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材料》-期末复习资料-选择题及答案

《建筑材料》-期末复习资料-选择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气硬性胶凝材料( D )。 A.先在空气中硬化,然后移至水中硬化 B.只能在水中硬化 C.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 D.只能在空气中硬化 2.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 C )。 A.氧化镁 B.碳化钙 C.氧化钙 D.氢氧化钙 3.建筑石膏具有良好的防火性,是因为( B )。 A.其孔隙率大 B.本身含有结晶水,蒸发形成水蒸气带 C.其导热性差 D.其硬度较低 4.石灰砂浆一般用于( C )。 A.砌筑潮湿环境的砌体 B.砌筑任何砌体,无限制 C.砌筑自然地面以上,且强度要求不高的临时或简易房屋的砌体砌筑 D.砌筑自然地面以上的承重和非承重的砖石砌体 5.生石灰的消化(熟化)过程为( B )。 A.吸热反应 B.体积膨胀反应 C.体积缩小反应 D.体积无变化 6.建筑石膏制品耐水性差,是因为建筑石膏的孔隙率大,且( B )。 A.加工性能好 B.可微溶于水 C.其导热性好 D.硬化后其体积微膨胀 7.为改善砂浆的和易性并节约石灰膏,可在砂浆中掺入( A )。 A.微漠剂 B.减水剂 C.早强剂 D.防冻剂 8.石灰膏应在储灰坑中存放( C )天以上才可使用。 A.3 B.7 C.14 D.21 9为提高建筑砂浆的保水性,可加入适量的( C )。 A.生石灰 B.水 C.石灰膏 D.砂子 10.生石灰在消化(熟化)后需经一定时间的“陈伏”才能使用,其目的是( C )。 A.降低石灰水化热 B.提高石灰抗碳化能力 C.消除过火石灰的不良影响 D.增加石灰具有效CaO含量 11建筑上常用的水玻璃是( B )。 A.碳酸钠的水溶液 B.硅酸钠的水溶液 C.硅酸钙的水溶液 C.碳酸钾的水溶液 12.消石灰(熟石灰)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B )。 A.CaO B.Ca(OH)2 C.CaCO3 D.CaSO4 13.建筑石膏制品具有( C )的特点。 A.防水性能好 B.防火性能差 C.保湿型能好 D.强度高 14.为了延缓石膏凝结速度,可采用的措施是加入适量的( C )。 A.水玻璃 B.磨细的二水硫酸钙 C.硼砂、动物胶 D.石灰粉 15.体积安定性不良的水泥,应( A )。 A.做废品处理 B.作不合格品处理 C.掺入其他水泥中使用 D.用于次要工程 16.水泥的有效期存期为( C )。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6个月 17.国家标准规定,普通硅酸盐水泥终凝时间不得大于( D )。 A.45min B.3h C.390min D.10h 18.水泥出厂后,凡细度、终凝时间、不溶物和烧失量中的任一项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时,该批水泥为( B )。 A.废品 B.不合格品 C.两者都不是 D.两者都是 19.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中,( A )不合格时,应作废品处理。 A.氧化镁含量 B.烧失量 C.终凝时间 D.强度 20.生产硅酸盐水泥时需加入适量石膏,其目的是( C )。 A. 增加水泥产量 B.改善水泥体积安定性 C.调节水泥凝结时间 C.降低水泥水化热 21.水泥粉磨得愈细,其( C )。 A.标准稠度用水量越小 B.硬化收缩越小 C.比表面积越大 D.水化放热越小 22.( A )不属于水泥活性混合材料。 A.石灰石矿粉 B.粉煤灰 C.粒化高炉矿渣 D.硅灰 23.水泥的体积安定性即指水泥浆硬化后( B )的性质。 A.体积不变化 B.体积均匀变化 C.体积不均匀变化 D.不变形 24.硅酸盐水泥的凝结时间在( C )。 A.45~390min B.45~600min C. 60~390min D.60~600min 25.有硫酸盐腐蚀的环境优先选用( C )。 A.硅酸盐水泥 B.普通水泥 C.矿渣水泥 D.高铝水泥 26.复合水泥与普通水泥相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早期强度低 B.水化热小 C.抗腐蚀性强 D.耐磨性好 27.硬化过程中干缩性小,抗裂好的水泥是( D )。 A.普通水泥 B.火山灰水泥 C.矿渣水泥 D.粉煤灰水泥 28.进行水泥强度等级评定时,采用( A )。 A.胶砂强度法 B.立方体强度法 C.圆柱体法 D.棱柱体法 29.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合材料的掺量为( B )。 A.0%~5% B.6%~15% C.20% D.40% 30.混凝土按( D )分类,可分为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超高强混凝土。 A.胶结材料种类不同 B.表观密度大小 C.施工工艺 D.强度等级 31.在高温环境或长期处在水中下的混凝土,应优先选用( B )。 A.普通硅酸盐水泥 B.矿渣硅酸盐水泥 C.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D.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32.在原材料一定的情况下,决定混凝土的主要因素是( B )。 A.水泥用量 B.水灰比 C.骨料种类 D.砂率 33.混凝土强度等级是按混凝土的( A )来确定的。 A.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B.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C.抗拉强度标准值 D.弯曲抗压强度标准值 34.大体积混凝土掺用外加剂,应选用( B )。 A.速凝剂 B.缓凝剂 C.引气剂 D.防冻剂 35.压碎指标是表示( C )强度的指标。 A.混凝土 B.空心砖 C.石子 D.多孔骨料 36.配制高强混凝土,宜掺用( C )。 A.早强剂 B.缓凝剂 C 高效减水剂 D.膨胀剂 37.混凝土抗冻等级F15中的15是指( A )。 A.最大冻融次数为15 B.-15摄氏度的冻融温度 C.混凝土强度损失不超过15% D.混凝土质量损失不超过15% 38.混凝土各种力学性能指标的基本代表值是( A )。 A.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B.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C.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D.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 39.配制高强混凝土时,选择的水泥强度一般应为混凝土强度的( B )倍。 A.0.9-1.5 B.1.5-2.0 C.9-15 D.15-20 40.建筑用砂、石分为三类,Ⅱ类砂、石宜配制( B )。 A.C30以下混凝土 B.C30-C60混凝土 B.C60以上混凝土 D.C60以下混凝土 41.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随时间而增长的变形称为( B )。 A.塑变 B.徐变 C.应变 D.变形 42.测定混凝土强度用的标准试件尺寸是( C )。 A.70.7mm*70.7mm*70.7mm B. 100mm*100mm*100mm C. 150mm*150mm*150mm D. 200mm*200mm*200mm 43.维勃稠度法测定混凝土拌和物流动性时,其值越大表示混凝土的( B )。 A.流动性越大 B.流动性越小 C.粘聚性越好 D.保水性越差 44.随着水灰比增加,混凝土的( D )增大。 A.强度 B. 弹性模量 C.水化放热 D.徐变 45.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按混凝土的立方体( D )来确定的。 A.抗压强度值 B.抗压强度平均值 C.抗压强度最小值 D.抗压强度标准值 46.在实验室试拌时,若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低于设计要求,可以采用( C )方法进行调整。 A.保持水泥用量不变,增加拌和用水量 B.保持用水量不变,增加水泥用量 C.保持水灰比不变,增加水泥浆用量 D.保持砂率不变,增加集料用量 47.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时,水灰比的确定主要依据( C )。 A.混凝土强度 B.混凝土和易性要求 C.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要求 D.节约水泥 48.有抗渗要求的水泥混凝土,优先选用的水泥是( A ) A 普通水泥 B.矿渣水泥 C.粉煤灰水泥 D.复合水泥 49.边长为100mm的立方体普通混凝土试块,其标准立方体抗压强度换算系数为( D )。 A.1.05 B.1.0 C.0.98 D.0.95 50.普通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的强度是( B )。 A.随施工现场的气候环境养护28天龄期的抗压强度 B.随施工现场的气候环境养护到60天龄期的抗压强度 C.随施工现场的气候环境养护到20天龄期的抗压强度 D.随施工现场的气候环境养护到14天龄期的抗压强度 51.已知混凝土的实验室配合比为C:S:G=1:2:4,W/C=0.50,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为300kg,现场砂石的含水率分别为3%、1%,则每拌1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称量为( C )kg. A.150 B. 180 C.120 D.145 52.能减少水泥用量,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强度的外加剂是( C )。 A.引气剂 B.早强剂 C.减水剂 D.缓凝剂 53.节约水泥和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有力措施是( C )。 A.采用单粒级组骨料 B.增加骨料用量 C.采用连续级配的骨料 D.采用较少的水灰比 54.一截面尺寸为300mm*400mm的梁,钢筋的最小净距为45mm,采用卵石的最大粒径为( C )mm。 A.20 B.45 C.31.5 D.50 55.材料的密度(ρ)、表观密度(ρ0)、堆积密度(ρ`0)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C )。 A. ρ>ρ`0>ρ0 B. ρ`0>ρ>ρ0 C. ρ>ρ0>ρ`0 D. ρ`0>ρ0>ρ 56.含水率为5%的砂220kg,将其干燥后的重量是( B )kg. A.209 B.209.5 C.210 D.211 57.当材料的润湿边角。为( B )时,称为亲水性材料。 A.>90° B.≤90° C.=0° D.≥90° 58.材料的吸水性可用( A )表示。 A.吸水率 B.含水率 C.软化系数 D.湿润边角 59.材料的耐水性可用( C )表示。 A.吸水率 B.含水率 C.软化系数 D.湿润边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