之矣;弟子之所藉.于师者,势也,质疑问难无有也,今日得志,
而明日背其师矣。是故一命以上,皆可抗颜而为师,而横目二足贩脂卖浆之子,皆引而为弟子。士习由此而偷.,官方由此而隳,师道由此而坏。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古之好为师也以名,今之好为师也以利。好名之心,仆少时不免,迄今方以为戒,而惟利是视,则仆弗敢出也。 足下于仆,非有一日之好,而遽欲师之。仆自量文章道德,不足以为足下师,而势力又不足以引拔足下。若欲藉仆以纳交一二巨公,俾少为援手,则仆之硁硁②自守,不干人以私,友朋所共知。仆固不欲自误,而亦何忍以误足下乎?如以仆粗通经史,可备刍荛之询,他日以平交往还足矣。直谅.多闻,谓之三益。不识仆之戆直,得附足下益友
之一否?惟足下裁察。 注:①甲令:法令。②硁硁(kēngkēng):固执。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兄皆延.师教之 延:邀请 B.弟子之所藉.于师者 藉:借助 C.士习由此而偷. 偷:怠惰 D.直谅.多闻,谓之三益 谅:原谅 【参考答案】D(谅:诚信。) 语文Ⅰ试卷第3页(共7页)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友人前来拜访钱大昕,希望拜他为师,却没有遇到。不久,钱大昕从他人那里听说这件事,于是写信表达拒绝之意。 B.钱大昕认为现在所称的老师与古代所称的老师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提出自己从师的主张,明确告诫友人如何择师。 C.自古以来,都有投师拜师之风,然而不同时代投师者和为师者的动机不尽相同,作者对当时不良的投师之风进行了批判。 D.在信的末尾,作者表明了自己愿意以平等身份与友人共同探讨学术问题的态度, 并表达了能成为他的益友的愿望。 【参考答案】B(文中没有“明确告诫友人如何择师”。)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⑪非必道德之可师也,巫医百工之人皆有师。(4分) 【参考答案】不一定有品德修养的人可以做老师,巫医百工这些人都有做老师的。 评分建议:“道德”、“师”、“之人”,语句通顺,各1分。
⑫好名之心,仆少时不免,迄今方以为戒,而惟利是视,则仆弗敢出也。(5分) 【参考答案】喜好名声的心理,我年轻时不免也有,到现在才以此为戒,而只看重利益(的想法),我更不敢产生。 评分建议:“迄”、“惟利是视”、省略句、“出”,语句通顺,各1分。
9.请根据第三段文意,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友人”老师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①自己的才学品德不足为师;②自己的能力不能引荐友人;③自己性格固执,不愿求人;④不忍心看到友人被世风迷惑。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酬屈突陕① 刘长卿② 落叶纷纷满四邻,萧条环堵绝风尘。 乡③看秋草归无路,家对寒江病且贫。 藜杖懒迎征骑客,菊花能醉去官人。 怜君计画谁知者,但见蓬蒿空没身。 注:①屈突陕:人名。②刘长卿:唐代诗人,因性格刚直,多次被贬,流放在外。③乡:通“向”,窗户。 10.请简要说明首联写景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①描写了落叶凋落的肃杀秋景;②突出生活处境的艰难; ③渲染了凄清氛围,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④引出下文的叙写,与“贫”想对照。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语文Ⅰ试卷第4页(共7页)
1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借“秋叶纷纷”“萧条环堵”之景表达内心的伤感;②“归无路”表达思乡难归的愁苦;③“病且贫”表达贫病交加的忧伤;④“菊花能醉去官人”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归隐生活的陶醉(或:表达仕途失意的惆怅);⑤“怜君计画谁知者”表达对屈突陕怀才不遇境遇的同情(或:表达对屈突陕无人赏识的忧愤)。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意思对即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⑪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 ⑫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诗经•卫风•氓》) ⑬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⑭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汉书·董仲舒传》) ⑮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 ⑰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⑱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五、现代文阅读(一) (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一条街浓缩了一个时代 谢冕 ①一条街,几座坊巷,卷起了一个时代上空的漫天风云,这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是一个奇迹。 ②这条街是福州的南后街,这些坊巷是福州的三坊七巷。坊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是出将入相的衣冠锦绣之地,是花团锦簇的文化名街。 ③三坊七巷有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据统计,这里先后出过十位尚书、十位总督、三位海军总长、一百五十一位进士,以及众多的诗人学者。衣锦、文儒、光禄、朱紫,但看这些命名,代表的是渊博、儒雅、高贵和韵致。一首诗表达了这里有别于一般城市的特殊风韵:“路逢十客九青衿,半是同袍旧弟兄。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幽幽墨香中,朗朗书声里,闽都遗韵,左海风流,唯此为盛。 ④光禄坊有一座“光禄吟台”,现在成了榕城诗人墨客吟诗歌吹的场所。吟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熙宗年间。当时的福州太守程师孟,善文墨,有政绩,修道山亭,曾请文豪曾巩作《道山亭记》。程太守常小憩光禄坊,闽山保福寺僧人为此镌刻“光禄吟台”以彰其德。曾任光禄卿的太守有感赋诗曰:“永日清阴喜独来,野僧题石作吟台。无诗可比颜光禄(南朝颜延之,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每忆登临却自回。”睿智若此,谦恭若此,由此可见其人风雅。 ⑤文儒坊旧称儒林坊,是儒林学士汇聚之所。其实三坊七巷诉说的不仅是文士诗家,这里也记述了那些守疆卫国、叱咤风云的赤血男儿。远去岁月的鼎盛,已是历史的光荣记忆,就近代中国而言,从三坊七巷走出了一批仁人志士。甲午海战、黄花岗起义,都有八闽男儿的泪痕与血迹。多么难忘的的历史印记! ⑥林则徐纪念馆在宫巷。在那里,我们不仅听到他的华彩诗文,更听到他临阵一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