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在海洋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海洋中的作用

论微生物在海洋中的作用作者:周浩王璐中文摘要: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的严峻挑战,随着陆地资源的日趋减少,开发海洋,向海洋索取资源,尤其是海洋微生物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本文将从海洋微生物多样性、海洋药物及保健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海洋极端酶、海洋微生物在消除海洋污染物等方面给予介绍。

中文关键词:海洋微生物资源生物药物资源前言洋中生活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它们是以单细胞或以群体形式存在,能独立生活的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单细胞藻类及原生动物等等。

但按狭意所指仅为病毒、细菌和真菌等。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细菌。

微生物体积大多非常微,需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如海洋微生物,它的直经大多仅为几个微米到零点几个微米。

海洋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颇大。

如胶州湾每毫升海水中生活着几百个,多至几千万个细菌。

它们对我们生活及工农业生产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浩瀚的海洋是地球上生命的摇篮,它覆盖着地球表面积海水总体积占地球总水量的70%,海洋中生物资源极为丰富,生物活性物质种类繁多,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仅在过去10年中有近5000种新的海洋天然产物被发现。

大多数都分离自海洋微生物,且许多是陆地生物所没有的,显示出巨大开发潜力,因此,海洋微生物资源研究已成为海洋资源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正文1海洋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海洋是一个十分独特的生态环境,包罗了高盐、高压、低温、尤其是深海低光照、寡营养等特点,还有无光照以及局部高温的极端环境,来自海洋的微生物大部分都是适应了极端环境的极端微生物,据估计海洋微生物可达0.1~2亿种,已发现的类群主要包括病毒、古菌细菌、粘细菌、微藻、真菌,海洋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决定了其代谢产物多样性,海洋环境是新型生物活性物质的源泉2海洋微生物药物资源海洋放线菌中活性物质研究报道的最多,现已从海水,海底泥,海鱼胃内容物,柳珊瑚表面含有河豚毒素的叉珊藻、毒蟹、河豚、毛颚动物等的体内或体表等各种采自海洋的样品中分离到的细菌、放线菌可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包括抗氨基糖苷类耐药菌株的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绿脓杆菌和一些耐药性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较强的活性,抗菌谱广,毒性低的抗菌物质和肌醇胺霉素;寡霉素的羟衍生物,肠菌素的脱氧衍生物以及两种全新的细菌化合物辛内酰亚胺和八氢内酰亚胺、亚酮乳酰胺、大环内酰亚胺、喹唑啉哈利凯等具有抗病毒或抗肿瘤活性的物质,一种具有增强免疫活性,促进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抑制多种动物移植肿瘤的杂多糖,与化疗药物在抗肿瘤方面有协同作用,已用于临床,海洋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生物活性,包括小分子内酯化合物、真菌毒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活性的新物质:十二醇、不饱和烃、酸、酯可抑制植物和人的真菌病菌作用于真菌细胞壁合成新靶位的脂肽类抗生素,微藻中某些甲藻能形成不寻常结构类型的多醚类抗生素,螺旋藻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必需氨基酸和必需脂肪酸的含量也很丰富具有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防癌抗癌,增强肠道乳酸菌群,降低重金属和药物的毒性以及放射防护等诸多方面的潜在药用价值,除了海洋微生物的直接产物外,海洋微生物产生的具有药理功能的先导生物活性物质,我国第一个抗艾滋病一类新药就是从海洋提取分离后经分子修饰后而得到的,目前该药已经完成临床前药学和药效学实验,批准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3海洋微生物极端酶资源海洋微生物所处环境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可开发出很多新的极端酶、嗜冷菌能产生很多种在低温下才显示高效的酶,已被提取出来的嗜冷酶有:淀粉酶、磷酸丙糖异构酶蛋白酶、脂肪酶、胶原酶、嗜冷碱性蛋白酶在工业洗涤剂,保持食品营养和风味起着重要作用,从嗜热微生物中已筛选到多种热稳定性的酶,如淀粉酶、蛋白酶、葡萄糖苷酶木聚糖酶、磷酸烯醇丙酮酸激酶及、聚合酶、这些酶具有良好热稳定性,新发现一种耐高温菌如烈火球菌,中获得一种聚合酶,称之为taq聚合酶,在100C下能有效发挥酶功能反应,此酶有可能取代第一个进入商业化的taq聚合酶,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上深海嗜压微生物是嗜压酶重要来源,高压增加了酶活性和热稳定性,且使酶具有良好的立体专一性,在高温和高压下,底物溶解度增加,溶剂黏度减少,提高了物质的传输速率和速率,决定了嗜热嗜压酶在化学工业上有着良好应用前景,嗜酸酶和嗜碱酶,如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许多碱性酶已应用于医药等方面,碱性蛋白酶也已应用于洗涤剂工业从高温、高压、高酸的火山口附近环境中获得嗜酸微生物产生的酶,作为食品添加剂可帮助食物在胃内高酸性环境中进行消化,嗜盐微生物内在高盐浓度下保持稳定性的海藻嗜盐氧化酶,具有耐有机溶媒的嗜盐酶在化学工业的化合物合成,石油工业的原油精炼及污水处理等方面的应用翻开了新的一页4 海洋微生物生态作用4.1 在海洋生态系中的作用:海洋经历着剧烈的变动而又不断地保持着动态平衡,始终富有生命力和生产力,海洋微生物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海洋生态系的动态平衡遭受某种破坏时,海洋微生物以其敏感的适应能力和极快的繁殖速度,迅速形成异常微生物区系,积极参与氧化、还原活动,调整和促进新动态平衡的形成和发展。

4.2 在海洋氮循环中的作用:海洋氮循环的基本途径与陆地相仿,至今尚未从海洋中直接分离得到根瘤菌,但通过定量PCR方法发现地中海腐殖泥中有大量放射型根瘤菌(Rhizobium radiobacter)。

固氮菌可以从海洋中分离到,硝化细菌多集中分布于海洋沉积物中。

在海水中,硝酸盐的含量随着靠近海底沉积物的距离而逐渐增加,因此硝化作用在大陆架和近岸海域较为明显,海洋中的硝酸盐主要是通过这一途径产生。

反硝化作用在有机物来源丰富、溶解氧浓度低的内湾和河口海域较为强烈,反硝化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影响海洋中可利用状态的氮。

4.3 在海洋硫循环中的作用:某些异养细菌分解含硫蛋白类物质时产生硫化氢;在有机物丰富的浅海嫌气水域,硫酸盐还原细菌还原硫酸盐时,也产生大量硫化氢,污染大片海湾与滩涂。

这些硫化氢可由各种硫细菌逐步氧化,最终形成硫酸盐。

4.4 在海洋磷循环中的作用:细菌分解海洋动植物残体,并释放出可供植物利用的无机态磷酸盐。

磷也是海洋微生物繁殖和分解有机物过程所必需的因子。

4.5 在海洋食物链中的作用:海洋微生物多数是分解者,有一部分是生产者,因而具有双重性,参与海洋物质分解和转化的全过程。

在嫌气条件下,有机物质分解的最终产物是甲烷和硫化氢等;在多氧条件下,有机物质的分解是不完全的。

在海洋中,分解有机物的代表性菌群是随着被作用有机物的类别而不同的:分解有机含氮化合物者,分别有液化明胶、消化鱼蛋白、蛋白胨多肽、氨基酸、含硫蛋白以及分解尿素等细菌;分解碳水化合物者,分别有分解各种糖类、淀粉、纤维素、琼胶、褐藻酸以及甲壳素等细菌。

另有降解烃类化合物以及利用芳香化合物(如酚等)的细菌。

海洋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的终极产物,如氨、硝酸盐、磷酸盐以及二氧化碳等,都直接或间接地为海洋植物提供营养。

可见,它们在海洋无机营养再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海洋微生物自身增殖的生物量,也为海洋原生动物、浮游动物以及底栖动物等提供直接的营养。

除异养细菌外,某些海洋微生物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

另一类海洋化能自养的细菌,从氧化氨、硝酸盐、甲烷、分子氢和硫化氢等中,取得能量而增殖。

如在海底热泉的特殊生态系中,硫磺细菌是利用硫化氢作为能源而进行有机碳的初级生产。

由于深海是非光合作用区,其生物区系的构成有其独特性,因此细菌在深海生态系食物链中的作用,已引起重视。

在海洋动物植物体表和动物消化道内,存在着特异的微生物区系,如孤菌等是海洋动物消化道中常见的细菌;分解甲壳素的细菌也能在肉食性动物消化道中发现;利用各种多糖类的细菌常是海藻体表的重要菌群,如褐藻酸降解菌是海带上的优势菌群。

细菌的中间代谢产物,如抗菌素、氨基酸、维生素和毒素等,是促进或限制某种海洋生物生存和生长的因素。

某些浮游生物与细菌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营养关系,如细菌为浮游植物提供必需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浮游植物分泌乙醇酸等物质为某些细菌提供能源和碳源。

5海洋污染物的处理海洋微生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参与海洋中物质循环,在消除海洋污染物质,海洋自净中起着重要作用,称为“海洋清洁工”,已发现200多种能氧化一种或多种水体污染物的微生物,某些霉菌和放线菌去除无机氰化物效率可达到90%以上,分解酚类化合物的能力一般都在95%以上,利用微生物复合制剂对石油污染区改良,经过处理,共添加微生物复合细菌13.3KG,石油污染区域的,指标下降了,海洋光合细菌还能应用于鱼虾等水产养殖的赤潮毒害,过滤器和细菌池的过滤方法来除去鱼的残饵和粪便,总之,海洋中污染物质几乎都能被微生物分解,如果采用生物技术对自然海洋微生物进行基因改造,获得高效菌株,将大大提高污染物的清除效率。

结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海洋微生物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将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海洋微生物对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注:文章中的个别字符不会打,用相似的代替,望王老师谅解.微生物能够致病,能够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发霉腐烂,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

最早是弗莱明从青霉菌抑制其它细菌的生长中发现了青霉素,这对医药界来讲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

后来大量的抗生素从放线菌等的代谢产物中筛选出来。

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一些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生产乙醇、食品及各种酶制剂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够降解塑料、处理废水废气等等,并且可再生资源的潜力极大,称为环保微生物;还有一些能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温、低温、高盐、高碱以及高辐射等普通生命体不能生存的环境,依然存在着一部分微生物等等。

看上去,我们发现的微生物已经很多,但实际上由于培养方式等技术手段的限制,人类现今发现的微生物还只占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

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也相当奥秘。

例如健康人肠道中即有大量细菌存在,称正常菌群,其中包含的细菌种类高达上百种。

在肠道环境中这些细菌相互依存,互惠共生。

食物、有毒物质甚至药物的分解与吸收,菌群在这些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还不明了。

一旦菌群失调,就会引起腹泻。

随着医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人们对基因、遗传物质等专业术语也日渐熟悉。

人们认识到,是遗传信息决定了生物体具有的生命特征,包括外部形态以及从事的生命活动等等,而生物体的基因组正是这些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因此阐明生物体基因组携带的遗传信息,将大大有助于揭示生命的起源和奥秘。

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病原体的变异规律、毒力和致病性,对于传统微生物学来说是一场革命。

以人类基因组计划为代表的生物体基因组研究成为整个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而微生物基因组研究又是其中的重要分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