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同法

合同法

合同法基本原则:1、意思自治原则2、平等、公平原则3、诚实信用原则4、公序良俗原则。基本体系:由总则、分则和附则三部分构成合同: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法律特征:(1)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行为;(2)合同是双方或多方民事法律行为;(3)合同是明确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的协议;(4)合同应具有合法性、确定性和可履行性;(5)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合同订立:是指缔约人为意思表示并达成合同的状态,是动态行为与静态协议的统一体。合同订立(谈判)→合同成立(事实评价:合意)→合同效力(价值评价是否合法:有效、无效、可撤销、效力待定)

要约构成要件:(1)要约必须是特定人所为的意思表示;(2)要约必须向相对人发出;(3)要约必须具有缔结合同的目的;(4)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5)要约应表明经受约人的承诺,要约人即受要约意思表示的约束。

合同的条款指当事人依程序订立合同,意思表示一致而形成的具有法律关系意义上的合同内容。分类:(1)提示性条款:当事人名称或姓名和住所,标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2)主要条款:合同必须具备的条款,其欠缺合同不成立;(3)普通条款:合同主要条款以外的条款,其欠缺不影响合同成立。如包装物返还、免责条款、特意待定条款。

合同权利又称合同债权,即债权人根据法律或合同约定,向债务人请求给付并予以保有的权利。其法律特征是:合同权利是请求权、是给付受领权、是相对权、是平等权,具有请求力、执行力、依法自力实现、处分权能和保持力。注:具备以上效力的债权为完全债权,欠缺某项效力的债权为不完全债权。法律对完全债权和不完全债权的保护力度、配置的制度不尽相同。

合同义务指债务人根据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向债权人为给付或不为给付。包括:(1)给付义务(作为义务):主给付义务、从给付义务→原给付义务和次给付义务;(2)不作为义务;(3)不真正义务,即间接义务;(4)真正义务,即直接义务;(5)附随义务:通知、协助、保密。

合同的形式又称合同的方式,是合同当事人合意的表现形式,合同内容的外部表现,合同的载体。分为:(1)明示:①口头:{对话、电话等};

②书面:{一般书面:合同书、信件、数据电文(电报、电传、传真、电子邮件和电子数据交换);③特殊书面:公证、鉴证、登记、审批};(2)默示:推定;

合同效力又称合同的法律效力,指法律赋予依法成立的合同具有拘束当事人各方甚至第三人的强制力。合同的有效指法律评价合同当事人的合意符合法律的规定。要件如下:(1)合同当事人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4)合同标的应合法、确定和可能。

合同无效指合同严重欠缺有效要件,绝对不允许按照当事人合意的内容赋予法律效果。无效原因:(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6)格式条款和免责条款违反合同法有关规定;(7)虚伪表现与隐匿行为。

合同的履行指合同当事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是债务人全面完成合同债务,使债权人实现其合同债权的给付行为和给付结果的统一。注:合同的履行在许多情况下,不单指最后的交付行为,而是一系列行为及其结果的总和。合同履行的原则:(1)适当履行原则;(2)实际履行原则;(3)协作履行原则;(4)经济合理原则。合同履行的规则:1、履行主体:受领履行人(债权人或其代理人或第三人)、债务履行人

(债务人或其代理人或第三人)2、履行标的:原定标的、代物清偿;3、对合同内容不明的合同履行

合同解除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履行完毕前,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当事人的单方行为或者双方合意终止合同效力或者溯及消灭合同效力的行为。特征:(1)合同解除的标的为有效成立的合同;(2)合同解除必须具备解除事由;(3)合同解除必须要有解除行为;(4)合同解除产生终止合同效力或溯及消灭合同关系的效果。分类:单方解除和协议(商)解除、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协议解除条件:合同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将原合同解除。约定解除条件:在合同中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当条件成就时,合同解除。协议解除与约定解除二者区别:协议解除是以一个新合同来解除原订合同,与解除权无关;约定解除是以合同来规定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享有解除权

违约责任指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所承担的民事责任。特征:(1)违约责任以违反合同义务为前提;(2)违约责任的确定具有相对的任意性;(3)违约责任具有补偿性,但也具有一定的惩罚性;(4)违约责任具有相对性。

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指基于一定的归责事由而确定违约责任成立的法律原则。归责原则的确定对违约责任的成立及其内容起决定作用:(1)决定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2)决定举证的责任;(3)决定违约赔偿范围;

免责事由是免除违反合同的债务人承担违约责任的原因和理由。免责事由其方式:法定免责事由:{可抗力;特别规定:客货运送(输)合同};约定免责事由;

违约责任的形式指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后,按法定或约定承担违约责任的具体方式。形式主要有:(1)继续履行:{金钱债务的继续履行、非金钱债务的继续履行};(2)损害赔偿:{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法定损害赔偿和约定损害赔偿};(3)违约金:{赔偿性违约金和惩罚性违约金、约定违约金和法定违约金};(4)其他补救措施:{修理,更换,重做、退货,减少价款或报酬};注:1、关于不适用继续履行的情形;2、关于约定损害赔偿的效力;3、关于法定损害赔偿的范围;4、关于赔偿性违约金与继续履行、损害赔偿、定金;5、违约金的增减;6、关于其他补救措施应注意的问题。

责任竞合特征:1、责任竞合因某个违反义务的行为引起;2、某个违反义务的行为同时符合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产生了两种民事责任和两个请求权;3、两种责任之间相互冲突;处理原则:债权人不得双重请求,可根据自己的利益判断选择行使请求权;

买卖合同是当事人双方约定一方交付标的物并移转所有权给对方,对方受领标的物并支付价款的合同。特征:(一)是出卖人移转财产所有权,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二)买卖合同是双务、有偿、诺成、不要式、有名合同。种类:一般买卖合同与特殊买卖合同;即时买卖合同与非即时买卖合同;现货买卖合同与期货买卖合同;竞买式买卖合同与非竞买式买卖合同;一次性买卖合同与连续交易买卖合同;动产买卖合同与不动产买卖合同;特定物买卖合同与种类物买卖合同。出卖人的义务:(1)交付标的物;(2)移转标的物的所有权;(3)瑕疵担保责任。买受人的义务:(1)支付价款;(2)检验标的物;(3)保管标的物;(4)及时受领标的物。

标的物所有权的转移指买卖合同的标的物自出卖人转移归买受人所有。关于标的物所有权转移的时间:自交付时起转移,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风险负担指因不可归责于合同当事人的事由,标的物在合同订立后,债权债务清结前,发生毁损、灭失的损失由谁承担。采用“交付转移风险”为原则,法律和当事人另有规(约)定为例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