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蝙蝠和雷达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蝙蝠、敏锐、障碍、荧光屏、铃铛、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
理解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蝙蝠和雷达图片。
同学们,你们认识图上的事物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2.那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探讨探讨吧。
3.板书课题,指导书写“蝙蝠”并读准字音。
二、初读导思
1.出示自主合作学习单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内轮流读课文,互相评价,互相指导。
(3)提出不懂的词语,小组内交流解决。
(4)小组内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5)小组交流预习课文时提出的问题,归纳出有价值的问题。
2.学生按要求开展学习
三、交流导悟
1.出示生字,每组派代表认读并组词,纠正容易读错的音。
2.检查小组朗读课文情况,评价。
3.理解词语“敏锐、横七竖八、模仿”等。
4.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四、设疑总结
1.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你们一定还有很多疑问吧。
(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给予肯定)
2.读文后“资料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鼓励学生搜集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五、课堂练习
1、书写生字,指导书写“避、揭、荧”
2,课件出示:比一比,组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六个词语。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二、自读导思
1.自主学习:
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找出文中两个问句,并想想这两个问句分别有什么作用?
2.指名汇报,教师点拨
(1)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通过读体会设问句的特点。
体会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蝙蝠夜间飞行吗?
(指名模拟体验蝙蝠夜间飞行,然后说说对蝙蝠夜间飞行的感受)(3)指导朗读疑问句,体会作用。
(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很自然地引起下文)
三、品读导悟
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轻声读课文第4——6自然段,想想科学家做了几次试验?怎么做
的?结果怎样?得出什么结论?
2.交流汇报,课件出示表格,合作完成。
3.师点拨:(课件出示)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来探路的。
这个结论和书上有什么不同,哪一个更科学?
4.师点拨:那蝙蝠的嘴巴和耳朵是怎么配合的呢?读一读第7自然段,对照图说一说蝙蝠探路的秘密。
5.读第8自然段,说一说雷达的工作原理。
并模仿画雷达探路的示意图。
课件出示课后练习,完成填空。
6.师点拨: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这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吗?从哪句话可以体会到发明创造的艰辛?指导朗读句子,体会“反复、终于”两个词语。
四、拓展延伸
1.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完成填空
人们从(青蛙的眼睛)得到启示,发明了(电子蛙眼)。
人们从()得到启示,发明了()。
我从()得到启示,想发明( )。
2.推荐阅读《开心小博士——奇妙的仿生学》
板书:
蝙蝠启
发
嘴)))))安
全
夜
行
耳朵
天线
(((((
)))))
飞机(雷达)
荧光屏(((((障碍物障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