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绪 论
重点 难点:1、生物的基本特征;
2、生物的应激性、适应性及反射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要点总结:
一、生物科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生物体都具有以下特征:
物质:蛋白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1、共同的物质基础
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 实质:活细胞中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
2、新陈代谢 吸收营养→合成自身物质;贮能; 过程 分解自身物质→排除废物;放能;
定义:对刺激发生反应,以适应环境;
3、应激性 实例:根的向地性(重力),茎的背地性(光);动物的反射等。
与适应性的关系:应激性是生物产生适应性的生理基础。
注:(1)应激性:生物对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
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
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2)反射:是指多细胞高等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
可见,反
射是应激性的一种表现形式,隶属于应激性的范畴。
(3)适应性: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性状)与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动物
对各种刺激发生的反应(包括反射)的应激性也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现象,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等生理功能也是一种适应。
生
物体所表现出的适应特征,通过遗传传给后代,并非生物接受刺激后
才产生的。
这是与应激性不同的。
应激性、反射属于生物的适应性,
但并不是所有的适应具应激性(如北极熊的白色、绿草地中蚱蜢呈绿
色等)。
因为:应激性是一种动态反应,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而应激性是通
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需要很长时间形成的。
应激性的结果是使生物
适应环境,可见它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4)遗传性:是指亲代性状通过遗传物质传给后代的能力。
要求生物体有一定的生
长、发育条件,并对生活条件做一定反应的特征。
因此,生物体表现出
来的应激性、反射和适应性最终是由遗传决定的。
5、遗传和变异: 遗传:保持物种的稳定;
变异:使物种不断变化。
6、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形态、结构、习性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
自我 更新 一切生命活 动的基础
三、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研究手段:观察、描述
(一)描述性生物学阶段
↓标志:细胞学说、生物进化理论
(二)实验生物学阶段研究手段:用实验手段和理化知识分析;
标志: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提出
↓
(三)分子生物学阶段:标志: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四、当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细胞水平→分子水平;
概述:生物科学+ 工程技术
1、微观方面:生物工程医药:乙肝疫苗、干扰素、人类基因组计划;
成农业:抗病毒植物、转基因鲤鱼;两系法杂交稻;抗虫棉;
果开发能源和环境保护:石油草、超级菌。
生态学: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宏观方面:前景(作用):对解决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料匮乏、能源短缺和能源危
机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成就:生态农业。
后记:“关于病毒、类病毒、朊病毒”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但有增殖、遗传和变异、细胞内寄生、对抗菌不敏感,而对于干扰素敏
感等特征的微生物。
病毒个体微小,可通过细菌不能通过的滤器,一般在光学显微镜能看到,常见的病毒有牛痘苗病毒、传染性浓泡皮炎病毒、腮腺炎病毒、偶数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非典”病毒等。
病毒的基本化学组分是核酸和蛋白质,而且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
病毒通过核酸复制的方法来增殖,不进行二均分裂。
病毒体内无核糖体,缺乏独立的代谢能力。
正在细胞外的病毒颗粒处于静止状态,基本上是无生命的物体相似。
病毒在生物进化中处于何种地位,目前还没有最后的结论:有人认为病毒是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类型,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从这类生物进化而来的;有人认为病毒可能是长期营寄生生活的原核生物退化而成的。
2、类病毒:最近几年,人们还发现一种比病毒更简单的生命形式,叫做类病毒。
它的大小相当于病毒的
1/80,没有蛋白质外壳,仅是一单链核糖核酸分子。
病毒、类病毒都属于专性寄生的生物,都没有细胞结构,都不能独立生活。
它们虽无细胞结构,但与其它生物一样具有严整的结构。
3、朊病毒:1997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朊病毒研究做出卓越贡献的美国学者普鲁辛纳。
朊病毒只有
蛋白质,没有核酸。
例如疯牛病的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