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广州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思想品德一、单项选择B1.历经十三年艰辛努力,2011年广州市当选为__这是广州市城市发展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重要标志。
A.“国家卫生城市”B.“全国文明城市”C.“国家节水型城市”D.“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C2.截止2011年底,我国超过50%,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
A.信息化率B.工业化率C.城镇化率D.科技化率A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l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体制改革、推动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A.文化社会主义文化B.科教科学教育C.政治社会主义政治D.社会和谐社会D4.2011年12月l1日,在南非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桀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决定,实施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
A.《坎昆协议》B.《哥本哈根协议》C.《德里宣言》D.《京都议定书》A5.司马迁遭遇宫刑仍完成《史记》巨著,贝多芬双耳失聪仍创作出世界名曲,霍金禁锢在轮椅上20年仍成为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都在向我们诉说着人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A.对社会的贡献B.树立正确的成才观C.各种生命相互关爱D.永不放弃生的希望解析:运用古今中外名人遭受挫折仍努力拼搏奉献社会的事例,考查人类生命的价值,体现思想性、人文性。
B、C、D、均不符合题意。
B6.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孙影经手的200多万元公益项目资金从未出过任何差错。
她公开承诺,向社会各界募集的爱心善款“一分钱,我都不会乱花”。
她的事迹启示我们要A.传递爱心、放弃个人权益B.对人守信、对事负责C.对人守信、不留个人隐私D.对人宽容、做事灵活解析:以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孙影的事迹为背景,考查诚信的基本要求,以及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未出过任何差错”体现她对事负责,“募集的爱心善款‘一分钱,我都不会乱花’”体现她对人守信。
A肢“放弃个人权益”、C肢“不留个人隐私”表述错误,D肢不符合题干要求。
B7.以下不属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是A.平等权B.依法纳税C.宗教信仰自由D.政治权利和自由解析:“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政治权利和自由”均属于权利而且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依法纳税”是义务而不是权利,本题是逆向选择,故B入选。
A8.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
这是因为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我国农业科技人才资源匮乏C.我国的农业科技已走在世界前列D.我国的农业水土资源已经无法保障粮食供给C9.2012年3月25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选举梁振英为香港第四任行政长官人选。
4月10日,温家宝总理颁布国务院令,任命梁振英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
这是资彻方针的具体体现。
A.一个中国、港人治港、高度自治B.一国两制、依法选举、依法施政C.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D.一国两区、港人治港、高度自治C10.2011年,众多专家学者和普通民众纷纷要求公布大气中细颗粒物(PM2.5)数据,让公众来了解和共同监督空气质量。
2012年,实施PM2.5项目监测,首次写入总理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表明①我国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公民的节能意识日益增强③我国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④公民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8、9、10三道题均以年度重大时事热点为背景,时代性强,既考查了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掌握制度,又使学生在解题中深化对国家大政方针的理解和认同,启示我们在备考复习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意教材重点与时政热点的交叉点。
第8题以2012年中央一号文为背景,考查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的理论依据,B不符合题意,C、D错误;第9题以温家宝总理颁布国务院令,任命梁振英为行政长官为背景,考查对“一国两制”的认识。
题肢干扰性强,可用排除法。
D肢“一国两区”表述错误,先排除;从材料“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选举┅”、“温家宝总理颁布国务院令,任命梁振英┅”,体现“一国两制”,排除A;材料未体现依据什么法律,排除B。
第10题从材料“众多专家学者和普通民众纷纷要求公布大气中细颗粒物(PM2.5)数据,让公众来了解和共同监督空气质量”可见讲的是环境问题而非资源问题,体现④,排除②、③;“2012年实施PM2.5项目监测首次写入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体现①。
D11.《建设幸福广东评价指标体系》对规范化幼儿园达标率、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覆盖率、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年人均参与文化活动次数等“教育和文化”指标,作出了明确规定。
这些指标意味着建设幸福广东①取决于幼儿园学校的数量②必须提高教育发展水平③离不开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④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速度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以《建设幸福广东评价指标体系》对教育和文化指标的规定为背景,考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更高要求”,①、④只看到“数量”、“速度”,没看到质量,是片面的,排除。
二、多项选择ACD 12.2012年,广东开展了以优化市场环境为目标的“三打两建”工作。
其中的“两建”是指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监管体系,“三打”是指A.打击欺行霸市B.打击黑恶势力C.打击商业贿赂D.打击制假售假CD 13.2012年4月5日,我国正式施行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政府及有关部门、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负有保障校车安全的义务和责任,校车享有通行的优先权。
这说明A.校车安全管理从此就会执法必严B.我国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C.我国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D.孩子的生命安全超过一切最有价值的财富解析:以2012年我国正式施行的、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为背景,考查专题一“人的生命价值”、专题二“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体现综合性、时代性、生活性。
解题时,学生解题中看到带书名号的内容,容易联想到“法”,故易误选A、B肢,学习中注意准确把握知识的内涵。
AB 14.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荀子·修身》)。
这段话告诉我们A.对人不讲礼,很难与人友好共处B.是否文明礼貌,不是个人的私事和小事C.传统的礼仪必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D.外交礼仪周全,各国就能相互尊重与文明交往解析:以古文名句为背景,考查讲礼貌礼仪的作用和意义。
解答此题学生需要有一定的古文功底,并能与相关知识对接。
“人无礼则不生”,对人不讲礼,就很难与人友好共处,A入选;“国无礼则不宁”,可见是否文明礼貌关系到国家,不是个人的私事和小事,B入选。
C肢讲的是传统礼仪要与时俱进,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各国能否相互尊重与文明交往取决于很多因素,D肢的认识过于片面。
ABD 15.前段时间,北京市公安机关依法对在网上编造、传播所谓“军车进京、北京出事”等谣言的李某、唐某等6人依法予以拘留。
该案例警示每个公民A.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B.要牢记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C.网站不能追逐自身的商业利益D.不能抱着“匿名化”的心态,利用媒体为所欲为BD 16.有同学认为“义务教育是政府的事情,与个人无关”,这一观点的错误在子割裂了A.法律和道德的关系B.权利和义务的关系C.理想和现实的关系D.个人和国家的关系解析:15、16题考查的知识点均涉及“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15题从材料“李某、唐某等在网络上造谣被依法予以拘留”体现A、B、D,C表述错误;16题以同学中存在的对义务教育的片面认识为背景,综合考查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专题四)、个人和国家的关系(专题八)等知识,以及辩证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体现思想品德课程的综合性、生活性和教育价值,体现三维目标的统一。
根据所学知识“受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选出B;根据材料关键词“政府”、“个人”选出D。
A、C与材料无关,排除。
辨析性材料出现在选择题中,平时需加强此类试题的训练。
ABCD 17.避免成为下面漫画中“啃老族”的预防办法是A.学会自尊、自立、自强,学会规划人生B.不断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勤劳意识、勤俭意识C.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抵制好逸恶劳恶习D.主动接受职业技能训练,脚踏实地,努力创业解析:①以漫画为载体,考查七年级自尊、自立、自强知识、九年级责任意识、勤俭意识、艰苦奋斗精神等知识以及学生获取解读漫画信息的能力,体现课程的综合性、生活性和思想品德教育价值。
②漫画标题是“啃老族”,讽刺子女把老人当“提款机”,躺在其遗产上“吃不完,用不完”坐享其成,设问问的是“预防办法”,即“怎么做”,A、B、C、D均正确且符合题意。
少数学生可能漏选D,因为“接受职业技能训练”、“创业”等从材料中很难直接看出来。
三、问答(6小题,共60分)18.(10分)2011年,广东省明确提出将每年的9月定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
请简要说明广东省重视民族团结的理由。
解析:民族团结既是教材的重要知识,也是现实热点问题。
本题以年度热点“广东省将每年的9月定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为背景,要求考生“简要说明广东省重视民族团结的理由”,知识范围是“民族团结”原则(而不是其他原则);问题指向是“为什么”(而不是是什么、怎么做),可从“地位”“必要性”、“重要性”角度思考,“地位”如“根本原则”、“核心内容”、“载入宪法和法律”“关系到国家和公民”;“重要性”可从“思想上”(树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思想)、“行动上”(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正面、反面(与分裂民族的言行作斗争)思考。
此题答案中的每句话在《2012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指导书——思想品德》专题五“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识板块中均能找到,知识跨度并不大,综合性不强,背景材料也简单明了,但得分率较低。
启示我们在学习中要注意提高准确获取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用知识、多角度思考问题、有逻辑地表达观点的能力。
18.(1)民族团结是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
民族团结原则已经载入我国的宪法和法律。
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2)宣传民族团结原则有利于我省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思想,自觉维护民族团结,自觉与分裂民族的言行做斗争。
19.(9分)从2005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到2011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多年来全国法制宣传始终都把宪法作为重点,大力宣传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
请运用宪法和依法治国的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把宪法作为法制宣传的重点。