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下册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下册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下语文知识点整理阿长与《山海经》1、本文主要围绕阿长写了哪几件事?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什么变化?1.阿长形象:阿长是一个很不幸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他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2.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表明了“我”的什么心理?答:“我”知道阿长并非学者,说了也无意。

表明了“我”心存隔膜乃至轻视阿长,对阿长没抱希望的心理。

3. 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答:“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

”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表现了我极度惊喜、兴奋的心情。

(4).“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热心;别人也“不能做”,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谁能像阿长这么给“我”操心费事,况且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

所以说,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5.“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神力”指代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这里的“神力”指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阿长却能够做成功。

表现了“我”对长妈妈的敬佩和爱戴。

6.作者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答:这是作者儿时念念不忘,梦寐以求的书,得之心喜;阿长将作者无意说的话放在心上,并找来书,体现阿长的热情,仁慈,乐于助人以及她对"我"的关爱之情,以及作者对阿长的感激之情,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敬佩之情;对儿时、对阿长的回忆。

所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7. “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赏析。

答: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永恒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凝聚着“我”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寄托了“我”对善良人的衷心祝愿.抒发了对阿长的感激、敬爱.8..当阿长为“我”买回《山海经》时,为什么说“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看到阿长拿着的《山海经》比喻成“霹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意外得到《山海经》时极度惊喜之情,因为“我”根本没想到阿长会做到这件事,表现出对阿长的感激之情《老王》一、文章主旨。

1、这篇散文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又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现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给予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并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社会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

2、文章主要记叙了“我”与一位靠踏三轮维持生活的老王之间相处的几件小事,赞扬了像老王那样的不被人重视、生活艰难的人们的善良与真诚。

他们都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表达了“我”对老王深深的怀念和无尽的愧疚之情。

(1)生活艰苦①靠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②“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③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④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⑤居住条价差,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2、老王的“善”:①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②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③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鸡蛋和香油上门感谢。

(老实厚道、心地善良仗义、知恩必报)3、作者的“善”。

①照顾老王的生意,常坐他的车;②作者的女儿知道老王有夜盲症,送给了他大瓶鱼肝油;③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④关心老王的生活,载客三轮取缔后作者询问老王能否维持生活;⑤老王送来香油和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关心、同情、尊重老王)1、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剖析:此句表现了老王的不幸遭遇。

句中的两个“也许”表示猜测,表明老王的身世无人知晓,他也不被人重视。

不管眼睛瞎的原因是从小营养不良,还是得了恶疾,都让人同情。

“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从侧面再现了老王生活的艰辛,有病没钱治,只能忍受眼疾的折磨,直到眼睛瞎掉,这该是怎样痛苦的煎熬。

2、“他送的冰比他的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前任”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答案:前任,是指在现在担任某职务的人之前担任这个职务的。

本是干部职务的词语,这里用在送冰人身上,可说是简练,大词小用,幽默风趣。

3、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

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剖析:此句通过语言表现了老王淳朴、善良、讲仁义的性格特征。

“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朴实的语言再现了老王的善良,“哑着嗓子”“悄悄”“还不大放心”等词语再现了老王淳朴、憨厚的性格,读后令人感动。

有一天,、、、、、、、、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1、概括8—16段的主要内容:明确:老王在去世的前一天给“我”家送鸡蛋和香油,表现老王的深厚情谊又抒发了作者的感念和愧疚之情。

2、找出文中描写老王肖像的语句,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明确:“他面如死灰……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突出了老王当时病情严重,暗示出老王的不幸,关心他的太少了,表达了作者的同情和内心的悲酸。

3、选文第一句中的“镶嵌”一词能否换成“站立”?并请说明理由。

明确:用“镶嵌”更好些,因为“镶嵌在门框里”夸张,更可以强调出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4、“十个还是二十个”都能点得清,为什么说“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呢?明确:鸡蛋的个数有限,可老王寄寓在鸡蛋里的情谊却是无限的。

写出了“我”感念老王的复杂情绪,体现了老王助“我”之多的善良仁厚。

5、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强笑”一词的好处是?明确:“强笑”一词,不但准确,而且含蓄,写出了作者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6、他只说:“我不吃。

”明确:老王身患重病,经济条件极差,当然用得着。

但他在自己病危之中仍想着患难中的邻居,表现了老王无上的善良。

7、为什么老王病危之际,还要给作者一家送香油和鸡蛋呢?明确:老王一生孤苦伶仃,作者一家对老王关爱较多,所以老王知恩图报,在病危之际,亲自来谢谢好心人。

(也许他已经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

)8、从上文哪里可以看出作者一家曾经给予老王帮助?明确:“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

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转身进屋”的动作,是老王比较熟悉的——进屋拿钱,所以他赶忙说:“我不要钱。

”这里也暗示出,作者一家是经常资助老王的。

9、“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中“害怕”包含什么意思?明确:一是被老王的可怕样子吓着了;二是对老王健康状况极为担心。

10、“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为什么?明确:因为他病得皮包骨头、浑身无力,滞笨地转身,直着脚走路。

我想像着他都要散架了。

11、以善良体察善良是选文的一大特色。

从选文中看,“老王”和“我”的善良各表现在哪里?明确:“老王”的善良表现在他平时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我”的善良表现在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而给了钱,担心他摔倒,老王走后,为没能想到请他喝口茶而自责,心上不安。

12、为什么想起老王就“总觉得心上不安”?明确:总觉得对老王这样的不幸者关爱太少。

13、为什么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明确: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再就是人道主义精神。

14、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像老王这样的人?明确:对像老王这样生活困难,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人,我们应当尊重他们,多给予关爱,以善良去体悟他们的善良,以关爱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在整个社会建立互助互爱、相互尊重的新型人际关系。

要平等对待、尊重、理解、同情、关爱他们。

15、文中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善良、富有爱心、尊重他人、有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严于自省和解剖自己。

16.老王的性格,命运。

用一句话概括:“老王是一个______的人”。

[孤苦伶仃、生活窘迫,凄凉艰难;但老实厚道,心地良心,关心人、讲感情、讲仁义,知恩图报。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2、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3、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4.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A、第一二句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岱宗即东岳泰山。

B、第五句的意思是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

"曾"通"层"。

C、第七、八句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逊的性格特点。

D、全诗切着"望字而写",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也透露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5.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

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

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