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左传》(教师版)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旧时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本文所写的是齐鳍(国家)长勺之战。
1.背景资料
“曹刿论战”意思是曹刿论述作战的道理,表明文章的重点不在记叙战斗情况,而在记叙曹刿“论”战略、战术。
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之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故又称“长勺之战”。
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5.古今异义词
①齐师伐.我:古:攻打、讨伐今:砍伐
②又何间.焉:古:参与今:隔开,不连续
③牺牲
..玉帛:古:指猪、牛、羊等今: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④肉食者鄙.:古: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卑鄙
⑤弗敢加.也:古:虚报今:增加
⑥小大之狱.:古:案件今:监禁罪犯的地方
⑦虽.不能察:古:即使今:虽然
⑧再.而衰:古:第二次今:又一次
⑨忠.之属也:古: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今:忠诚
6.词性活用
①神弗福.也:名词用为动词赐福、保佑
②公将鼓.之:名词用为动词击鼓进军
7.通假字
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
8.一词多义
曹刿请见请求战则请从跟随
请从
战则请从请允许民弗从也听从、服从
公问其故原因、缘故何以战凭、靠
故以
故逐之故克之所以必以分人把
肉食者谋之代指这件事
之小大之狱的
公与之乘代指曹刿
9.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夫战,勇气也。
作战(是靠)勇气的。
②省略句:再而衰第二次(击鼓进军士气)衰弱了。
③倒装句:何以战(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
10.板书
一论:战前准备
求信于臣民弗从取信于民是作战(政治)
求信于神神弗福胜利的前提条件
求信于民可以一战政治上深谋远虑
二论:战中指挥军事上有卓越的指挥才能鼓未可—齐人三鼓善于把握时机(指挥)
驰未可—下视登望
三论:取胜原因彼竭我盈,故克之(军事)
辙乱旗靡,故逐之
初三语文文言文翻译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曹刿论战《左传》(学生版)
《曹刿论战》出自《》(原名《》),又称《》,或者称《》,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体史书。
旧时相传是春秋时期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本文所写的是(国家)之战。
1.背景资料
齐与鲁是春秋时期的邻国,都在今山东省,齐在东北部,鲁在西南部。
公元前697年,齐襄公即位,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
次年齐襄公为公孙无知所杀。
第三年春天,齐人杀死公孙无知,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君位(这就是后来的齐桓公)。
鲁庄公也亲自领兵护送公子纠回国争夺君位,八月鲁与齐师战于乾时(在今山东省临淄县一带),鲁军大败。
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死公子纠。
鲁庄公十年(前684)春天,齐借口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位,再次兴兵攻鲁,两军战于长勺。
3.文题解说
“曹刿论战”意思是曹刿论述作战的道理,表明文章的重点不在记叙战斗情况,而在记叙曹刿“论”战略、战术。
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之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故又称“长勺之战”。
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4.古今异义词
①齐师伐.我:
②又何间.焉:
③牺牲
..玉帛:
④肉食者鄙.:
⑤弗敢加.也:
⑥小大之狱.:
⑦虽.不能察:
⑧再.而衰:
⑨忠.之属也:
5.词性活用
①神弗福.也:
②公将鼓.之:
6.通假字
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
7.一词多义
曹刿请见战则请从请从
战则请从民弗从也
公问其故何以战故以
故逐之故克之必以分人
肉食者谋之
之小大之狱
公与之乘
8.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夫战,勇气也。
②省略句:再而衰
③倒装句:何以战
9.板书
一论:战前准备
求信于臣民弗从取信于民是作战(政治)
求信于神神弗福胜利的前提条件
求信于民可以一战政治上深谋远虑
二论:战中指挥军事上有卓越的指挥才能鼓未可—齐人三鼓善于把握时机(指挥)
驰未可—下视登望
三论:取胜原因彼竭我盈,故克之(军事)
辙乱旗靡,故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