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素质?简言之,素质就是知识加能力。
素质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道德素质,二是综合业务素质,三是文化素质,四是综合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
人生有两件事要做。
第一是学做人,第二是学做事。
我认为做人是更重要的。
如果你不会做人,即使你掌握了较多的知识和技能,也未必能把事情做好!现在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大学生的文明素养不是都随着学历的增高而提高,社会上曾经有人批评某些大学生:“有知识,无文化”、“高学历,低素养”。
这说明在相当一个时期内,我国在德育上强调政治教育的同时,对学生的基本文明的教育和基本品德的教育重视是不够的。
基本文明应当从基础抓起,从小就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大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意识。
思想道德教育一般有三个层次,一是“文明行为习惯”教育,二是“责任感”教育,三是“道德品质”教育。
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的,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大学生应该把为国家负责,为学校负责实实在在地结合起来。
第二,业务素质是核心。
21世纪是一个全面信息化的社会。
“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等新名词不断涌现。
这个时代要求大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并且要具备二张通行证:一是英语,二是计算机,至少英语方面最好要能背出一百篇英文,能说一千句常用句子。
能掌握一万个英语单词。
计算机方面功过一级、二级是远远不够的,最好是三级,要参加一些计算机资格水平考试。
并将英语、计算机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
第三,要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对于理工科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对毕业生的调查表明,人文、经管方面知识的学习,相应能力、素质的提高已经成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共同的强烈呼声。
加强文化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我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市场经济社会要学会自我推销,起码的要求就是把话讲明白,其次是要求准确,更高一点的就是要精练;另外,加强文化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增强我们撰写实验报告、学术论文的准确性、条理性、逻辑性和科学性;文学艺术形象思维,有助于科学技术的逻辑思维,有助于一个人良好精神风貌的形成。
第四,要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是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处事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要重视身心健康。
有的同学只讲身体健康,心理素质差,将来也很难有所作为。
当今是一个竞争社会,一个人很难永远是成功者,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要能理性地面对失败,要能勇敢地接受挑战和竞争。
最后,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呢?同学们首先要有理想;二要肯下苦功夫,有措施;三要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我。
要做到这几点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在21世纪做一个高素质的大学生素质一词在如今这个社会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铺天盖地。
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到“企业需要有素质的大学生人才”再到“国民素质有待提高”,凡此种种有关素质的话是不断被这个进步着的,躁动的社会所讨论着,所热衷着。
然而素质一词的含义是什么或者说“社会究竟需要人有什么样的素质”这一问题却无人来真正回答。
有的也只是某某教育界人士的一些上纲上线的空话,套话。
让我们这样想提高自身素质的人觉得不知所措,不禁要问:我们的素质究竟在哪里?在我看来,素质一词的含义太宽泛,它几乎反映了一个人的方方面面,我们大学生更是如此。
你所受教育的程度,你的经历背景,你的品质思想,你的……,总之你的素质是从你生活的一点一滴中体现出来的,那么我们大学生的素质有如何表现出来呢?首先,大学生是整个社会群体中较为优秀的一部分,而其本质是一个“人”,所以大学生应具备一个优秀人所具备的素质。
这有是一句空话。
那么一个人又需要那些素质呢?举几个例子简单说明一下,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在上车下车买票要排队等候;遇到老弱病残主动提供帮助;不说脏话,多用礼貌用语……也许你在想:“得,这位老兄又在大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了!”对,这正是一个社会文明的体现,在这个社会中人群的素质的体现。
再来说校园,中午你走进食堂,声音震耳欲聋,遥声呼喊有之,夹塞打饭有之,国骂横飞有之,大学生的素质“蔚为壮观”。
中国人的素质早已名扬海外了,一本《丑陋的中国人》将中国人批得体无完肤,而我们自己还掩耳盗铃的对自己说“我们是有着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是我们的优良传统。
”是“文明优秀”还是“素质低下”,这是一个问题。
答案就在你身边。
学会做人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事,那我们放一放,来谈谈文化,提高文化素质。
其实是在提高一个人的内在修养。
但在当代大学生中,我用一句比较片面的话说:文化的主流已成为网络和流行。
我并不是说网络文化,流行文化不该成为主流,当今社会需要感官上的刺激,这也许真的是一种文化的进步,我只想说文化应该是多元的,我们不应该抛弃我们原有的高雅的,传统的文化。
譬如歌剧,譬如音乐会。
说到歌剧讲几句题外话,前几日我曾经观看过一场以红色为主题的歌剧,当时同学们的表现比歌剧本身给我流下了更深刻的印象,从始至终,“人声,走动声,手机声,声声入耳”也许从小到大我们真的没有学习过如何去观看一场演出吧,也许正因为此我们多了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听歌剧的方式吧。
说着说着又回到了人的基本素质上去了。
也许你会认为,这些都是小事,大学生嘛,只要现在把学习搞好以后找份好工作,没这些素质又能怎么样呢?是啊,又能怎么样?当代大学生早已对这些不以为然了。
整整的“素质”掌握在企业手里,因为我们以后要就业的。
那么企业又需要什么样的素质呢?这就有了“大企业”和“小企业”之分。
小企业好说,只要你有能为老板牟取最大利益的素质就行,此素质有点不择手段之意,这样的企业往往目光短浅,没有发展前景。
那么“大企业”的呢?那就多了,良好的职业心理,乐观豁达的人生观,良好的专业素质,创新素质,再学习的素质……等等,这就是素质的第二层境界了。
说到就业,自然想到考研,这简单,只要你有学习的素质,然而学习素质的含义又太多太广。
这本不是本文所要讨论的,要了解这些问题就参考其他文章。
一个社会要进步,作为社会的每个人都要从提高自身素质入手。
说了这么多,也只是我一个人一时的想法,有些随意与杂乱无章了,那么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内外兼修”。
或许还是应该多重“内”吧!娴熟流利的英语正真向上的品质干净整洁的仪容积极上进的热情自信深邃的微笑自信谦逊的气质不断完善的经历诚信负责的态度从容自如的表达愉快有效的沟通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素质谈起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素质,我觉得要看4方面的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
当代大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并且要有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许多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品质之一。
所谓有敬业精神的人就是有成就感,有一定责任心的人,以圆满完成工作来衡量自己,而不用升迁和报酬来衡量自己。
二十一世纪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所谓人才,首要的应该是一个品质高尚的、和谐的和趋于人格完善的人,是一个和社会融洽相处并且受社会欢迎的有道德的人。
而在一个人身上确立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样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锻炼过程。
加强思想素质建设,首先要建立辨识思维。
这是一个人的世界观问题。
其次,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作用现.在是越来越大,但它们不能作为人生价值观的核心。
金钱在经济领域里的作用越来越大,这是一种市场条件下的进步,它比情说了算,比权力说了算要进步。
但是,金钱一越出经济轨道,介入社会其它领域,就会产生腐败和社会丑恶现象。
因此不能把它当作人生的最高目标。
要正确对待金钱。
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价值杠杆,奴隶社会是以占有奴隶的多少来显示自己的价值的;封建社会是以等级和持权的高低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而资本主义社会则是以金钱和商品的占有量来作为价值的标准,进人社会主义社会,只能看一个人的贡献大小来衡量他的价值。
因此,正确对待金钱,多向社会贡献一点,是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要求。
业务素质是大学生的必要素质,是我们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必备本领。
现代社会的特征之一是社会竞争的加剧,而竞争时代的要求就是谁都必须凭真才实学取胜。
业务素质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雄厚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精辟的专业造诣;(2)不断进行专业研究、专业应用、专业开拓的兴趣和能力;(3)管理能力。
例如效率观念,同一个工程,它消耗的精神、时间、财力最小的当然是最好的。
一个工程它有一个规划、组织、环境、人员、机制、时间、效率等一系列指标。
因此,专业管理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4)融合能力。
当今时代的任何科学技术的突破都来自学科专业的融和,培养学生的专业融合能力实质就是培养创造能力。
(5)敬业精神。
贝弗基在《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中总结道:“科学上成年人思维的发展,只能达到青年时期打的基础所能支撑高度”。
必须充分意识到基础的重要性,特别要在“牢固”和“扎实”上下功夫,切忌搞花架子。
文化素质,通常又被称作人的文化素养,是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外化为人的人格、气质、修养。
文化可以给我们很多直接和间接的人生体验和人生哲理,帮助我们了解世界,记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
人文中有些很精彩的东西,能直接给我们以启迪。
孔子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文化修养较高的人虽然各有自己的个性,但大家在一起却很和谐;小人没有自己的个性,但在一起却不能和谐。
这话多深刻,对我们待人、处理人际关系很有启发。
而以往教育的明显缺陷是人文教育薄弱,从而出现人的知识结构以至人格不和谐、不完善现象。
二十世纪的人才必须懂得交流,而且还要善于沟通,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建议,把一待所学,贡献给社会主义国家。
我们的民族历来重视心理素质,<易经>上讲“自强不息”,也就是讲自尊、自强、自立,可以理解为民族心理或是民族文化的概括。
以往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少有意识的艰苦磨练教育、承受挫折教育、适应环境教育、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教育等心理素质的强化教育,造成一部分学生心理非常脆弱,远不适应竞争的环境,这就给高校教育和大学生自身提出了增强心理素质的艰巨任务。
当代的大学生面临挑战多多,要想成功的迈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一定要有这些基本的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