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认识与思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认识与思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认识与思考(xxxxxxx xxx)摘要:计算机在现如今的生活中愈发普遍,然而,人们对计算机的了解并不深。

计算机是什么?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应用、计算机的发展趋势等,这些问题,人们了解的还不是很清楚。

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门学科,可谓是一门学习计算机的学科。

它的内容从制作计算机—硬件,到使用计算机—软件,讲授的知识犹如另一个世界。

而针对时下的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这门学科也是有着不错的就业前景的。

所以,我针对这门学科,特别进行了深入了解与思考,并制定了相关的学习规划,方便学习这门课程。

关键字:“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领域”;“计算机发展趋势”;“软、硬件”一、引言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的一门通识课,也是必修的基础课程,旨在引导刚刚进入相关专业的新生对本学科基础知识及专业研究方向有一个整体、准确的了解,为系统地学习以后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计算机导论从计算机发展史开始,带领我们走进这门学科。

然后又从“计算”两个字来讲述计算机和数据。

我们了解到“二进制”这个名词与计算机的旷世奇缘。

历史在刷新,时间在前进。

计算机由当初的“庞然大物”变成了如今的“微型计算机”,我们在领略计算机硬件的魅力。

如果说硬件是计算机的全部,那么软件就是硬件的全部。

没有软件,计算机和一堆硬件没什么区别;但正因为有了软件,他才能叫做计算机。

软件,可以说是人与计算机交流的关键。

有人说,它其实就语言。

没错,只不过是计算机的语言,我们人类或许很烦这种语言吧,竟然创造出人与计算机沟通的语言。

我只能说:“这真是比翻译还厉害!”计算机硬件、软件基础可谓是重中之重。

从二进制到宇宙是什么概念呢?数据可以告诉你。

二进制创造了计算机,但计算机它不仅仅能计算二进制,它还能演算整个宇宙。

可以说,计算机实现了用一种简单的数据计算了无数的复杂的数据。

数据结构、数据库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现代人使用计算机无非就几种用途,办公就是其中一种。

要谈系统,少不了要谈谈微软。

微软的windows, office等等,可谓是影响了一个世纪。

Office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更是耳熟能详。

这些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是现代人商业办公不可或缺的技能。

时代在进步,计算机也在进步。

现在的计算机已不仅仅只用于计算了,它正在成长,它会学习,它会判断,它还会思考,它就是人工智能。

终有一天,人工智能也将会真正实现。

二、计算机和计算机学科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computer)俗称电脑,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

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

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

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五类,较先进的计算机有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

计算机发明者约翰·冯·诺依曼。

计算机是20世纪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以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发展。

它的应用领域从最初的军事科研应用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已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计算机产业,带动了全球范围的技术进步,由此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计算机已遍及一般学校、企事业单位,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信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从无到有——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计算工具的演化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不同阶段,例如从“结绳记事”中的绳结到算筹、算盘计算尺、机械计算机等。

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各自的历史作用,同时也启发了现代电子计算机的研制思想。

1946年2月14日,由美国军方定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了。

ENIAC是美国奥伯丁武器试验场为了满足计算弹道需要而研制成的,这台计算器使用了17840支电子管,大小为80英尺×8英尺,重达28t(吨),功耗为170kW,其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的加法运算,造价约为487000美元。

ENIAC的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表明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在以后60多年里,计算机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没有任何一门技术的性能价格比能在30年内增长6个数量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知识、能力要求。

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的是磁带。

软件方面采用的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

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

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

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硬件方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

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

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10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第3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SSI),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

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

特点是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有了显着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等。

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第4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VLSI)。

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

特点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

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

由于集成技术的发展,半导体芯片的集成度更高,每块芯片可容纳数万乃至数百万个晶体管,并且可以把运算器和控制器都集中在一个芯片上、从而出现了微处理器,并且可以用微处理器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组装成微型计算机,就是我们常说的微电脑或PC机。

微型计算机体积小,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但它的功能和运算速度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过去的大型计算机。

另一方面,利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的各种逻辑芯片,已经制成了体积并不很大,但运算速度可达一亿甚至几十亿次的巨型计算机。

我国继1983年研制成功每秒运算一亿次的银河Ⅰ这型巨型机以后,又于1993年研制成功每秒运算十亿次的银河Ⅱ型通用并行巨型计算机。

这一时期还产生了新一代的程序设计语言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软件等。

随着物理元、器件的变化,不仅计算机主机经历了更新换代,它的外部设备也在不断地变革。

比如外存储器,由最初的阴极射线显示管发展到磁芯、磁鼓,以后又发展为通用的磁盘,现又出现了体积更小、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只读光盘(CD—ROM)。

计算机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学科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研究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和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获取、表示、存储、处理、控制等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的学科。

方法论是对计算机领域认识和实践过程中的一般方法及其性质特点、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理论总结。

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知识、能力要求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和造就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技术研究和应用,硬件、软件和网络技术的开发,计算机管理和维护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2.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发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

本科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3)具有研发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4)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

3.主要课程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数值分析、计算机原理、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编译原理、图形学、人工智能、计算方法、离散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算法设计及分析、人机交互、面向对象方法、计算机英语等。

主要实践性环节:计算机基础训练、硬件部件设计及调试、课程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实践、计算机网络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工学或理学学士。

4.就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基本上有两条路线。

(1)纯技术路线。

信息产业是朝阳产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这个行业的特点是技术更新快,这就要求从业人员不断补充新知识,同时对从业人员的学习能力的要求也非常高。

(2)由技术转型为管理,这种转型尤为常见于计算机行业。

编写程序是一项脑力劳动强度非常大的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从事这个行业的专业人才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因而由技术人才转型到管理类人才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四、计算机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计算机应用领域计算机应用分为数值计算和非数值应用两大领域。

非数值应用又包括数据处理、知识处理,例如信息系统、工厂自动化、办公室自动化、家庭自动化、专家系统、模式识别、机器翻译等领域。

计算机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正在日益改变着传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式,推动着社会的科学计算。

计算机用途广泛,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计算早期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科学计算仍然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

由于计算机具有高运算速度和精度以及逻辑判断能力,因此出现了计算力学、计算物理、计算化学、和生物控制论等新的学科。

科学计算是计算机最早的应用领域,是指利用计算机来完成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提出的数值计算问题。

在现代科学技术工作中,科学计算的任务是大量的和复杂的。

利用计算机的运算速度高、存储容量大和连续运算的能力,可以解决人工无法完成的各种科学计算问题。

例如,高能物理、工程设计、地震预测、气象预报、航天技术和火箭发射等都需要由计算机承担庞大而复杂的计算量。

而计算机不但能求解这类方程,并且引起了弹性理论上的一次突破,出现了有线单元法。

2.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是目前计算机应用最广泛的一个领域。

利用计算机来加工、管理与操作任何形式的数据资料,如企业管理、物资管理、报表统计、账目计算和信息情报检索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