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制订依据根据公司《预算管理制度》规定制订本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办法。
第二章预算编制第二条预算编制方法预算制度第十八条所列举的预算编制方法的具体定义如下:(一)“固定预算”是根据预算内正常的、可实现的某一业务量水平编制的预算,一般适用于固定费用或者数额比较稳定的预算项目。
(二)“弹性预算”是在按照成本(费用)习性分类的基础上,根据量、本、利之间的依存关系编制的预算,一般适用于与预算执行单位业务量有关的成本(费用)、利润等预算项目。
(三)“滚动预算”是随时间的推移和市场条件的变化而自行延伸并进行同步调整的预算,一般适用于季度预算的编制。
(四)“零基预算”是对预算收支以零为基点,对预算期内各项支出的必要性、合理性或者各项收入的可行性以及预算数额的大小,逐项审议决策从而予以确定收支水平的预算,一般适用于不经常发生的或者预算编制基础变化较大的预算项目,如对外投资、对外捐赠等。
(五)“概率预算”是对具有不确定性的预算项目,估计其发生各种变化的概率,根据可能出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其期望值,从而编制的预算,一般适用于难以推测预测变动趋势的预算项目,如销售新产品、开拓新业务等。
第三条预算编制程序编制财务预算一般应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综合平衡”的程序进行。
具体程序为:(一)研究确定初步预算指标:公司财务部据预算期间内公司整体工作安排及发展,拟定预算执行单位主要预算指标,并报公司负责人审议。
(二)下达预算编制的通知:财务部根据公司负责人的审议意见下发编报下年度财务预算的通知,通知内容包括下年度预算编制的范围、预算编制的原则、预算编制的依据、主要预算指标、主要考核指标、财务管理指标的确定原则、预算上报时间等。
(三)编制、上报预算预算执行单位应根据公司下达的预算编制通知中要求和规定的预算指标,编制本单位财务预算方案上报。
(四)预算审核1.对预算执行单位预算的审核应由公司负责人牵头;2.参与预算审核的应有公司财务部和其他有关职能部门,预算执行单位、预算控制单位和参股企业财务负责人应积极配合,财务部负责预算审核的协调和汇总工作。
3.上述审核意见应以书面形式汇报。
经审定后由财务部通知预算执行单位;预算执行单位应根据公司的预算调整意见重新修订预算上报。
第四条预算的编制(一)销售或营业预算销售或营业预算是预算期内预算执行单位销售各种产品或者提供各种劳务可能实现的销售量或者业务量及其收入的预算,主要依据年度目标利润、预测的市场销量或劳务需求及提供的产品结构以及市场价格编制。
(二)生产预算生产预算是从事工业生产的预算执行单位在预算期内所要达到的生产规模及其产品结构的预算,主要是在销售预算的基础上,依据各种产品的生产能力、各项材料及人工的消耗定额及其物价水平和期末存货状况编制。
为了实现有效管理,还应当进一步编制直接人工预算和直接材料预算。
(三)制造费用预算制造费用预算是从事工业生产的预算执行单位在预算期内为完成生产预算所需各种间接费用的预算,主要在生产预算基础上,按照费用项目及其上年预算执行情况,根据预算期降低成本、费用的要求编制。
(四)产品成本预算产品成本预算是从事工业生产的预算执行单位在预算期内生产产品所需的生产成本、单位成本和销售成本的预算,主要依据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等汇总编制。
(五)营业成本预算营业成本预算是非生产型预算执行单位对预算期内为了实现营业预算而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必要的直接成本预算,主要依据企业有关定额、费用标准、物价水平、上年实际执行情况等资料编制。
(六)采购预算采购预算是预算执行单位在预算期内为保证生产或者经营的需要而从外部购买各类商品、各项材料、低值易耗品等存货的预算,主要根据销售或营业预算、生产预算、期初存货情况和期末存货经济存量编制。
(七)期间费用预算期间费用预算是预算期内预算执行单位组织经营活动必要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营业)费用等预算,应当区分变动费用与固定费用、可控费用与不可控费用的性质,根据上年实际费用水平和预算期内的变化因素,结合费用开支标准和企业降低成本、费用的要求,分项目、分责任单位进行编制。
(八)营业外支出预算营业外支出预算是企业对外捐赠支出及其他营业外支出等,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编制营业外支出等相关业务预算。
(九)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是企业在预算期内购建、改建、扩建、更新固定资产进行资本投资的预算,应当根据本单位有关投资决策资料和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编制。
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所引起的现金流入,也应列入资本预算。
企业如有国家财政生产性拨款,应当根据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文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企业技术改造方案等资料单独编制预算。
(十)筹资预算筹资预算是企业在预算期内需要新借入的长短期借款的预算,主要依据企业有关资金需求资料等编制。
(十一)资金预算资金预算是按照现金流量表主要项目内容编制的反映企业预算期内一切现金收支及其结果的预算。
它以业务预算、资本预算和筹资预算为基础,是其他预算有关现金收支的汇总。
(十二)预计资产负债表预算资产负债表是按照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和格式编制的综合反映预算执行单位期末财务状况的预算报表。
一般根据预算期初实际的资产负债表和销售或营业预算、生产预算、采购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等有关资料分析编制。
(十三)预计损益表预计损益表是按照损益表的内容和格式编制的反映预算执业单位在预算期内利润目标的预算报表。
一般根据销售或营业预算、生产预算、产品成本预算或者营业成本预算、期间费用预算、其他专项预算等有关资料分析编制。
第五条不同行业预算编制范围(一)生产制造企业生产制造企业应编制不少于以下预算:1.销售或营业预算;2.生产预算;3.制造费用预算;4.产品成本预算;5.采购预算;6.期间费用预算;7.营业外收、支预算;8.固定资产支出预算;9.筹资预算;10.资金预算;11.预算资产负债表;12.预算损益表。
(二)商贸流通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应编制不少于以下预算:1.销售或营业预算;2.营业成本预算;3.采购预算;4.期间费用预算;5.营业外收、支预算;6.固定资产支出预算;7.筹资预算;8.资金预算;9.预算资产负债表;10.预算损益表。
第六条预算编制(一)费用预算费用支出预算编制的内容主要为管理费用支出。
一般采用固定预算和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同时通过与前两年费用实际发生额进行对比进行测算。
1.差旅费预算应根据年度工作需要必须安排的出差计划及差旅费标准合理编制;2.办公费预算应根据实际需要,本着节约的原则编制;3.修理费预算应根据现有资产有使用状况和维修计划编制;4.物料消耗预算应按测算的单位消耗量和全年的业务量来编制;5.低值易耗品预算应根据实际需要,本着节约的原则编制;6.咨询费、中介机构费预算应根据本年度的合理需要编制;7.水电费预算应根据水电价格与年度水电需求量及夏季制冷、冬季取暖的合理需要编制;8.业务招待费预算应根据开展业务活动所必须的业务交际费用的合理需要编制;9.其它管理费用预算应根据实际需要,按照节约的原则编制;10.职工工资预算应根据人力资源部门核定的编制订员、工资水平,考虑其它工资性开支因素编制;11.职工福利费预算应按上年实际数,结合年度工资总额等因素的合理需要编制;12.劳动保护费、保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费等费用预算应根据全年的合理需要编制。
(二)对外投资预算编制公司本部对外投资预算由企业投资管理部负责编制。
(三)固定资产预算编制购、建固定资产预算由公司综合部或资产使用部门负责编制。
(四)现金流量预算编制公司现金流量预算由财务部根据各具体预算分析编制。
第七条预算文本及预算表式(一)预算应使用公司统一的文本格式和表格,采用A4纸装订。
(二)预算文本格式。
一套完整的预算,其文本包括预算封面、目录、摘要说明、预算表式。
1.预算封面必须注明预算编制单位、预算所属期、预算编制部门、预算审批机构及批准人、预算定稿日期。
2.目录必须标明不同预算项目所在页次及预算项目名称。
3.摘要说明应简要说明预算编制的程序及指导思想、预算的编制过程、预算编制的范围、预算的主要内容、主要预算指标、完成预算的主要措施、主要预算项目的敏感性分析、其他说明。
4.预算表式由公司财务部结合公司的特点制订规范的财务预算编制基础表格,统一财务预算指标计算口径。
各预算单位可根据实际需要在不改变主要预算项目的情况下作适当补充。
第三章预算执行与控制第八条预算执行的责任人各预算执行单位的财务预算由公司负责人组织实施。
第九条预算下达由公司财务部以公司名义下达给预算执行单位。
预算一经下达,原则上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超越权限调整、变动预算方案。
第十条预算指标分解财务预算下达后,各预算执行单位应将财务预算指标层层分解,形成全员、全过程、全要素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
第十一条现金预算的执行和控制企业应当强化现金流量的预算管理,按时组织预算资金的收入,严格控制预算资金的支付,调节资金收付平衡,控制支付风险。
对于预算内的资金拨付,按照授权审批程序执行。
对于无合同、无凭证、无手续的项目支出,不予支付。
对于预算外的项目支出,应严格按预算制度第九条的规定执行;第十二条业务预算的执行和控制企业应当严格执行销售或营业、生产和成本费用预算,努力完成利润指标。
在日常控制中,企业应当健全凭证记录,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生产经营月度计划和成本费用的定额、定率标准,加强适时的监控。
对预算执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企业有关部门应及时查明原因,提出解决办法。
第十三条工程项目预算的执行和控制企业应当加强工程项目投资预算的管理,审查各项投资计划,严格控制各项资金的使用,定期对各项工程项目投资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对于项目投资计划中发生的超预算等重大事项,建设单位或项目负责人应查明原因,提出整改意见,上报公司负责人审议。
第十四条应收款项的预算执行和控制各预算执行单位应当根据债务人的信誉程度,把债务人分为好、中、差三个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制订各项收款计划和奖惩制度,按照“谁经办、谁负责、谁清欠”的原则,及时催收并把收款情况定期汇报。
第四章预算调整第十五条调整申请(一)调整预算应当由预算执行单位提出书面申请,说明预算执行的具体情况、客观因素变化情况及其对预算执行造成的影响程度,提出调整预算的申请。
(二)预算管理小组对调整预算的申请进行初步审核,形成书面意见,报公司负责人并转送一份财务部。
第十六条预算调整审批程序公司预算领导小组应当对预算调整报告进行审核分析,编制年度预算调整方案,提交公司负责人审核、报公司董事长批准,然后下达执行。
第十七条预算调整应遵循的原则对于预算执行单位提出的预算调整事项,在进行调整决策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一)预算调整方案应当在经济上能够实现最优化;(二)预算调整重点应当放在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重要的、非正常的、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差异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