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工程测量院系:大学市政技术学院班级:工程造价(2)班辅导教师:凯、王晶使用教材:《建筑工程测量》学生:余果学号: 1035431235实习地点:学校足球场外围校道、学校前门小组成员:麦祥彪、辛妹、徐娇珠、余果大学市政技术学院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日目录前言 (3)一、踏勘选点 (5)二、实训容 (6)1.红外光电导线测量 (6)(1)水平角观测(测回法) (6)(2)光电测距 (6)(3)导线业计算……………………………………6-72.水准测量 (7)3.高程测设 (8)三、测量成果计算及表格1.水平角观测手簿(测回法) (9)2.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改正值) (10)3、四等水准测量观测手簿 (11)4、闭合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 (12)四、实训体会 (13)前言工程测量实习,作为工程造价专业一门基本的必修专业实践课,对我们学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来说,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测量是培养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课本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总结,以及体会测量思想“从控制到碎部,从整体到局部,步步检核”等原则对工程测量的指导意义。
这项技能的熟练掌握对将来参与工作有必然的重要性,学校给予学子实践的机会远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为此,我们必须在有限的机会创造最大的知识收益。
通过测量实习这个平台,我们将改善我们的思维结构,培养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1)实习目的实习是工程测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验证课堂理论外,还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环节,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训练严格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的手段。
熟练掌握自动安平水准仪、J6经纬仪的操作技能;掌握光电测距导线,四等水准测量的外业观测、业计算工作。
通过控制网的建立、地形点的测绘、手绘成图等,可以增强测绘地面点的概念,提高解决工程中实际测量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习设备DS3型微倾式水准仪、DJ6型光学经纬仪、双面尺、三脚架、全站仪、对点器(3)实习任务a. 水平角测量:使用经纬仪测试闭合导线的转折角b. 水准测量:使用水准仪测量闭合水准路线,根据已知水准点的高程,测量其他水准点的高程c. 导线测量:使用全站仪量距(4)测区概况此次测量的围是大学市政技术学院校园。
其中①水准路线测量的起点是广大市政正门J1点,终点是足球场外校道的A8点。
途中经过垃圾场、“情人路”、足球场外的校道。
②水平角观测采用闭合路线(即绕图书馆一圈)。
起点是足球场外校道的已知A8点,途中经过B 栋教学楼一楼洗手间门口、圆形花坛、C栋教学楼一楼洗手间门口,回到已知A8点。
一、踏勘选点选点应满足一下几个条件:(1)导线点应选在视野开阔,便于测绘周围地物地貌的地方;(2)相邻点应能通视,以便于角度和距离测量;(3)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保存之处;(4)导线点在测区应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5)选点不要选在影响人等公用部位二、实习容1.红外光电导线测量(1)水平角观测(测回法)导线转折角的测量采用测回法观测用DJ6经纬仪测两测回。
第一测回起始方向的读数应等于0°00′00″,第二测回起始方向的读数应等于90°00′00″。
盘左、盘右两半测回角值的较差不超过±40″时,取其平均值。
两个测回角值之差≤±24″。
(2)光电测距用全站仪测量各导线边边长,设置棱镜垂直于控制点(或已经点)上。
测距前须将棱镜常数输入仪器中,仪器会自动对所测距离进行改正。
边长观测一测回,即照准一次连续测距三次,取平均值为最后成果。
(3)导线业计算根据已知数据(老师给定),检查原始观测数据,确认无误后,计算出各导线点坐标。
导线方位角闭合差限差为±40″n ,n 为导线点数;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的限差为20001。
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①计算角度闭合差n 边形闭合导线角和的理论值为:︒⨯=∑1802)-(β理n 由于观测水平角不可避免地含有误差,致使实测的角之和 不等于理论值 ,两者之差,称为角度闭合差,用f β表示,即∑∑=ββ理测β-f②计算改正后的水平角,改正后的水平角βi等于所测水平角加上改正数。
计算检核:改正后的闭合导线角之和应为︒⨯1802)-(n2.水准测量(1)水准测量原理: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借助于带有分划的水准尺,直接测定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已知点高程和测得的高差,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2)水准测量采用闭合水准路线,按国家四等水准测量规执行。
四等水准测量的操作规定及限差如下:1)操作规定采用双面尺法,一个测站上的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
即先读后视尺黑面,再读后视尺红面,然后读前视尺黑面,最后读前视尺红面。
读黑面尺的顺序为上、下、中,红面只需读中丝。
2)限差要求 ①视线长度≤80m ②前、后视距差≤±5m③前、后视距差的累计数≤±10m ④同一条尺黑、红面读数只差≤±3mm ⑤同一测站红、黑面高差之差≤±5mm⑥附合路线高差闭合差n mm H H h fh20±≤=∑)--(始终测,n 为水准路线测站总数 (3)水准测量的外业施测1)水准点: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高程的点2)当预测高程的水准点与已知水准点相距较远或高差太大时,两点之间安置一次仪器九无法测出其高差。
这时需要连续多次设站,进行复合水准测量。
每测站高差之和即可得预测水准点到已知水准点的高差,从而可得其高程。
3.高程测设根据已有控制点,利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设出其高程。
设:水准测量的进行方向为从A 至B ,A 称为后视点,a 为后视读数;B 称为前视点,b 称为前视读数。
如果已知A 点的高程H A ,则B 点的高程为:h H Hab A B+=b a HH BA+=+b a HHBA-+=B 点的高程也可以通过水准仪的视线高程H i 来计算,即a HH Ai+=b H HiB-=测回法水平角观测手簿下载可编辑.专业.整理.下载可编辑.专业.整理.闭合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心得与体会通过为期两周的实训,考验了我们的耐性、斗心,以及团队凝聚力。
当然,在我们整个大组的协调,小组的配合下,我们完美而准时地完成了测量的任务,并在此中学会了许多以前忽略的、未曾完善的知识点,可谓是获益良多。
由于是在秋冬交季,天气变化诡异莫测。
又加上这几天刚好赶上湿热雨雾天气,细雨当头。
但在实习过程中,同学们都表现出了较高的工作热情和协作精神。
不畏雨露,不畏寒冷。
甚至为了数据废寝忘食。
白天测数据,晚上加紧计算。
我们密切合作,互相互学,互相取长补短,很认真地去进行每一次的测绘工作,逐步完成了实习任务。
测量学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习工程测量这一门课程的过程中,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在于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
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
在信息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做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
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息系统。
因此测量成为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
测量学的分类有很多种,如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
而我们的主要容就包括角度测量和水准测量两大类,看似简单,实则颇有难度。
为了尽快尽质的完成任务,我们每一天都在加班的努力,尽管很累,很辛苦,可我们还是克服了种种困难,同时我们也在实习中感觉到了充实,也学到了小组之间的团结、默契,更锻炼了自己很多测绘的能力。
首先,是熟悉了水准仪、经纬仪的用途。
熟练了水准仪、经纬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
尤其是气泡的调整和十字丝的调整,以及实际观测。
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
这样更好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即要作到:(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
在仪器精度有限的前提下通过机械回转等方法消除误差。
(2)提高自身的工程测量水平,掌握正确的方法,规操作。
降低误差水平。
(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距离测量中的温度改正、尺长改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校正数值等来减少误差。
第三,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其原理掌握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
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及精确度。
通过本次实践,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对中更加熟练。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都一一做到了,虽说还并不算完美,在曲折失败中还是取得了成功,获得了各自的收获。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以及处理各种情况的能力,深刻地学会了其中的精髓。
然而在整个测量实训里,我们出现的问题也是不能够忽略的。
主要有三:一、我们队个人特点鲜明,比如说我和麦祥彪的手动调仪器、观测能力较其他两位强,而辛妹在四等测量里有“扶尺不动一分”的能力,徐娇珠则是负责“定步测距”和速记速算。
在团队行动里,这无疑是我们小组的最大特点。
因为我们个人特长不一,分工自然不言而喻,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但是也反映出一点小问题,也就是每个人恐怕在整个测量过程的掌握不够全面。
但后来我们都意识到这个问题,通过互相学习补长,最后我们都能够全面地熟悉测量操作。
二、无谓争执。
影响我们小组速度的最大因素,就是在测量过程中,某两个组员之间突然发生的关于理论上的争执。
而通常在发生争执的前段,双方对于掌握整个概念与否的问题显得模棱两可,所以一旦争执起来,就没玩没了,比如说“我觉得角度测量测出来的应该全是钝角”等等。
其实较之于原则性这个概念来说,我觉得他们之所以会产生争执,最主要是因为大家都想正确、快速、高效地完成任务,所以小小的争执应该并不为过,只要别钻牛角尖,一切都可以浅谈深究,慢慢商量。
三、记录数据的完善和组员沟通。
如果在测量之后把数据丢失了,我个人认为是非常失职的一件事。
但是相比起来,所有的数据都聚集在一个人的手里,其他小组的组员都没有得到及时的共享,这也是不应该发生的。
有时候我得到了某些启示、一些可以提高精确度的细节,想与我的组员们商讨、商量,除了能够与麦祥彪研究,我还希望下次如果还有合作的机会,能够快速、便捷地找到辛妹和徐娇珠两人,由于两人没有手机(或有一说手机已坏,但说法已久,还不去修),我没有办法能够快速地找到她们,对小组间的沟通造成了破坏,极其的不方便,所以我建议我的组员们,加强自己在设备上的对外沟通能力,并积极在团队里加入沟通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