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春秋岳麓版说课
2,基于以上状况,我准备指导学生从三个 方面来学习本课:
⑴作好预习,并完成练习册上本课网络构建 部分的内容;
⑵重新阅读必修一、二有关宋、元、清部分 的内容,深入了解以上三个时间段的政治经济 状况;
⑶课后列表整理本单元内容线索,把本课内 容和前面四课内容对比总结学习。
四、说教学目标(三方面)
1,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 解我国戏剧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知道京剧等剧种的艺术成就。这 既是课标内容标准的要求,同时 也是课标课程目标中知识与能力 培养的要求。
• 2,采用探究与讲解方式是为了让学生独立的理
解分析戏剧的发展背景;采用京剧脸谱和观看戏 剧短片等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我国古代戏剧艺术的 直观印象,观看戏剧短片和讨论相结合更可以加 深学生对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加强学生的 历史责任感 。
三、说学法
1,学情简介:经过高一必修一、二的学习,学 生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的发展已经有了较为全面 的了解,另外戏剧这种艺术在日常生活当中学生 也能偶尔接触,对它的一些形式不会陌生,这些 是学生学习本课的有利之处。不利的是现在的学 生对戏剧这种相对古老的艺术不感兴趣,甚至有 抵触情绪,更重要的是学生还比较缺乏把思想文 化与政治经济相结合进行学习和分析的能力,理 解本课内容比较困难。
五、说教学过程(教学行为设计)
1,新课的导入
本课将从情景导入,先播放一段后舍男孩演唱的京剧(一段带有强 烈搞笑成分的京剧后舍男生最新做作口品-京剧.mpeg)然后提出问 题:同学们知道这段戏剧属于什么戏种吗?这两个男孩的唱词说的
是什么?(京剧脸谱)(情景的设计是基于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坚
持时代性,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倡导主动、开放和
2,引导学生透过中国传统戏剧发展演 变史实,发现中国传统文化演进的轨 迹,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观看影视剧 作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讨论、 比较、归纳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历史现 象的分析能力。这两方面是课程目标 中能力、过程与方法培养的要求。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确我国古 代戏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戏剧的认识,加强 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与社会责任感。 这是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的要求。
2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了解京剧等剧种 产生与发展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我把本课内 容重点确定为两点:元杂剧的流行;京剧的形成与 发展。
之所以把元杂剧也确立为本课重点,主要是
元杂剧在中国戏剧发展历史上的地位,它的出现是 中国古代戏剧成熟的标志,而且直到今天元杂剧作 品也流传甚广,影响很大。
基于学生对我国古代戏剧发展历程了解很少的
国古代戏剧种类是很多的。那么,你知道我国的戏剧起源于什么时
候吗?京剧是北京本地戏剧吗?我国古代戏剧取得了哪些辉煌成就?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八课——梨园春秋
(从情景和问题导入课文有利于学生主动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可以借此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 )
2,新课内容的学习
导入新课后屏幕将打出课文标题 “第八课——梨园春秋”
学习第二目时候我这样导入:唐代傩仪盛行,但这时的 傩仪依然侧重于国家祭祀和礼仪方面,它还不算了真正的戏剧。 到了宋代,一种表现百姓生活,揭露社会黑暗的戏剧出现了, 这就是南戏。南戏是中国古代戏剧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什么 是南戏?为什么会出现南戏?南戏有何特色?打出第二目提纲, 请学生阅读课文后分别回答上述三个问题。
多样化的学生。另外带有搞笑成分的京剧能消除学生对传统戏剧的 抵触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待学生回答完后,再设问:除了京剧,大家还听过什么戏剧?我们
广东最流行的戏剧是什么?(本问题是对前一问题的拓展,同时也 是让课文联系现实生活,提高学生兴趣与认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以上问题集体回答完毕后总结提问:通过以上问题我们知道我
4,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学生 要掌握两个问题: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戏剧的艺术成就。并要求学生透过对 戏剧发展历程和古代艺术成就的学习提高对祖 国历史与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二、说教法
• 1,本课主要采用讨论式,探究式,讲解和观看
戏剧短片等方式展开教学,使用的教具主要有京 剧脸谱、多媒体平台和课件等。
学习第一目中国戏剧的起源— —先秦傩仪,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什么是傩?傩和傩仪有区别吗?傩 仪成为中国古代戏剧起源的原因是 什么?同时打出三幅有关傩与傩仪 的图片邓玉万文件\文化史教案\第 二单元\5.jpg,请学生结合图片和 课本知识回答上述问题。
(问题与图片的设计是让学生
明确本目内容,同时也可以增强学 生对傩的直观印象,提高学生学习 兴趣,培养学生透过图片提取历史 信息的能力。)
第十一课 梨园春秋 (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课属岳麓版文化史第二单元第十一课, 课文内容是围绕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过程展 开的。教材在叙述中国戏曲发展过程的时候, 从中国戏曲的起源“傩仪”说起,把我国戏 曲的发展分为先秦傩仪、宋代南戏、元代杂 剧、清代京剧四个阶段进行学习,有利于学 生系统的掌握中国古代戏剧的产生与发展过 程,了解我国古代戏剧艺术成就。
老师简单对课文标题作一解释(戏剧 概念与梨园概念),然后打出本课 知识的总体框架
第十一课 梨园春秋
一、中国戏剧的起源——先秦傩仪 二、中国戏剧的发展——宋代南戏 三、中国戏剧的成熟——元代杂剧 四、中国戏剧的高峰——清代京剧
(打出本课框架的目的是考虑到本课教 材的编写特点,框架内容使学生在学习 本课内容时可以提纲挈领地把握课本知 识,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 络,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状况,结合课标的要求,我把本课的难点确定为两 个方面:一是戏剧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是京剧形成与发展成就。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不 强,对以上两个问题的理解会存在一定难度,把这 两个问题确定为本课难点是合适的。
3,编者把本课内容放在本单元最后一课,既是 把它当作本单元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 主题是中国古代文艺的发展,包含五个部分: 汉字与书法;绘画;诗歌;小说;戏剧),同 时也是想以本课作为对前面四个部分的一个总 结,要求学生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的认识中 国古代文艺发展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并加深学 生对政治经济的发展与思想文化发展关系的认 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