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术教育理论探讨
• (三)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对美术教育的 规模、质量具有不容忽视的制约作用。经济 的发展。能为美术教育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 • 三、美术自身的发展和变化 • 这主要来自2个方面: • 一是美术在内容、形式、材料等方面的变化;
• 二是人们对美术本质和内容以及变化的态度 和认识。
• 第二节 中国美术教育发展概述 • 一、古代美术教育
• ③除通过提高素养、人品来提高画品之外,我国 古代美术教育还非常强调智慧性,追求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 其二,临摹、观察、记忆和写生相结合。
• 学画不食古不行,临摹是食古的最佳方法, 但食古不化也不行。最终要脱离古人自成 一家。要创新,则最重要的是师造化。先 以古人为师,进而以天地为师,“古人之 法是用,造化之象是体”。
• “艺”的美术教育浮泛于上层社会及文化 人中,主要作为一种提升道德、陶冶性情 的精神文化活动而存在。其特征是重娱乐 遣兴,抒情展意。
• 1.古代类学校典型的例子是汉代的鸿都门学和宋 代画院。 • 2.在教学思想和方法上,“艺”的美术教育也有 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 其一,注意习者整体素养的提高。画品即人品, 古人论画往往将画品视为人品——道德、文学修 养、生活阅历的反映。 • ①苏轼:“诗在口,竹在手” • ②邓椿:“画者,文之极也”
• 可分为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和教育取向的 美术教育 • 这两种美术教育类型的差异体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 1培养目标 • 2本体性与工具性 • 3对象 • 4内容 • 5评价
• • • • •
第二节美术教育学概论 一、美术教育学的形成 (一)美术教育学形成的背景 (二)美术学科教育理论及课程发展 美术教学法真正成为 一门独立的学科还得从近代 师范教育出现之后算起。 • 1906年两江优级师范学堂设立的我国第1个高师美 术系科——图画手工科,即开设了图画、手工、 音乐3科教学法。尽管由日籍教师担任教学工作, 但却是我国高师艺术系科设置教学法课程的发端。 • 70年代末改革开放后,我国美术教学法的研究又 跃上高峰,大量的学术著作、教材和文论相继出 版和发表,烘托出浓郁的学术气氛。
• 人们在与自然的交往过程中,创造了与自然 世界相对的人造世界,人造世界又可以再分 为造型的世界与语言、文字和符号的世界。 在造型世界中,造型产品总是物质与精神的 统一体,一般都包含实用与审美的双重功能。
• 学校教育与“世业”传授并存,构成了中 国古代美术教育的一大特征。由此,我国 古代美术教育就形成了以精神性为主旨的 美术教育和以实用性为主旨的美术教育, 前者可称为“艺”的美术教育,后者则可 称为“技”的美术教育。 • (一)“艺”的美术教育
• (二)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 • 与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不同,教育取向的 美术教育的着眼点在教育.即从教育价值 的角度看待美术教育,以美术作为教育的 媒介,追求一般教育学意义的功效,换句 话说,就是通过美术教育有目的地培养人 的道德感、审美趣味、意志、智力和创造 性等基本素质和能力,以及进行心理疏导 和艺术治疗等。 • 任何教育科目都有双重功能,即除了传授 本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外.还会使受教育者 的精神素质和行为特点发生相应的改变。
• (三)美术教育中的美术学科性
• 将上述两种取向加以综合,对美术教育的 完整表述应该是:以教育为手段,向学生 传授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发展和传播 美术文化;以美术为媒介;通过美术教学,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发展智 力和创造力,获取一般教育学意义的功效。 对美术教育的正确理解正是建立在这种相 辅相成,有机统一的基础上。
• (二)“技”的美术教育
• “技”的美术教育具有实用性和物质性的 特征,主要沉落于社会中属于匠的一类人。
• 二、近代美术教育
• 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出现,近因是废科举, 兴学堂。远因是由于西洋人传教和通商的关 系。 • 1.近代艺术教育的发展 • ⑴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内 设船政学堂。其教学科目除数学、物理、化 学、天文学、地质学外,还包括画法。 • ⑵天津电报学堂(1880年创办)、江南水师 学堂(1890年创办)和天津中西学堂(1895 年创办)。
• 二、美术教育的分类 • (一)一般的分类 • 1.从年龄段上分为学前美术教育、小学美 术教育、中学美术教育和大学美术教育学 前美术教育的对象是学龄前儿童,主要指 在幼儿园、托儿所或学前班进行的美术教 育。 • 2.从教育的场所方面可分为学校美术教育、 社会美术教育和家庭美术教育
• (二)根据美术教育涵义进行的分类
中小学美术教育理论探讨
第一章 美术教育总论
• 第一节 美术教育概论 • 一、美术教育的涵义 • 美术教育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它适应于 人们延续美术文化、传播社会知识、表达内心情 感、满足审美需求的愿望而产生,并随着人类的 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渐趋成熟。 • (一)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 • 这种美术教育的着眼点是美术本身,即由美术本 位出发,以教育为手段,延续和发展美术文化。 换句话说,即借助于一定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横 向和纵向传播美术知识和技能,促进美术文化的 发展。
第二章 美术教育的发展
• • • • 第一节 影响美术教育发展的因素 一、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二、经济目的与经济状况 美术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 认识: • (一)美术在造型性上与非美术的造型活动相同, 从而使美术教育在造型能力的培养上能满足广泛的 经济生活的要求,反过来说,广泛的经济生活的种 种需求也将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 (二)产品都具有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性质, 在实用性大体接近的情况下,审美性就会成为商品 竞争的重要因素,所以,审美趣味和品质在商品上 的反映,将直接影响其经济效益。
• 现代社会中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有了巨大 的发展 • 1.首先是教学内容及门类的多样化。 • 2.其次是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丰富性和有效性。 • 3.综上所述,作为延续和发展以美术文化为 主要方式的美术教育,无论是过去、现在、 将来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美术教 育尤其要注意汲取有价美术知识和技能,推进 美术文化向更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