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付新彦二〇一一年二月目录一、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现状 (1)(一) 各省市高度重视教育现代化建设 (1)(二) 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区域发展不均衡 (2)(三) 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内容存在差异性 (2)(四) 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多样化 (2)二、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3)(一) 学前教育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3)(二) 中考的选拔性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日益淡化 (3)(三) 教育现代化建设经费逐渐向中西部倾斜 (3)(四) 教育现代化的“软件”更能体现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水平 (3)三、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现状 (4)(一) 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政策法规比较健全 (4)(二) 实施“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县(市、区)工程” (4)(三) 实施“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工程” (5)四、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5)(一) 加强苏北地区教育现代化的建设 (5)(二) 注重苏南地区教育现代化的“软件”建设 (5)附录1:2007-2009年通过教育现代化建设评估的县(市、区)(共62个) (1)附录2:2001年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工程名单(137所) (1)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付新彦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育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命题。
我国具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即使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是最早提出建设教育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上海、江苏、广东和浙江等省市都提出了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为当地的教育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经过教育界领导、专家和学者的长期调研起草、政府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由此可见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教育现代化的涵义来看,教育现代化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比如教育观念现代化、教学内容现代化、教学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等。
所以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刚颁布时很多人都认为这个目标难以实现。
为此,曾参与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的调研和起草等工作的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胡瑞文对“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解读是:“具体来说学前教育基本普及,全面普及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达到90%,大学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以上。
”胡瑞文院长主要从教育层次结构来说明“教育现代化”的某些标准。
然而,全国各省市在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仅重视教育综合入学率和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而且也非常关注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教学装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育的公平性,等等。
一、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现状目前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各省市高度重视教育现代化建设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颁布后,各省市结合本省、本市的实际情况展开调研、起草了各自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其中全面实现或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省市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如:北京市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公平、优质、创新、开放的首都教育和先进的学习型城市,进入以教育和人力资源为优势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行列;上海市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上海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努力使每一个人的发展潜能得到激发,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广东省的主要目标是围绕建设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加快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化、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普及化、终身教育全民化、教育服务多元化、教育合作国际化,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广东省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作出应有的贡献;江苏省的战略目标是适应“两个率先”战略部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到2015年,教育发展规模、教育质量、教育投入、教育贡献度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建成教育强省;到2020年,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省。
(二)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区域发展不均衡由于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总体发展水平不平衡,导致了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区域发展水平不均衡。
关于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无论在“硬件”方面还是“软件”方面,东部地区的建设步伐比中西部地区快,建设水平和要求比中西部地区高。
比如上海市2010年的数据表明,3到6岁幼儿入幼儿园率达98%,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9.9%,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99%,高等教育也在全国率先进入普及化阶段,根据胡瑞文对“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解读,上海市2010年已经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三)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内容存在差异性由于我国各地区的教育基础不同,教育总体发展水平不同,在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其建设内容或着重点不同。
比如目前上海市已经基本实现了教育现代化,它们把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心放在教育公平、教育理念、教育体制、终身教育等“软件”方面。
中西部地区的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着重点还放在教学装备、师资建设、教材建设等“硬件”方面。
苏南(长江以南的江苏省区域)教育现代化的“硬件”建设已基本上达到了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的标准,目前工作的着重点是教育现代化的“软件”方面,但苏北(长江以北的江苏省区域)大部分地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工作重心依然停留在“硬件”方面。
(四)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多样化教育现代化本身具有时代性和动态性,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对教育现代化的界定也存在着差异,导致教育现代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也存在多样性。
所以,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则有可能得到不同的评价结果。
目前我国有些省市结合本地区的实际,经过教育部门、专家和学者的长期调查和研究而制定了某些评价指标体系。
比如教育部规划司规划处与上海市教科院智力开发研究所联合研发的《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上海市制订了《上海市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广东省制订了《广东省县域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案》,等等。
二、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中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特别是可量化的评价指标来看,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学前教育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学前教育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中第一次以一个独立的章节出现,其地位和分量可见一斑。
由于目前学前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其办学形式、教学内容、收费标准都没有统一,结果导致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入园难”,很多孩子不能够接受完整的学前教育或不能接受学前教育。
为了提高素质教育水平,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学前教育必定是未来十年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中考的选拔性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日益淡化目前我国的中考基本上还是选拔性考试,选拔考试必然淘汰某些成绩不符合要求的学生。
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提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指标就是高中阶段教育达到90%。
当前有些省市已经将高中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阶段,推广十二年的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是否收取学费无明确说明)。
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的导向下,中考的选拔性必然会日益淡化。
(三)教育现代化建设经费逐渐向中西部倾斜我国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往往会考虑教育的规模,再结合区域特点进行经费分配。
作为人口数量少、高校数量少、学校规模小的西部地区,即使人均教育经费高于东部地区,但是其总体的教育经费远远不能满足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为了提高教育的公平性,调节教育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在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的现实情况下,国家必然会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首先保障教育现代化的“硬件”建设。
同时,通过良好的“硬件”环境吸引更多的教育人才,达到筑巢引凤的作用,从而进一步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软件”建设。
(四)教育现代化的“软件”更能体现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水平教育现代化的“硬件”建设基本上都可以通过国家的辅助政策、国家或地方的资金支持能够得以解决,缺乏独特性。
然而,教育的理念、教育的管理体制、教育思想、师资队伍等则具有难模仿性。
教育现代化的“软件”方面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文化的积淀,需要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来培育、发展。
三、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现状江苏省是我国较早开展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省份之一,它有着优良的教育传统,历来就是尊师重教、人才迭出之地,也是中国较早接受西方文化、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拥有教育现代化的人文基础和经济支持。
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提出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
经过十几年的教育现代化建设,江苏省在2010年提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一)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政策法规比较健全1993年12月江苏省教委颁发了《关于在苏南地区组织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试点的意见》,标志着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的目标。
1999年9月2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布《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实施纲要》,该纲要明确提出:“我省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是到2010年,赶上中等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
”江苏省教委在分析调研苏南地区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现实条件研究制订了一系列建设标准、评价指标、实施要求。
如:《江苏省乡镇教育、中小学和幼儿园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标准》、《江苏省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基本实现现代化要求(试行)》、《江苏省乡镇实施教育促小康工程工作目标(试行)》、《江苏省乡镇教育基本实现现代化评估意见(试行)》、《江苏省基本实现现代化幼儿园评估细则(试行)》、《江苏省小学基本实现现代化评估方案(试行)》、《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初中评估办法》,等等。
江苏省根据制定的相关建设标准、意见、细则、方案等由点到面地进行教育现代化评估,不仅促进了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而且保证了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质量。
(二)实施“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县(市、区)工程”江苏省高度重视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江苏省委省政府颁布了《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还实施了“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县(市、区)工程”,并制定了《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主要指标》。
“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县(市、区)工程”的实施与评估,不仅调动了各县(市、区)开展教育现代化的积极性,而且还保证了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